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近年来,具有学科整合特点的STEM教育引入幼儿园,这对幼儿园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从STEM活动中统整的向度、STEM活动中统整的机制以及STEM活动中统整的策略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有效途径,实现三维统整;发挥四重机制,提升统整成效;通过多样化活动,实现策略统整,从而提升课程统整理念下幼儿STEM活动开展的实施效能。
【关键词】课程统整;幼儿STEM活动;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9)09-0043-04
【作者简介】王丽(1978-),女,江苏海门人,海门市直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
课程统整是一种课程设计[1],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所在。课程统整强调知识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联结[2]。在统整理念下,不同学科之间以一种项目或任务的方式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种学科的、思维的、课程组织的跨界整合趋势,STEM教育应运而生。STEM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综合素养[3],其中跨学科和整合性是STEM教育理论的两大属性[4]。在STEM发源地美国,STEM教育被认为是今天的创新和明天的成功,已成为当今美国教育改革以及经济发展的主要部分。国际上许多国家对STEM课程进行了实践,在课程实践中注重对课程内容进行跨学科整合,倡导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创设真实情境,在参与中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和实践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内容应该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一贯强调课程整合,主张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让儿童以适宜的形式和材料展开活动,从而获得多方面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成就完整儿童。
莎莉·穆莫指出,早期STEM教学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满足其发展需要,幼儿园的室内区角、户外活动等都可以开展STEM活动,这些活动包含着大量STEM教育的机会[5]。可见,幼儿园需要充分挖掘室内外活动中的教育机会,秉持着课程整合理念开展教育活动。这是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探索,也是对《指南》《纲要》的精准解读与创新落实。本研究基于一年多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从STEM活动中统整的向度、统整的机制、统整的策略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提升课程统整理念下幼儿STEM活动开展的实施效能。
一、通过有效途径,实现三维统整
课程统整的向度是多方面的,有经验统整、社会统整、知识统整和课程设计统整[6]。经验统整是指,一是将新的经验统整到当前有意义的学习系统中,二是统整并活化过去已有的经验,将其运用到新的问题中。社会统整是指通过强调课程来增进共同的价值或者共同的利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进行有计划的商议与实施,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情境。知识统整强调知识的组织和运用,通过将知识置于情境中,与生活经验实现联结,而不仅仅只是分科知识,从而更加自如地在真实生活中获取更宽广的知识并加以应用。课程设计统整是指将真实情境中有意义的问题加以组织,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学科或某个领域,而是统整需要的知识进行规划与组织,强调实际的计划与应用,让学习者亲历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具体的实践中,需通过有效的途径实现知识经验、社会、课程的三维统整。
(一)STEM实践过程能有效实现知识经验的统整
知识统整强调将知识置于情境中,与生活经验相联结,经验统整强调将过去已有的经验和新的经验运用到当前的问题中。在STEM实践过程中,幼儿能够获得丰富的经验,如平行式、多方面的经验,又如螺旋上升、不断递进的经验,各种经验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通。在实践过程中,幼儿会将这些经验有效地纳入他们的认知图式中,当他们遇到特定的情境时,会主动调动这些原有经验,在“做”的过程中将原有经验进行迁移,多角度、多方面、多层级地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此时此景”“实践运用”“交叉迁移”中,将经验和智慧进一步丰富与提升,提升其融会贯通的能力。经过STEM一系列的实践过程,幼儿在内化、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其解决问题、知识迁移、批判性思维、合作学习、创造性以及终身学习等能力,从而实现知识经验的统整。
(二)STEM协作互动能有效实现社会的统整
