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蕊
摘要:“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代加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加强沿线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往来,同时,也对我国传统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和推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茶艺表演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茶艺文化的积淀,是我国茶艺文化的精华所在,但现今,茶艺表演的国际交流传播还存在许多障碍,主要表现为我国的英语翻译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试图通过对各种语言文献史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当今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英语口译技巧和策略,从传承传统茶艺文化的角度出发,对茶艺表演的英语口译提供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在保持传统茶艺文化精神的同时,增强我国茶艺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
关键词:茶艺表演;英语口译;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开展,从我国出口的茶叶在国际上有着及其旺盛的市场需求,全国各地的茶叶企业正在通过国际展览、茶城旅游和网上销售等方式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此外,一些大型的国际茶艺博览会将作为茶业展览和推广的重要平台,它们将发挥茶业产品销售、茶叶品牌建设、茶文化推广等多种功能。中国的茶商将有机会利用国际茶道交易扩大贸易范围,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以响应国家号召,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各国人民的茶产品需求,传播我国茶艺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英语这一世界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作用,其中,英语口译在促进经济交易和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茶艺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自汉代丝绸之路开始以来,它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团结、友好、相互支持的纽带。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茶艺表演英语口译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在传播茶文化的发展环境下,中国传统茶文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其内容如茶艺表演的翻译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有效手段。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看重茶文化翻译在促进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对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世界现有的茶艺表演的翻译,并在总结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英语口译策略,以期通过两种语言的单向茶文化输出来改变文化之间的互动方式,进而提升我国传统茶艺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
一、茶艺表演的文化特征
(一)茶艺表演的人格表现
茶艺表演,作为一种生活艺术,已经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广泛接受,它所呈现的人格形象,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哲学色彩。茶艺表演核心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活的秩序与精神追求,我国劳动人民通过茶艺表演赋予了对生活的美好祈祷。
人格化是人们借助外部事物表达自身的感受、理想、信仰等思想或观念的一种形式。茶艺表演的人格性就是茶人的移情效应,它根据人们饮茶的感受,将茶的人格性反映在茶艺表演中;同时,又通过茶艺表演影响茶人的情感信念,即“君子比德于茶”“君子习茶育德”,最终形成“君子德茶合一”的茶艺境界。进一步而言,茶人不仅在茶室保持优雅的生活态度,而且让人们随时随地保持宁静的艺术风格,将茶艺融入生活、融入茶人的生活仪式和音乐文化的美学中,从而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人文关怀精神,进一步体现为通过展现茶艺个性来发挥社会凝聚力的作用。
(二)茶艺表演的仪式化
仪式化,这个术语是一个行为过程,具有一定的诱导性,这种诱导性使其功能朝着准确化和精确化方向发展,并逐渐走向标准化和专业化发展道路。随着茶艺表演美学越来越多的仪式化,茶艺表演行为具有更为简单明了的特征,但其本质仍在重复,有些内容己被加强并发展成一种特定的行为形式,即“仪式”。仪式是在行为范围内揭示文化内容和精神的行为。茶艺表演的仪式化是通过饮茶行为来揭示茶文化的文化精神和象征意义。在扩大饮茶范围、传播茶文化的同时,不断传播茶文化的精神和礼仪技巧,对茶艺表演过程的行为气质及辅助工具,包括茶、水、器具等做出明确、严格的规定,并通过特殊的表演仪式使艺术与技艺相互融合、相互映衬,实现仪式化的独特审美境界。
