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长杰( 沈阳中大骨科医院 , 辽宁 沈阳 110024 )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类患者发生率逐渐上升,其特点是骨组织微结构损伤、骨密度降低以及骨折风险的增加等,日常生活中骨质疏松患者受到轻微创伤即可发生骨折,此称为脆性骨折,当骨折发生在活动度较大、应力集中的胸腰段椎体被称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压缩性骨折会使脊柱重心前移,椎体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导致患者步行缓慢,相关肌肉容易疲劳,另外由于骨质疏松的影响,很可能发生再次椎体骨折。相关研究结果显示,1个椎体骨折后其他椎体骨折率会增加3倍,而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来说,会增加其23%的死亡率[1],并且当椎体高度压缩65%-70%时,老年患者则不能再进行手术治疗。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使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针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治疗方案并进行分组。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为56-83岁,平均年龄为(67.2±2.2)岁。观察组33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年龄为56-84岁,平均年龄为(68.3±2.3)岁。所有患者均经过CT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方法: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取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穿刺点在椎弓根体表投影外上缘,在穿刺点皮肤采用10ml 0.1%利多卡因向椎弓根方向进行穿刺通道,切口在穿刺点处,长度为0.5cm,将穿刺针缓慢从麻醉通道到椎弓根皮质进入,进针过程需要多次、正位、侧位的观察,保证穿刺针可进入椎体前1/3交界处,进入工作通道。将调制好的黏稠状的骨水泥缓慢推入工作通道中,此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若骨水泥出现渗漏应立即停止注射,将其拔出置入穿刺针芯,几分钟后抽出。然后采用C型臂X射线机进行透视,对穿刺点按压3-5分钟,然后消毒、包扎[2]。同时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在阳光下运动,长期服用钙剂或维生素D,或者是服用降钙素、雌激素,然后给患者静脉注射5mg唑来膦酸,1次/y,或者是70mg阿仑膦酸钠片,1次/w,每3个月检查患者的尿钙、血钙,每年测量骨密度。记录患者再骨折的例数。
3 观察指标:(1)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正侧位胸腰X胸腰线摄片,根据比例尺测量椎体前、中柱高度和胸腰段脊柱后凸胸腰Cobb胸腰角度。(2)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发生再次骨折的情况。
4 统计学分析: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应用SPSS 22.0来完成。等级资料采用t检验,患者年龄、性别、例数以及其他相关计数资料以相对数构成比(%)或率(%)表示,当P<0.05时,提示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2组患者术前Cobb角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Cobb角度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另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再骨折发生率为12.1%(4/33),对照组患者再骨折发生率为33.3%(11/33),相比后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患者手术前后胸腰Cobb角度对比
如今,中国已经走进老年化时代,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骨质疏松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具不完全统计,在美国有40%的女性与13%的男性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至少1次有症状的骨质疏松性骨折(3)。在1984年,由法国医生双线对C2椎体血管瘤采取15G穿刺针注射骨水泥进行治疗,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后来其又将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止痛效果以及椎体强化效果,从而开创了此种骨折治疗的新世界。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则是由Wong以及Reiley等人设计球囊扩后凸成形术之后演变而来[4]。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复位、外固定以及药物治疗等,但在保守治疗1个月后,患者疼痛情况仍十分严重不能缓解的话,则可以选择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不需要保守治疗,一旦明确诊断应尽快行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可以迅速消退剧烈的腰背部疼痛,使患者在短期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5]。在目前,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手段,但在治疗效果中仍存在着差异,成为临床医学中一个需要讨论的重要课题。还有大部分学者认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让患者使用俯卧位是最好的促进椎体复位的方法,但其中也出现着一些问题,无法让骨水泥在椎体中得到真正的充盈。在研究发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双侧入路能解决骨水泥在椎体中分布不均的问题,并且能强化椎体,强化脊椎的稳定性,从而才能真正改善恢复椎体的高度和术后后凸Cobb角[6]。另外,骨水泥的用量和椎体的稳定性问题没有太大的关系。骨水泥注入的用量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共识,但是单侧注射中却总出现骨水泥渗透和椎体过度加固的风险,对临近椎体的正常工作有所影响,也会出现临近椎体骨折的问题。另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手术椎体确定方面,不能仅仅按照X线片判断,因为X线片往往不能判断脊柱骨折处于骨质愈合的哪个阶段,而多椎体的骨折可能发生于不同时期,并非每个被压缩椎体都是责任椎体,需要手术治疗。在判断骨折椎体是否愈合以及选择手术椎体时,采取MRI进行判断能够有效的明确情况,从而起到了重要作用[7]。最后,由于老年患者年龄较大、体质较弱容易在治疗后再次出现骨折的情况,增加患者的身体疼痛和经济压力。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骨密度,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骨质疏松患者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患者的病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坚持在阳光下进行锻炼,活动筋骨,规律饮食,平衡膳食,保证营养充足,同时根据自身情况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保证机体钙量的充足[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前Cobb角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但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Cobb角度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再骨折发生率为12.1%(4/33),对照组患者再骨折发生率为33.3%(11/33),相比后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恢复患者脊柱正常弯曲角度,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另外,采取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还能帮助患者避免治疗后发生再次骨折情况,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