STEM活动现场与传统教室里的活动有一定区别。在STEM活动现场中,教师的预先选择与决定只起辅助作用,重点则是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说想说的话,玩想玩的材料,做想做的事情”。教师允许幼儿穿梭于室内、户外的各个场地,激发其更多的情感参与,引发更多的认知和思考,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当前的情境和任务。这种开放、自由、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拥有课程统整的理念,也需要教师能够处理好课程、游戏与生活的关系。STEM教育同样强调合作性,强调幼儿能在合作中解决问题进而完成任务。例如,在小组式的STEM活动中,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单方指令与争吵行为逐渐减少,合作行为逐步增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探讨活动,有妥协、有商量地将所有活动进行计划和实施,这体现着社会的整合。
(三)STEM多线推进能有效实现课程的统整
杜威提出,“只有连续的、能促进幼儿生长的经验才能进入课程”。傳统的课程按照学科发展的逻辑加以组织和排序,背离了生活和幼儿的世界[7]。而STEM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融进不同领域的内容,相应地,幼儿会产生不同领域的经验。这些经验具有整体性和融合性,在幼儿不断探究和实践中,共同促进他们经验的丰富和完整发展。STEM活动以需求为导向,每个步骤因工程的流程和幼儿的需求,以螺旋上升的多线型方式展开,步骤的展开和经验的获得都有着一定的先后逻辑顺序,帮助幼儿获得螺旋式、上升式、整体式的经验,最终指向的是幼儿在STEM问题解决中的拾级而上的学习经验和能力提升。
二、发挥四重机制,提升统整成效
在课程统整理念下,学科之间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的现象。在幼儿园中,课程统整意味着进行多维度整合,整合幼儿的学习经验,帮助幼儿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意味着教师和幼儿共同计划和实施,在情境中帮助幼儿获得综合的、整体的发展。整合后的幼儿园课程涉及不同领域的内容和学习经验,对培养“完整儿童”有着显著促进作用。
(一)利用耦合机制,体现融合性
耦合,是指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STEM活动关注的是幼儿多方面、综合性的发展,聚焦于学习素养和学习品质的提升,从而达成各个领域之间的目标融合。此外,STEM活动的内容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结合当下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求,结合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审议,开展主题丰富、题材广泛的活动内容。其中,凡是和幼儿生活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都有可能成为活动开展的内容素材,显示出融合性的活动内容。最后,STEM活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集中的、分散的、小组的,又如项目的、游戏的、生活的,再如园所的、家园的、社区的,等等。活动中,需要多种方式交互使用,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经验提升和身心和谐发展。
(二)实现交互机制,体现开放性
交互,是指人与自己之外的一切人、事、物相互作用的关系。在STEM活动中,幼儿是在与外界环境和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环境的多样性有利于STEM活动更加顺利的开展,如大自然的环境、社区环境、户外环境、室内环境等。幼儿可以在这些开放性的环境中参与STEM活动,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思维和创造性。“在与开放性材料的互动中,促进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寻求解决方案的能力,并且让幼儿为之感到兴奋。”[8] 开放性材料能够自由选择、随手可得,能与幼儿发生交互作用,幼儿可以自由地进行操作和发挥想象。
(三)探索动力机制,体现情境性
儿童的学习需要动力驱使,美国旧金山博物馆的修补工作室,即专用的创作空间,可以见证人们对学习认识的不断变化,即参与性、意向性、创新性、团结性[9]。同样,在幼儿STEM活动中,来自生活的情境能让幼儿产生用双手改造世界的动力,来自任务的情境能让幼儿有兴趣地参与到有挑战性的任务中。在情境性的活动中,能看到他们在学习,在利用资源改造世界,在挑战中实践自己想法的轨迹;也能帮助幼儿产生动力来源,从而使他们获得发现和改造的力量。
(四)实践验证机制,体现过程性
在STEM活动中,幼儿会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动手实践,并反复进行验证与猜想,自主发现问题并勇于解决问题,这体现了丰富的过程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会结合当前的环境、材料和自身需求,活化已有的经验,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迸发灵感,或同伴合作,或寻求帮助,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线索,这是一个多方综合的过程。当幼儿为了一个任务而重复实践时,他既是调动自身经验在尝试,也是在使用内化的知识去验证,如幼儿会猜测板凳的四条腿大概要多长、怎样才能一样长、能否顺利用钉子固定,进而进行实践验证,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修正,直到问题解决。
三、通过多样化活动,实现策略统整
《指南》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STEM活动强调小组间的合作,比起成人的评论和提问,同伴提出的问题以及相互间的冲突,更能促使幼儿的主动学习。他们会根据情境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出疑问,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共同地、积极主动地做与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STEM活动能让幼儿在体验、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给予空间让幼儿动手实践,在观察实验、探究体验中完成任务,在亲历整个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通过小组合作,寻找多方位支持
