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尤佳
汤剂是中药临床上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中药的煎煮方法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临床疗效,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如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于此。”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因此,如何正确煎煮中药,是发挥中药临床疗效的一个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认为煎药时间越长,煎得越浓,疗效就越好。其实不然,中药汤剂浓度高,并不见得效果就好。
中药煎煮是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而当煎到饮片本身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时,有效成分溶出就停止了。这就像向一杯水内放糖进行溶解,当溶解到一定饱和度,即使再往水中加糖,也不会再溶解的道理一样。此时如果再继续煎煮,不仅药物内的有效成分不会再溶出,还可能使非有效成分(如树脂、树胶、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不断溶出,使药液中的某些有效成分随着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分解变质,导致药效降低。再者过于浓缩的药汁其味更苦,口感更不好,給患者服药带来困难,服药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中药煎得过浓,还容易把药物煎焦,而煎焦的药物有效成分遭到了破坏,疗效也因此降低。特别是有些药物煎焦以后,还会产生其他功效:如荆芥是解表药,煎焦以后变成了荆芥炭,失去了解表作用,反而产生了止血功效:如蒲黄用于活血,而煎焦后的蒲黄炭则用于止血,作用恰恰相反;再如滋补中药煎焦,其性味会由甜变成苦涩,并使其滋补作用丧失。总之,大部分中药煎焦后,其性质都会发生改变,甚至效果相反,所以一旦药物煎焦就不能再用了,加水再煎服,不仅不能治病,还会耽误病情。
有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故不宜久煎,如薄荷、藿香、砂仁、豆蔻、沉香等:此外还有一些药物虽不属于芳香药,但久煎可能破坏其有效成分,不宜久煎,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
因此,中药并非煎得越浓效果越好,为使中药发挥应有效力,煎煮时间应视药物种类和疾病性质而定。煎药时,在保证药液“质”的同时,还要使药液保持一定的“量”(一般而言,一剂中药每煎的煎出量应在150~200毫升左右),更不能把药煎焦了。
编辑/赵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