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银花
[摘 要]文章基于素质教育背景,首先论述了舞蹈教育的重要价值,并重点分析了当前舞蹈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而针对教育现状,分别从明确舞蹈教育主要目标、制定舞蹈教育课程体制、创编特色舞蹈课程教材、开展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创新舞蹈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教育;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7-0015-02
舞蹈艺术源于生活,可以直观地体现出各个时期人们思想、审美及理想信念的差异性,是人类历史中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并且舞蹈在供人们观赏和娱乐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在当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舞蹈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舞蹈教育中利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可促使学生理解和感知能力的提升,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舞蹈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是多民族大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着本民族特色的舞蹈,通过舞蹈教育,学生可从多元化的舞蹈艺术中,了解更多的民族传统文化,吸收更多的文化精华成分,为他们学习舞蹈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充分了解我国各民族特色舞蹈文化,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交际舞以及芭蕾舞来培养上层社会的人,这两个类型的舞蹈能够规范人们的社会交际行为,提升他们内在的气质及修养。受到西方这种舞蹈文化的影响,我国也逐渐开始意识到舞蹈教育对大众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相继在学校中开设了舞蹈课程。学生通过系统化的舞蹈训练,能够促使自身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不断提高,并且还能培养吃苦耐劳、永不放弃的精神,真正理解集体合作的内涵和意义,从根本上提高团队意识。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优美的舞蹈不管是对欣赏者还是对演绎者来说,都是美的享受,作为一种展现性的艺术,舞蹈有着其自身与众不同的魅力,能够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利用有效的舞蹈教育,学生心中真实的情感能够在舞蹈中得到充分释放和表达,并且舞蹈训练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美化他们的体态,提升他们的整体气质,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舞蹈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和素养,还能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更加积极向上,從而使学生的外在形象、内在气质等都有所改善。
二、舞蹈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目标不清晰,学生基础较差
目标是行动的指导者,明确的教育目标是实施舞蹈教育的基础。当前,舞蹈教育的目标比较模糊,对教育群体、舞蹈能力选择、舞蹈考核标准、舞蹈素养绩效评价机制构建等方面,都没有形成具有一致性的规范体系。此外,舞蹈还是一门专业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入门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基础练习。从中学舞蹈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基础形态训练,进而导致许多学生出现四肢不协调、舞蹈动作不优美、节奏感较差等问题。长此以往,不仅降低了学生对舞蹈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教学效果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课程设定不合理,教材选择相似
课程体制是确保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是日常教学中的有效载体。中学舞蹈教育应紧密结合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制。目前,中学舞蹈教育并未形成结构完善、课程合理的体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课程设定单一。大多数中学没有高度重视舞蹈课程,仅将其作为一门辅助性的课程,并只开设了舞蹈鉴赏的基础课程,未增加形体练习、技巧训练等相关课程。其二,舞蹈课时较少,教学时间过短。这直接导致学生学习舞蹈的时间极为有限,无法确保学生可以得到系统化的训练,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单纯地为了考试而敷衍地练习舞蹈。其三,大多数中学舞蹈教育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学校提供的教学费用有限,没有建立专业化的舞蹈教室、学生更衣室等,只能让学生在空地进行训练,进而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其四,舞蹈课程教材有限,且选择相似,无法体现出教材的特色,更无法满足中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艺术实践不充足,人文素养缺失
舞蹈课程本身就有着较强的实践性,舞蹈艺术应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中学舞蹈教育通常存在着重视舞蹈能力的培养,忽略人文素养教育;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活动等问题。现阶段舞蹈教育的日常教学内容主要为锻炼中学生的舞蹈形态和能力,缺少对舞蹈艺术文化内涵、精神的深入解析,导致当代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较低。缺少人文内涵的舞蹈教育无法充分展现出艺术美,更无法感染人,引起他人的共鸣。并且,在当前的舞蹈教育中,许多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并未开展合理有效的实践活动。许多中学的舞蹈教育实践仅限于校内文艺汇报演出等活动,没有为中学生提供更好的舞蹈表演的机会和平台。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舞蹈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明确舞蹈教育主要目标
