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燕 曹振杰 徐海强 王晓璐
山东省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1~14℃,濒临渤海和黄海,全省海岸线长达3122 km,滩涂面积广阔,海域微生物丰富,而内陆水系也较发达,省内干流长10 km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优良的地理环境为虾、蟹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多年发展,山东省成为国内虾蟹类养殖大省,省内虾类主养品种有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克氏原鳌虾、青虾和罗氏沼虾等,蟹类主养品种有三疣梭子蟹、中华绒螯蟹和锯缘青蟹等。
2017年山东省虾蟹类总产量为432 630 t,捕捞类产量为218 036 t,其中海洋捕捞产量占95%。近年来近海资源衰退压力增大,海洋捕捞量年均下降率为4.79%,强大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海、淡水养殖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省内虾蟹类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来源(见图1)。
图1 山东省虾蟹类产量
近年来山东省虾蟹类养殖业发展态势稳定向好,在经济整体呈现缓慢复苏的大环境下,年产量一直维持在20万 t以上,是国内重要的养殖地区。2017年养殖虾蟹总产量为214594 t,海水养殖产量为143 818 t,其中南美白对虾产量达到91133 t,同比增长9.6%,斑节对虾368 t、中国对虾7771 t、日本对虾20 778 t;蟹类共计16 820 t,其中,梭子蟹14 712 t,同比下降38.1%。海水养殖虾类稳步升高,蟹类下降明显。淡水养殖的虾蟹类总产量70 776 t,同比下降14.7%,其中罗氏沼虾137 t、青虾1 599 t、克氏原螯虾7 483 t、南美白对虾41 962 t;河蟹产量14 958 t(见图2)。
图2 2013-2017年山东省虾蟹类养殖产量
海水养殖中南美白对虾产量占63%,淡水养殖中南美白对虾产量占59%,无论是海水养殖还是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年产量均占一半以上,是山东省的主养品种,为省内水产优势品种。此外,近几年随着“盱眙龙虾节”的成功举办和龙虾文化的火热,省内小龙虾产业也在迅速发展,小龙虾养殖发展迅猛,有望成为下一个水产优势品种(见图3、图4)。
图3 2017年山东省海水虾蟹类养殖产量分布图
图4 2017年山东省淡水虾蟹类养殖产量分布图
2017年山东省海水养殖虾蟹类分布在沿海7市,其中滨州市养殖面积达到50 524 hm2,占海水养殖总数的55%,以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养殖面积达45 362 hm2,养殖产量为54 293 t。东营市的养殖面积为16 059 hm2,居第二,养殖种类也是以南美白对虾为主,养殖种类还有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和梭子蟹。此外,青岛的中国对虾养殖面积为1 529 hm2,是省内养殖面积最大的城市;烟台的日本对虾养殖面积为4 383 hm2,高于省内其他地区;滨州市和威海市梭子蟹养殖分布较广(见图5)。
图5 山东省海水虾蟹类空间分布
淡水养殖因地制宜,采取池塘、湖泊、水库、河沟、稻田、围栏、网箱和工厂化养殖等多种形式,此文未作具体统计分析。
山东省主要销售虾类品种是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2017年全年省内南美白对虾的批发价范围为50~108元/kg,青岛作为中国首批旅游城市,年接待旅游人数约1亿,对虾类需求量较大,刺激虾价普遍高于同期其他地区(仅5月份略低于日照地区价格),虾价在70~108元/kg的范围浮动;威海、日照、济南和潍坊四地区的虾价较为平稳,全年在50~70元/kg的范围内浮动。
中国对虾的价格受规格的影响较明显,4~6个头的批发价范围在180~350元/kg,7~9个头的价格范围为130~290元/kg,10~12个头的价格范围为90~240元/kg,13~16个头的价格范围为70~200元/kg。日照地区的中国对虾产量低,但消费需求量大,虾价继续保持高价走势;威海和莱州地区虾价居中;潍坊和东营产量为0,消费量较小,导致虾价低迷。
综合分析,南美白对虾虾价高值依然出现在旅游业发达的青岛市,其他城市供求较为稳定,虾价浮动也较小。
山东省主要销售蟹类品种是梭子蟹和中华绒螯蟹。省内威海、日照、莱州和潍坊是梭子蟹的主要分布地区,从整体来看,2017年各地区母梭子蟹批发价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到8月份再回升的总趋势。母梭子蟹(200 g以上)最高到360元/kg,200 g以下最高到320元/kg;最低则分别是80元/kg和60元/kg。公梭子蟹全年价格浮动无规律,200 g以上规格的公梭子蟹价格在60~200元/kg范围,200 g以下的价格范围为48~150元/kg。
2017年山东省内中华绒螯蟹批发价范围为55~110元/kg,济南和东营是主要产区,鹰爪虾在威海、日照和青岛地区分布较多,1-9月份日照地区虾价高于另外两地,之后虾价下降低于同期青岛的虾价。虾蟹类市场价主要受市场供需以及虾蟹自身规格的影响,因此养殖大规格优质虾蟹类成为产业长期发展的本质追求。
山东省对虾苗种分三类:一代苗、品种苗和土苗。一代苗使用率高达70%,多为凡纳滨对虾苗种,苗种主要来源于海南、广东、福建等地,品种苗包括凡纳滨对虾“科海1号”“桂海1号”和中国对虾“黄海2号”“黄海3号”等,在省内推广率仅为12%,土苗因价格优势占比18%。省内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自主发展适宜本地的苗种。2017年山东省虾类育苗共计1 800亿尾,其中南美白对虾1 258亿尾,日照市虾类育苗1 169亿尾,是省内虾蟹类苗种的主要产区。
