基于“系统整合”的课例研究
——从学生的“不会”切入

2019-12-04 06:39陈芳华钟麒生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9年32期
关键词:整点错例钟面

□ 陈芳华 钟麒生

课例研究是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实际教学中,便于教师操作的范式却非常少,学校教研组进行的课例研究常出现低水平重复的现象。怎样才能有效引导教研组进行课例研究呢?例如对二年级上册“时间的认识”的课例研究,教研组从学生“不会”的“问题”出发,“系统整合”相关知识,进行了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三年级上册“时间的计算”系列化课例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整理错例类型,寻找研究切口

教研组确定研究“时间的认识”后,一直在思考课例研究的切入点问题。课例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那么能否从学生的错例切入呢?基于这样的考虑,教研组进行了学生错例的收集与整理,将历年学生有关时间的错例归结为三类。

__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错误类型不会看不是整时的时间不会看“几分”误解靠近整点________的时刻不会算时间典型错例_________不会看快到几时和几时多一点将8:05误解为8:01_________将8:55误解为9:55 1.从7:45到8:20,经过了(25)分钟2.一列火车(13:35)从甲站出发,经过1小时45分,于14: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达乙站

整理出学生的典型错误之后,教研组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分析学生“不会”的原因,并在寻找前后教材关联的基础上,“系统整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三年级上册“时间的计算”的教学内容。

“系统整合”,分析错误原因错误类型访谈学生,寻找“问题”不会看“几分”,将8:05误解为8:01生:为什么分针指着1,却要读成5分?生:读整点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为什么到读几分时就不是这样了呢?一方面,一上教材呈现的钟面都只有大格,没有小格,导致一开始学生头脑中建立的钟面模型就是不完整的、静止的;另一方面,学生受整时认读“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负迁移影响,认为分针指着1,就是1分误解靠近整点的时刻,将8:55误解为9:55一上的学习中,学生建立的钟面模型是静态的,并且形成了“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静态读时刻模式,造成学生后续靠近整点时刻的解读障碍生:怎样读时间,几时怎么看?几分怎么看?生:为什么时针已经指向9,却要读成8:55?不会算时间生:这个时间不会算,不是大的减小的吗?一上、二上没有将钟面与时间轴建立联系,三上时间计算尽管有时间轴的介入,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理解时间计算的算理,只会模仿计算

分析原因后,教研组认为在时间的教学中,必须打破课时划分,重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二、重设教学目标,构建完整模型

教学目标明确就意味着研究方向明确。如何依据学生问题重设教学目标,是课例改进的关键点。从错例分析出发,寻找问题解决的策略,是重设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学生问题_解决问题策略_________为什么分针指着1,却要读成5分?建立完整钟面模型教学目标________一上:借助有大小格、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初步认识较完整的钟面结构二上:借助阅读绘本,利用时间条强化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会5分5分地数分钟三上: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尝试画钟面模型和时间轴为什么时针已经指向9,却要读成8:55?建立动态钟面模型一上:借助课件动态钟面,结合电子钟表讲述小明的一天,引出24个整点时刻,通过观察、比较,学会看整点时刻的方法,体会一天中两个7时的不同二上:借助从 8:00—10:00的动态钟面观察,比较8:55与9:55的区别,学会看时间,掌握1时=60分三上:会在脑中想象时针和分针从某一时刻走到下一时刻的运动情况怎么算时间?借助直观图,数格子算时间一上:借助钟面图,尝试解读几时缺一点和几时过一点二上:借助动态钟面引入时间轴教学,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与操作中积累计量时间的经验,学会认读、记录几时几分三上:借助直观模型,并利用数格子的办法计算经过时间,并适当提炼计算时间的方法

依据设定的教学目标,将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划分为相应的教学板块,并以对应问题引领学生学习,整理出相应的课例研究内容。

课时目标课时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板块一、借完整钟面(缺秒针),引出学习问题师:这是钟面,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生:我看到钟面上有两根针,这两根针有什么用?生:我看到有12个数,这些数有什么用?生:我还看到有一些小的线,这些线有什么用?生:怎么看时间?依据学生问题,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初步认识较完整钟面一上“认识整时”借助有大小格、有时针分针的钟面模型,初步认识较完整的钟面结构借助课件动态钟面,结合电子钟表讲述小明的一天,引出24个整点时刻,通过观察、比较,学会看整点时刻的方法,体会一天中两个7时的不同二、借动态钟面和电子钟,学会认读整时1.教师出示课件(动态的钟面和电子钟放一起)边演示边讲解,并贴出12个整点时刻:现在是凌晨0:00,小明还在睡觉,点击分针1分1分走动,电子钟随即1分1分跳动至1:00。现在是凌晨1:00,小明还在睡觉……2.比较观察,这些整点时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总结看整时的方法借助钟面图,尝试解读几时缺一点和几时过一点三、借动态钟面和电子钟,尝试认读接近整时的时刻借助动态钟面和电子钟配合课件,练习看几时缺一点,几时,几时过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一、借时间认读,引出学习问题1.出示 ,现在是几时几分?生:8:01,生8:05师:认为是8:01的同学,你有什么问题吗?生:明明分针指着1,为什么你读成了5分?2.借助时间条,强化分针走1小格是1分。借助阅读绘本,利用时间条强化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会5分5分地数分钟二上“认识时间”images/BZ_51_1747_2160_1847_2256.pngimages/BZ_51_1732_2622_1870_2759.pngimages/BZ_51_1888_2619_2095_2759.png3.借“静态轨迹”观察,学会“时间怎么读?”images/BZ_51_1703_2871_1922_3030.pngimages/BZ_51_1950_2878_2115_3030.png

续表

续表

将三个课例的研究整合在一起,达到了“系统整合”的目标。

三、反思实践过程,归纳研究范式

对系列课例研究的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可以提炼出基于“系统整合”的序列化课例研究的范式:从学生的错例入手,为教师提供研究的切入点;借助知识的“系统整合”,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改进教学设计,为教师提供具体可操作的研究策略;通过序列化的课例实践,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由来和发展的基础上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其基本操作模式可用下图表示。

猜你喜欢
整点错例钟面
正确的钟面时间
接着画
关于“角”的错例分析
整点问题的解法
整点坐标问题的探究
“多”与“少”错例分析
20以内退位减法四错例
“有余数的除法”错例分析
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平面直角坐标系”测试卷
一年级单元同步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