中学舞蹈教育目标和其他阶段的舞蹈教育目标有所不同。舞蹈教育在艺术美学教育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是美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它的教育目标重点应是培养学生发觉美、感受美、体现美以及创造美的综合能力。对此,舞蹈教育要基于培养中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及审美能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通过中学生更能接受的教学方法实施道德教育,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来开展智力教育,通过科学的形体练习来实现体育教育,通过优雅的审美情趣来实施美育教育,通过轻松欢乐的活动进行劳动教育,从而促使广大中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舞蹈教育必须始终围绕这样的教育目标,优化及调整不同教育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把美育教育渗透到舞蹈教育中,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高效培养。其二,深化学生对舞蹈艺术内涵与精神的认知和掌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舞蹈审美观念。
(二)制定舞蹈教育课程体制
舞蹈教育属于美学教育的范畴,其课程设定展现了舞蹈教育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规定了学生要完成的舞蹈能力训练指标与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这将直接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改进和调整舞蹈课程设定,制定结构完整、顺序合理的舞蹈教育课程体制,是解决目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舞蹈教育效果不佳的有效途径。科学完善的舞蹈教育课程体制应同时含有舞蹈基础理论知识、舞蹈教育实践以及舞蹈艺术美学三方面的内容,以此来不断增强教育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层次性。教师应依据循序渐进、从浅到深的教育原则,带领学生逐渐进入舞蹈艺术课堂,全身心地感受舞蹈艺术的强大魅力。在详细设定上,首先,应强化学生舞蹈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不仅要重视基础形体与技巧上的练习,还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其次,应增加舞蹈实践课程,根据努力拓展舞蹈教育实践的路径,定期组织并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舞蹈演出,让中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应对中学生进行舞蹈美学教育,增设舞蹈鉴赏课程,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创编特色舞蹈课程教材
教材是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无论哪一学科的教育都应具有数量充足、质量精良的教材。教师对课程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此,中学舞蹈课程的教材创编和选择格外重要,舞蹈课程教材的挑选应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及中学生的特点。首先,应按照素质教育背景下舞蹈教育的主要目标,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养人才,增强教材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降低教材选择的随意性。舞蹈课程教材的构建和挑选应坚持创新理念,重点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其次,要按照中学生的成长特点对课程教材进行编写。中学生通常缺少长期有效的舞蹈基本功訓练,舞蹈理论知识相对比较匮乏。针对这种情况,在创编教材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挑选过于专业的教材,要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和创编具备基础性、生动性以及趣味性的教材,不仅要加强中学生对舞蹈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的了解,还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他们可以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四)开展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
人文素养以及知识结构是学生不断进步的重要基础,舞蹈表演只有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地感染人并打动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舞蹈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具备舞蹈素养的欣赏者,而不是培育出色的舞蹈演员。因此,舞蹈教育应在提升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特别是要为学生详细解读不同类型舞蹈的背景文化,让学生在舞蹈表演和观赏的过程中,可以深切体会到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其文化的广泛传播力,进而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此外,舞蹈教育实践也至关重要,中学舞蹈教师应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校园组织的各种舞蹈艺术活动及演出,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发觉自身的不足,以此来有效提高他们的舞蹈鉴赏力和表演能力。
总之,在当前我国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舞蹈教育逐渐受到了各个学校的重视,并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舞蹈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但目前在舞蹈教育中依旧存在某些不足,还需要学校和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实践活动、课程体制等方面入手,全面创新舞蹈教育模式,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舞蹈教育的功能,切实提高广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宁.浅谈青少年舞蹈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227-228.
[2] 陈思彤.对素质教育舞蹈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8(16):126.
[3] 王玥.如何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舞蹈课”[J].影剧新作,2018(3):190-194.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