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莲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6)
骨质疏松是一类在老年人群体中发生较为频繁的一类病症,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骨质内部的结构受到损坏,使得骨质的硬度降低,脆性增强,并且也会诱发一些骨质代谢类病症[1]。对于老年人群体而言,随着骨质疏松病况的不断恶化,会使其发生驼背、变矮、腰部和背部持续疼痛等症状,使其日常活动以及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此次研究中,旨在探究疼痛护理方法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对其腰背疼痛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从2017年3月-2018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的收治时间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共53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63-76岁,平均年龄(71.8±3.1)岁;观察组患者共53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63-75岁,平均年龄(70.7±2.9)岁。组间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距,具有可比性(P>0.05)。
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使用疼痛护理方案,护理内容主要有:(1)健康指导。在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首次健康指导之前,需要先对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进行细致的了解,指导患者对自身的疼痛曲线的了解程度进行加深,且熟练了解绘制的方法。同时使患者更加全面的掌握身体健康、运动状况、绝经年龄、类固醇治疗情况以及钙元素的摄入状况等,这些都是对患者骨质疏松情况会带来重要影响的关键要素[3]。其后,需要对患者进行5次左右的健康治疗,借此使患者熟知骨质疏松病症的相关医学知识和其自身身体出现疼痛的诱发因素,以及一些防止摔倒的注意要素。此外,还需要分析了解患者心理情绪状况,对其心中存在的不良情绪加以疏导和多加沟通。(2)疼痛曲线的了解。此环节实施的作用在于能够辅助患者更为全面、准确的描绘自己疼痛的阀值,促使护理工作人员可以更好的把握其疼痛变动的状况,同时促进患者可以自行接受和参与护理治疗。依照患者的实际病况,每天都需要对患者的疼痛曲线进行绘制。(3)康复治疗的医生需要以患者的实际病况作为基准,设计合理的功能锻炼规划,让患者按照计划执行和实施。对于那些急性疼痛患者,需要安排患者卧床休养,当疼痛状况获得显著改善之后,再安排其适当进行锻炼。护理人员则需要积极鼓励患者每天至少去户外活动2次,每次的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即可。
3 观察指标:(1)患者腰背部的疼痛状况评价指标。使用VAS评分体系作为评价标准,当评价所得的分值越高,则表明疼痛的状况越严重。(2)患者日常生活素质和心理状态的评价。使用改良Barther指数以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作为评价手段。当评价所得Barther分值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好;SCL-90症状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3)患者护理效果的评价。护理效果的评价标准分为3个等级,即显著有效、一般有效和无效。其中,显著有效为患者在进行护理与治疗以后,其腰背疼痛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变,在日常活动时,几乎不会感受到腰背疼痛问题,且心理状态处于健康水平;一般有效,患者在进行护理和治疗之后,其腰背疼痛虽然并未完全消失,但频率有所降低,且对患者的日常活动带来的影响不大,心理状态较为良好,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无效,患者在进行护理和治疗之后,腰背疼痛状况出现恶化或者并未得到改善,造成患者日常活动不便,且患者心理状态较差,对护理和治疗产生抵触心理。此外,总有效率为显著有效率与一般有效率二者的总和。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数、计量资料行x2/t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腰背部疼痛状况对比:护理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显著区别(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的腰背部疼痛评分对比(分,
注:#表示对照组同观察组对比P<0.05,&表示护理后同护理前对比P<0.05。
5.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素质和心理状态对比:护理前,2组患者的改良Barther和SCL-90症状评分无显著区别(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改良Barther评分均显著增高、SCL-90症状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Barth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CL-90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2。
表2 2组护理前后的生活素质和心理状态对比(分,
注:#表示对照组同观察组对比P<0.05,&表示护理后同护理前对比P<0.05。
5.3 2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
据有关研究调查得知,导致骨质疏松出现的主要原因便是患者体内钙元素的流失、缺乏维生素D以及体内性激素含量不够,或者受到一些遗传问题以及因为年迈而出现的退化性病症的影响等等[4]。就当前而言,临床治疗骨质疏松这一病症,主要采取护理的方式,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加以合理的规划,并安排患者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改善不良症状,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不良情绪等[5]。
此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疼痛护理的方案,分析对比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腰背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此次研究所使用的疼痛护理方案,主要在于使用疼痛曲线来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准确的表示,进而保障护理方案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6]。另外,使用疼痛护理,能够促使患者更好的把握缓解疼痛的科学方法,然后利用疼痛的特殊之处来增强保护方案,防止患者发生骨折[7]。需要注意的一点,患者可以全面的熟知疼痛为骨质疏松的一大关键症状,并不可避免,要想改善疼痛,就必须接受合理的护理和治疗,改善生活的规律性,纠正不良习惯[8]。如此一来,患者便能够主动提升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并积极参与功能锻炼,不但可以有效提升骨功能,而且还能够防止出现骨折等不良后果。
综上可知,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腰背疼痛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提升生活质量、舒缓心理压力,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