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袖舞的形态

2019-12-02 07:19张严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9期
关键词:长袖形态三位一体

张严

摘 要:长袖舞是我国汉代乐舞的“花魁”。在汉代,长袖舞的分布较为广泛并且受到汉代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青睐。仪平策在《中国审美文化史》中所言:“没有哪个时代会像汉代那样,勿论尊卑上下,不管四夷八方,几乎都在歌舞伎乐面前表现得如痴如醉,趋之若鹜。大凡帝王将相,诸侯九卿,重臣大吏,文人学子,豪门大族,商贾巨富,妃姬妾婢,贩夫走卒,差不多都被裹挟进这一歌舞伎乐的时代风尚中。”作者通过乐舞形态的诗、乐、舞“三位一体”来深入考究与分析汉代长袖舞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长袖;形态;服饰;三位一体

1 袖舞的袖式

1.1 博袖与广袖

博袖和广袖这两种袖式十分相似。作为与王权贵族共同出席此类有关祭祀、庆典活动的舞伎们,由于所出席场合的重要性,虽然其身份地位是绝对不可以身着冕服,但是需要配合帝王将相的衣着服饰,因此也会穿着一种博袖或广袖的舞服。

博袖在所整理的汉画像拓片资料中常见一种是整个服装合为一体的袖式,另一种是衣袖分离的袖式,这两种都是博袖。紧口式的博袖属于袖体一体化的一类。

从图1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汉代的袖舞图像中,我们观察到袖舞服饰的风格、特点多为宽衣大袖,袖口像喇叭状张开宽大,身着这种典型服饰的身份多为当时汉代的文人,其原因是当时文人为了躲避迫害,他们大都陷溺于玄学,这样的追求衍生他们对飞升西天的向往,宽衣大袖体现了对前朝紧口博袖的继承,于是博袖便成为汉代衣着的典型袖式。这种服饰也逐渐潜移默化被借鉴到娱乐场景的服饰中,成为当时文人服饰的主流,慢慢地影响到后代世人的尊崇与沿袭模仿。

从风格角度的立场去看,身穿博袖舞衣的舞伎形态表达都偏向于端庄、安静,都十分庄重。笔者推测,穿着博袖舞服的舞伎应大多参加汉代宫廷宴乐以及祭祀活动,其风格要求是形态端庄、安静文雅、秀雅中不失肃穆。

1.2 长袖

关于汉画像袖舞的资料记载中,长袖是汉画像舞蹈中最常见的舞蹈袖式。汉画像中的舞袖袖式在经过时间、款式及礼仪发展之后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使舞蹈服饰的“延长”直接体现在长袖舞形态中。长袖的长短是舞者最主要的特征(图2),舞伎着长袖而舞,很多舞伎在表演的过程中,由于服饰的特点,如若舞伎要呈现出与延长的袖体默契与韵律配合,对舞伎的技艺要求很高,且要将自身与袖体合二为一,融合在一起。长袖舞经过发展变化,随后演化为两个分支:一支更长、更大,演变为长绸舞、长巾舞;而另一支逐渐演化为水袖,成为当今中国古典戏曲艺术中必不可少的表演形式。

长袖舞不仅仅在汉代受人们喜爱,其流行一直延续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李白、杜甫、柳宗元、白居易等诸多著名诗人都曾写下赞美的诗句。再后来发展到明清时期,戏曲逐渐代替了舞蹈艺术,在戏曲中经过加工改造便成了水袖,水袖在戏曲文化中的一直沿袭到今日。迄今为止,在生活中我们所看戏曲表演中的水袖袖技已经被戏曲艺人发展到上百种。

1.3 筒袖和套袖

所谓筒袖,从“筒”字就不难看出,就是袖子如直筒一般,也就是说整个从肩到手以及手以外延伸出去的长度和宽度都是相同的。由于它的长度没有像长袖那么长,非常适用于表演,筒袖的长度在表演过程中不会踩到袖底。所以汉代人数较多数的舞伎在表演时所着的舞服袖式是筒袖袖式。

套袖,顾名思义,就是两截袖。在战国时期套袖袖式的相关记载就已经出现。所谓套袖,就是先穿上一件长袖舞衣,然后再在舞衣外套上不同袖长的舞服,将里层的舞服长袖从外层舞服的袖中掏出,就是套袖。在出土的众多汉代文物中,一半以上的舞伎都身着套袖袖式的舞服。

2 汉画像袖舞的舞服形制

我国的纺织业历史非常悠久。随着纺织业的出现,人类原始时代画上句号,迎来了古代文明社会。我国古代的纺织业的发展历程,对中国乃至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丝麻为原料的一般纺织生产,空前繁荣起来,织绣工艺巨大进步,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渐繁多”。汉代的主体服饰就是汉画像袖舞服饰,汉代的舞服不论是质地还是款式,不仅仅在古代拥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更是当今中国舞蹈乃至世界舞蹈服饰的楷模。以下笔者主要列举了曲裾、襦和袴以及舞屣这三种舞服形制。

2.1 曲裾

曲裾是汉代服饰的一种款式,更精细点来说,曲裾是深衣的一种,西汉就是以曲裾深衣为主。深衣最早是起源于虞朝先王有虞氏的汉代服饰形式,继承了春秋战国清瘦的特点。“有继承浪漫与浑朴风格的气息,代表了汉代服饰艺术的初期风范。”这是李泽厚在《美学三书》中说到的,西汉女性袖舞的代表服饰正是曲裾深衣。舞伎进行表演时的衣着服饰也正是此类服装。“裾”说的是衣服的后摆,“深衣”说的是“上衣与下裳分裁合缝连成一体,上下不通缝,不通幅,腰间束带”。

2.2 襦和袴

汉代服饰逐渐向更加宽大、衣袖更加阔大的方向发展,女舞伎长袖舞服是以宽大的长袍和襦下裙为主,这样才更加有助于长袖舞的表现。

襦分为两种:一种是长度到腰间的襦衣,为短襦;另一种是长度到膝盖的襦袍,为长襦。

与襦相匹配的是袴。袴也就是汉代人的裤子,亦分为两种:一种是两条裤管没有缝合的不合裆裤;另一种是两条裤管是缝在一起的,也称为合裆裤。汉代舞伎舞蹈时,时常是上身穿着长襦,下半身穿着宽松的长款。以上并不能断定汉代舞伎穿着的长裤款式。虽是曲裾深衣,但其实形制上更为宽大、松弛,衣袖也更加的宽大,裙摆也更加飘逸。这样的舞服搭配解放了舞伎的下肢,更有利于舞伎表演时的动作的灵活性,在舞袖的同时,并且可以做到“纷纵体而讯赴,若惊鹤之群罢”。

2.3 舞屣

“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楔鸣琴,挽长袂,蹑利屣.”。屣,在汉代时也就是鞋子的意思。汉代的舞伎在舞蹈时常常会穿着修长合脚的单底舞鞋。漢代袜子的质地一般有丝、皮、帛等,而汉代舞伎通常所穿着的袜子是丝质地的罗袜。“修袖缭绕而满庭,罗袜蹑蹀而容与。”因为汉代丝质很也是地位的象征,舞伎脚穿丝质罗袜可以游走更加的轻盈。舞伎们穿着的罗袜,显然可见舞伎在汉代的特殊地位。汉画像石砖因为材料质地比较粗糙单一,这类衣着细节处也很难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沈从文.中国服饰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

[3]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2000.

猜你喜欢
长袖形态三位一体
攀援而上
也论戏剧中水袖的艺术魅力
First Look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战斗精神的五个要素
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体”与“空间”形态的自组织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