在情境认知与学习研究领域中,实践共同体是其中的一个核心要素[10]。STEM活动并不是简单地将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做事,而是在参与任务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即“实践共同体”。这对幼儿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 “‘小小科学家是有其个别性的,同时又是以一个全人的模式发展的”[11]。在STEM活动中,常常会出现有的幼儿喜欢设计,有的幼儿擅长制作,有的幼儿体现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幼儿之间体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恰好能帮助幼儿形成合作组合,让幼儿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同伴間也能进行多维度的学习,从而促进活动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通过亲身实践,进行多角度学习
STEM活动的内容,往往来自于教师和幼儿共同商议的主题,主题的产生和内容的选择遵循着他们的兴趣与需要,也体现着幼儿的主体性。幼儿会根据活动的需要,自主寻找、收集并改造材料,亲身实践整个活动过程。他们比成人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因此他们自己准备的材料往往比成人提供的材料更适合活动的需要和自己的操作水平。在材料的准备和操作中,幼儿热情而投入,显示出丰富的过程性,针对出现的问题他们能不断调整场地、材料,用口头邀请、画请求卡片、请园长老师帮忙等方式寻求多方支持,进而得以亲历整个问题解决过程。
(三)通过打破壁垒,实现多维度整合
STEM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的壁垒,将多个学科或领域进行整合,根据活动现场中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分析幼儿的能力,帮助幼儿活化各种经验。STEM活动打破了空间的壁垒,统整课程以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强调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教育的统合[12]。在STEM活动中,幼儿的活动空间由室内延伸到室外,由园内延伸到园外,将幼儿园与家庭、社区进行链接,实现多地域整合。同时,幼儿进行STEM活动经常需要较长的时间[13],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常常会因为正在锯的木条、正在设计的风筝图、正在连接的管子而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因此,教师需要打破时空壁垒,给予幼儿顺利完成正在进行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参考文献】
[1][6] [美] JamesA·Beane.课程统整:当代教育理论译丛[M].单文经,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杜政荣.课程统整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2(12):13-18+74.
[3] 马红芹.美国K-12阶段“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4] [美]阿尔帕斯兰·沙欣.基于实践的STEM教学模式:STEM学生登台秀[M].侯奕杰,等,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6.
[5] [美]莎莉·穆莫.早期STEM教学: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的整合活动[M].李正清,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7]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幼儿园综合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8] [美]莉莎·戴利,米丽娅姆·别洛戈洛夫斯基.开放性材料1:幼儿创造性游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9] [美]玛格丽特·赫尼,大卫·E·坎特.设计·制作·游戏:培养下一代STEM创新者[M].赵中建,张悦,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5.
[10] [美] J·莱夫,E·温格.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 周淑蕙.幼儿自然科学经验:教材教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 李子建,杨晓萍,尹芳.中国大陆幼儿园统整课程的理念与设计——以重庆市幼儿园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1):78-84.
[13] [美]罗伯特·M·卡普拉罗,玛丽·玛格丽特·卡普拉罗,詹姆斯·R·摩根.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人民教育家专项课题“完整儿童理念下幼儿园STEM课程建设”(课程编号:JS/2018/ZX0511-05764)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王丽,814946772@qq.com
(助理编辑 姬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