2017年河蟹育苗5 960 kg,其中东营市育苗量达5 600 kg,其余360 kg来自滨州市;扣蟹量为82 023 kg,其中泰安市扣蟹达到了36 877 kg,滨州市、东营市和枣庄市3个地区的扣蟹量均超过了10 000kg。
山东省虾蟹类加工水平较低,加工产业目前属于起步阶段,主要的是流通鲜活产品,供产地周围及省内地区销售。虾蟹类加工品主要是冻虾、虾仁、香辣蟹、醉蟹钳等初级加工品,加工量相较产量较小,2017年山东省对虾加工35 008 t,分布在省内8市,其中滨州市对虾加工量最大,为16 112 t,其次是烟台市和威海市。省内仅枣庄地区加工克氏原螯虾,2017年加工了100 t。省内虾蟹的深加工水平较低,虾蟹外壳坚硬,为不可食用部分,通常被当做垃圾直接丢弃,忽视了对虾蟹外壳的利用。经研究发现,虾蟹外壳可以回收初步处理成虾蟹壳粉,拌入饲料添加剂中;有些地区对外壳进行精深加工,提取其中的甲壳素,获得各种甲壳素衍生产品,应用于医药、精细化工、食品行业等各个领域,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
小龙虾产业是加快推进省内渔业绿色发展最具活力、潜力和特色的朝阳产业。小龙虾的消费以餐饮为主,消费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传统的夜宵大排档;二是品牌餐饮企业的主打菜品;三是互联网餐饮,即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小龙虾外卖。省内济宁等小龙虾主产地也积极发展小龙虾冷链物流系统,构建一条龙冷链物流服务机构。未来省内小龙虾产业需要继续学习湖北、江苏等地经验积极创新“互联网+小龙虾”经营模式,引导传统企业加快电子商务应用。
黄河口大闸蟹早已是山东省的一张特色名片,2008年农业部就对“黄河口大闸蟹”实施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借鉴盱眙龙虾节的成功经验,山东省紧紧抓住良好的机遇,推出鱼台龙虾,黄河口小龙虾等品牌产品,2011年“鱼台龙虾”被授予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7月鱼台县被授予“中国生态龙虾之乡”称号,鱼台积极举办龙虾节、小龙虾美食评鉴会等以小龙虾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参观品尝,大大提升了鱼台生态龙虾的知名度与美誉度。2018年6月东营市成立了黄河口小龙虾协会,将进一步发挥黄河口独特的资源优势,加强黄河口小龙虾产业管理,推进黄河口小龙虾行业发展。
目前省内苗种产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一些水产苗种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尝试进行苗种的自主繁育,但仍然存在虾苗质量难保证,品种苗推广使用率低,苗种病害防治水平低等诸多问题。苗种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应规范虾蟹类育苗流程,各大水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苗种培育、生产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在主养区建立集保种、培育、繁殖为一体的标准化苗种生产基地。通过召集当地养殖户开展良种介绍会、养殖技术培训会等,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提高良种利用率。鼓励发展比较成熟的一些省内苗种企业参与良种选育过程,更好的推动虾蟹类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坚持防大于治的原则,加强对亲虾、苗种的质量检测,严禁使用不合格的苗种。
随着虾蟹产业的发展,高密度养殖成为必然趋势,养殖病害的防控成为可持续健康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的防控手段主要是药物治疗,药效有限且易出现药残,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投入中草药、益生菌等是常用的预防方式。采用物联网技术对养殖环境、水域进行实时监控,发生疫情尽早处理,也能减少损失,但目前技术推广率低。虾蟹类疾病发生情况复杂,与水体环境、温度、投入品、苗种等多种因素有关,预防疾病需要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完善技术,加强推广,更好地防御疾病。
虾蟹类主要作为营养美味供人们食用,所以食品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加强市场监管,对于流入市场的虾蟹类严格检测,不合格的水产品严禁销售。保证水产品的安全,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在渔民、销售企业和加工企业人员中普及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采用新闻媒体等宣传媒介强化人们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
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是提高市场号召力的重要抓手。深化地方品牌建设,充分利用“黄河口大闸蟹”“鱼台龙虾”等区域品牌,积极配合企业发展休闲渔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渔业文化活动,扩大我省渔业的知名度,提高虾蟹类产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