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12-02 09:45杨会锋
读天下 2019年32期
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汽车职业教育的对象是汽车行业职业岗位所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汽车职业教育的内容无疑是汽车行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本文在分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就业导向”职业教育的理念,探讨了汽车职业教育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实施方法,然后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 引言

在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订单模式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协调、技能培训和岗位需求的协调,以及培训目标和就业标准的协调,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供需的无缝对接,这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因此,订单式人才培养逐渐得到了许多高职院校的认可,并积极主动地开展了相关研究、探索和实践。

二、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和特征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量身定做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订单的具体内容涵盖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生考核和评价等。其特征如下:一是专业设置的市场化。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等同于需求导向。另一方面,“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是基于社会需求,即岗位需求、专业依托岗位设置、人才市场缺什么样的人才、设立什么样的专业。因此,专业设置具有明显的市场特征。二是校企双方的协同性。“订单式”培养的学生适销对路,就业率比较高,给学校带来了良好的声誉和发展前景。就企业来说,根据企业职业岗位的用工标准进行培训的学生,岗前培训的时间和成本将大大减少,能鼓励企业与学校进行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这具有校企协同的特征。

三、 “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办法

(一) 在学校内部模拟汽车企业

汽车职业教育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力求使毕业生快速融入汽车企业,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要求学校尽可能为汽车学生营造汽车企业氛围。例如,在学校实习基地建设中,可以模仿企业事业单位和部门的设置,形成学校的“微型企业”,以此再现真实的企业环境。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在毕业前对汽车企业文化和未来工作场所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而做了更积极、更有针对性的工作准备。

(二) 建立配套的组织体系

为了规划和实施“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学校必须首先将教学、生产和科研整合到组织结构中,确保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整合。例如,目前大多数汽车专业的高职院校都设有实验培训中心,并设有汽车专业各专业的教研部,负责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两者几乎是相互独立的。如果把这两种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必将事半功倍。这也将极大地激发汽车企业的合作兴趣,充分利用学校人才平台的优势,吸引企业的人才订单,最终实现双赢建设的目标。

四、 “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 传统观念的阻碍

在实施“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传统观念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学校和学生身上。在学校中,由于诸多社会历史原因,许多高职院校还存在着严重的“职业教育大众化”现象,盲目强调学科性质,削弱了自身的专业特色。因此,职业教育实际上被简化为本科或高等教育的“压缩版”。在学生方面,双向就业选择的限制和企业合作经营的不良预期,使学生及其家长难以接受汽车职业教育的“有序”人才培养模式。面对这样一个客观的现实,为了冲破障碍,学校的作用十分重要,我们要从自身的角度更新观念、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增强办学特色。在与企业的合作中,要努力寻找实力雄厚、效益好、发展前景光明的企业人才订单,避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风险,从而消除学生和家长的担忧。

(二) 办学条件的制约

现如今,我国高职院校的汽车教师大多没有相关的业务背景,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汽车职业技能培训,教师素质难以满足“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要求。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汽车职业教育所需的实验培训设备更新很快,价格相对昂贵,学校经费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培训环境与实际生产环境相差甚远,学生的培训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阶段,而不是生产阶段,導致“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比较困难。

职业学校应积极安排青年教师到汽车企业实习,积累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返校后传给学生。这些措施对构建“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鉴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实验培训条件相对落后,可以从三个方面逐步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二是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以汽车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建设汽车培训基地。三是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内寻求校际合作、交换所需商品、资源共享和互补优势。

(三) 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对未来人才需求的数量和需求的预测也越来越难。在人才市场整体供过于求、买方市场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企业是否愿意签署“预订制员工”的订单,将影响企业参与“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虽然国内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但汽车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创新,汽车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汽车企业参与“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问题日益突出。因此,高职院校应在这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除了自身的艰苦实践外,还注重宣传和沟通,使更多的汽车企业正确理解“订单”培训模式。此外,在实施汽车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时,学校必须坚持共赢的理念,这样才能实现“订单式”汽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

五、 总结语

综上所述,“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工学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能让教学质量和效果都有所提升。通过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及实践可知,该模式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汽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启瑞,石本改.对交通类职业学院“汽车零件制造技术”专业构建的设想分析[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2):143-144.

[2]孙世菊,胡亦,韩伟,等.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1):176-178.

[3]苏宏林,罗文华,顾琪.对于提高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研究及其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6(19):206-207.

作者简介:

杨会锋,湖北省黄石市,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航运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日语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订单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组织与管理
实践教育基地订单式柔性实习的模型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