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变成“读书郎”

2019-12-02 07:37廖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生

廖丽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对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而要想让学生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除了课堂阅读外,还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丰富学生知识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本文先分析了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几点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说明一个人的学习从阅读开始,终于阅读,阅读对一个人的发展极为重要,同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是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点,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点,课外阅读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对语文的兴趣。同时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和思想启蒙的时代,良好的习惯,优秀的思想对他们影响重大,所以要要求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有着重要意义

(一)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生活

长期以来,学生们深受功课束缚,无暇顾及课外阅读,由此造成我们很多学生知识面狭窄,甚至连起码的生活常识都不懂。所以我们在课外生活中,要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包括经典名著、科普图书等,培养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二)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

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学生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便是巩固、积累知识的过程。通过课外阅读,增加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加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

(三)课外阅读陶冶学生的情操

文学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流传千百年的文学名著,向来被视为一个国家文化的精髓所在。它是时代民族生活的艺术概括,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体把握。它高雅的审美情趣,独特的艺术开拓,是人们生活的指南,理想的寄托。文学名著是理想、正义等人文精神的化身和时代的代言人,充满了对人类精神和终极关怀的不懈追求。文学名著反映了作家对人生的深刻关照,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鞭挞。阅读名著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

二、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建议

(一)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發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

(二)培养阅读兴趣

1.最应该明确的重要一条是阅读兴趣需要培养和保护。无论是家长和老师对小学生阅读的引导都应建立在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只要孩子爱读就无条件地支持保护这一兴趣,不要过多干涉。

2.家长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方向,也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基础之上,不要从一个大人的角度,或者功利角度来给孩子选书,可以带孩子去书店这样的允许顾客逗留看书的地方,让孩子随便选,随便看,看到孩子爱不释手的书就帮孩子买下来,旨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教师应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更多的读和思考的时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动、耳动、眼动、手动、心动,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主要阅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体会着读。

言为心声,行露思想。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会反映他的内心思想,展示他的精神风貌。因此,阅读时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着读,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之美、作品之美。例如,我在教学《一双手》时,就让学生抓住张迎善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体会着读,讨论这双手形成的原因,进而感受张迎善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和造福大家的美好愿望。这样,学生便会从中总结出读描写人物文章的方法,从而将它运用到阅读课外读物中去。

2.抓住意境想象着读。

为了吸引读者,作者都比较注重意境描写。有的在开头,或揭示故事的广阔背景,或渲染某种浓烈的感情,吸引读者往下读;有的在文中,对具体事物做细致而又传神的描绘,使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有的则在结尾,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让读者体会、辨析、感悟文章的主旨。因此,阅读作品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使自己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例如,教学《月光曲》中“贝多芬为兄妹二人弹奏第二首曲子”时,我让学生边听《月光曲》边想象,使自己入情入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学生学得此法后,立即将它用到了课外阅读中,收效甚佳。

3.抓住构思、布局联系着读。

教学《天马》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总——分——总”的结构及“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反复读课文。读后,我让学生想想自己平时习作时是怎么布局谋篇的,并让他们把此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感受读物的结构美,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我是小学生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