二、茶艺表演英语口译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茶艺表演等传统文化己进入国际舞台。英语口译作为传播它的一种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诸如信息丢失和失真等问题已经成为传统文化对世界的主要障碍。英语翻译研究学者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并探索相应的策略。姜欣、姜怡两位教授对茶艺典籍的英语翻译进行了探讨,他们以《茶經》《续茶经》《茶诗三百首》的英译本与图式理论为例,将翻译美学和互文手法进行有效结合,对英语翻译技术和通感现象进行综合研究,并据此提出了该问题的战略解决方案。但这只是茶艺书籍的翻译研究,茶艺表演的翻译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的茶艺表演英语口译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翻译中文化图式的冲突
从图式文化理论的角度来看,茶艺表演的文化翻译是利用相关的文化模式对茶艺表演的源语进行解码和分析,对目标语进行重新编码。
文化图式冲突是人为强迫源语言模式与目标语言模式相匹配而引起的冲突。两者的含义不一致,甚至是相反的。这主要是由作者和目标语言读者的不同理解而引起的,两者之间的误解导致人们对艺术文本的理解偏差,甚至是错误。茶艺表演有许多专业术语,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例如,拿一杯茶的手法和方式被称为“三龙护鼎”,它使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末端杯,不仅可以保持稳定,还可以保持优雅的姿势。进行英语口译翻译时,许多翻译简称为“three LongHuding”,这就完全失去了“龙”的形象,无法表现出龙的姿态和其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文化中的龙是至高皇权的表现,而西方文化中的龙则是魔鬼的象征。这种地域文化的冲突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茶艺表演英语翻译失去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涵义,然而文化图式所具有的稳定性又导致了在文化融合的新背景下不同地域的人们对茶艺表演文化翻译的误解。
(二)英语口译中将拼音误用作翻译
茶艺表演,作为一种传统的茶艺文化形式,充分表现了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特点。有些翻译人员选择使用拼音而不是英文翻译,它们的初衷是为了不破坏词义本身所表达的完整性和优美性,但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
还是以上文中功夫茶艺表演术语中的“三龙护鼎”为例,这是喝茶时捧着杯子的姿势,在许多英语口译中,将这个术语翻译成“three Long Huding”是相当混乱的。首先来说,“三条龙”是指拿杯子的三個手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没有清楚地解释,只是简单地将原始文本直接翻译成“three long”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再者,“鼎”在中国文化图式中是一种传统的祭祀器具,在茶艺表演上指的是茶杯。这一意象与我国独特的文化图式有关,目标语言读者难以理解。同样,对于“护鼎”,即拿着杯子这一动作,英文翻译中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释,而是直接引用“hu ding”的拼音而不是翻译,这就很难被目标读者理解和接受。
(三)英语口译中忽视美学的作用
近代以来,翻译美学对我国的翻译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毛荣贵的《翻译美学》、奚永吉的《文学翻译比较美学》等论著成为新时期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指南。翻译美学为茶艺典籍的翻译审美和文本修饰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它再次强调了原始语言的语音和词汇,并将其灌输到目标语言文化中,同时又不失其独特的魅力。目前,一些学者提出了一种文化适应性翻译理论,被认为是文学和典籍翻译的新的研究视角,这为茶艺表演的英语口译诠释提供了新的策略。
但是,使用直译技术又显得过于频繁,它忽视了茶艺表演本身的艺术美和翻译的可理解性。例如,“若琛出浴”,有人将它直译为,“use the tea to warm upthe cup,in this process,we should turn the cuparound”,这是指使用第一次泡的茶水来加热杯子,也称为“温杯”、转动杯子,像旋转的飞轮一样,又像飞舞的花朵。若琛是清代人,他发明了“小杯茶”,人们通常用“若琛”这个名字来指向一个小茶杯。此外,“出浴”这个词给人以优雅的动感,表达的是清洁杯子时的动作。但是这种动态的美感并没有体现在英语翻译中,茶艺表演的优雅自然也无法通过语言展现到观众面前。这是一个历史文化典故,译者在翻译时应该向目的听众清楚地解释这层含义,而不仅仅是描述茶人的动作和表演。
三、茶艺表演的英语口译策略探讨
在茶艺表演英语口译翻译的过程中,文化的最终表现是源语文化,茶艺文化的最终目的是目标语文化。在当前东西方文化逐步融合的背景之下,我们着力追求茶艺文化翻译的文化功能趋同。为了进一步实现这样的目标,从英语口译的实践应用出发,对茶艺表演文化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以下翻译策略。一是在进行茶道表演文化翻译之前,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茶艺文化,储备传统的茶艺文化知识,丰富自身的茶艺文化积淀。二是要尽可能地解决东西方文化差异这一基本问题,保持原始茶艺表演语言文化的特征。三是协调各种翻译技术的运用,以确保茶艺表演翻译具有足够的美学效应,同时确保质量。四是在进行英语口译之前,必须了解茶艺表演的过程。在理解和表达茶艺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积累,这样翻译而来的茶艺文化才不会显得稀薄而丧失文化底蕴。五是使用不同的翻译技术,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两种英语口译翻译技巧,确保翻译质量和翻译美学。六是由具备茶艺素养的专业翻译团队进行翻译,翻译过程要旨在于反映中国人的茶艺文化精神,并将中国茶艺表演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