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艳,毛 辉
(湖南农业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对口招生政策是国家要求高校有目的、有计划地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招收本科学生的专项政策。对口招生政策是国家为了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和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对口招收学生在中职学校期间已经学习了一部分专业课程,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相比,虽然学习专业课程相对容易,但是学习高等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相对较难,而且往往缺乏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学习时间投入不足,甚至存在自卑、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提高对口招收学生学习成绩和教育获得感,对于对口招收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多数学者关注普通大学生学习投入,很少关注对口招收学生学习投入。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调查对口招收学生学习投入现状,探究影响对口招收学生学习投入的因素,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20世纪80年代初,班杜拉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认知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环境、个体认知和行为本身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1]。根据社会认知理论的三维交互观点,学习环境、学习行为、个体认知等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学习的物理环境(学校环境、课程资源等)和心理环境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环境因素。石雷山、陈英敏等人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状况与学生学习投入的关系[2],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收入影响学生学习投入水平,学生的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学生学习投入越大。利用学生家庭收入水平可以预测学生学习投入水平。如果学生家庭经济基础较好,能够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空间、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良好的教育方式,否则容易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倦怠的可能性。
期望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动机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行为结果满足人们需求的程度,二是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可能性。因此,除了外在的环境因素,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业能力的主观评价,以及自我效能感都对学生学习投入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Schaufeli探讨了学习倦怠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发现学习倦怠对学生学习投入有负面的影响作用[3]。
一般来说,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本文提出如下三个假设。
H1:对口招收学生学习环境与其学习投入之间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H2:对口招收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其学习投入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H3:对口招收学生学业自我期望对其学习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本文采用大学生学习投入量表[4][5],研究对口招收学生学习投入度。在问卷中设计了三个维度的问题。一是学习行为投入度,设计了5个调查问句,以调查分析学生学习主动性。二是认知投入度,设计了4个问句,以调查分析学生的认知策略。三是情感投入度,设计了3个问句,以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感。本文采用梁宇颂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量表,评价学生对学业的自我期望[6]。本文采用余波编制的学习氛围调查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评价[7]。学习氛围调查问卷中包括三个维度的调查问句。一是社会学习氛围,设计了5个问句,以调查分析学生对社会学习氛围的感知。二是校园学习氛围,设计了5个问句,调查分析学生对校园教育环境的感知。三是家庭学习氛围,设计了3个问句,调查分析学生对家庭学习氛围的感知。各维度的量表调查结果均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计分。
在本研究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限制,只随机选择了某省2所具有对口招生资格的本科院校,并从这2所院校中选择了230位对口招收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共发放调查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回收率为80.4%。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得到样本单位的人文属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样本的人文属性统计表
在调查问卷中,行为投入度、认知投入度、情感投入度等三个维度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868、0.854、0.805;自我效能感的信度系数为 0.790;学业期望的三个维度学校学习氛围、家庭学习氛围、社会学习氛围的3个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678、0.663、0.642。结果说明本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学生学习投入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发现,只有问句Q3“我会提前预习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的调查得分的平均值在3分以下,介于“基本不符合”与“不确定”之间,说明大多数对口招收学生不会提前预习教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其他11个问句的调查得分的平均值都在3分以上,学生对问句的态度介于“不确定”到“基本符合”之间,说明对口招收学生的学习投入不足,处于中等水平。从学习投入的3个维度上看,对口招收学生的行为投入度的平均值较低,认知投入度和情感投入度的平均分值较高,说明对口招收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投入较多,行为投入不足。
表2 学习投入的描述统计
4.2.1 男女学生的学习投入差异分析
分别计算男女学生的学习投入及其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分值和标准差,然后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知,女生的学习投入略高于男生,且女生的投入差异小于男生。
表3 男女学习学习投入差异分析
表4 不同年级学生学习投入的差异分析
4.2.2 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投入差异分析
分别计算各年级学生三个维度的平均值与标准差,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投入的总分值和标准差,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知,不同年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得分及其3个维度的调查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4.2.3 不同生源地学生学习投入差异分析
分别计算来自农村、乡镇、城市的学生学习投入及其三个维度的调查得分平均值与标准差,然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可知,不同生源地学生的行为投入度与情感投入度在显著性水平为P<0.05下呈现显著的差异;情感投入度在呈现显著性P<0.01下呈现显著的差异。
对不同生源地学生学习投入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从表6发现,对城市学生的调查得分显著高于乡镇学生和农村学生(P<0.05)。
表5 不同生源地学生学习投入差异分析
表6 不同生源地学生学习投入的多重比较结果
4.2.4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学生学习投入差异
为检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学习投入差异,分别计算独生子女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学生学习投入及其3个维度的调查得分平均值及标准差,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从表7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仅仅在认知投入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独生子女学生的认知投入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投入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表7 独生子女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学生的学习投入差异分析
4.2.5 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对学习投入的影响
分别计算不同年收入家庭的学生学习投入及其3个维度的调查得分平均分及标准差,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从表8可知,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的情感投入存在显著差异(P<0.01),家庭收入水平越高的学生的情感投入越高。在其他方面的投入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表8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的学习投入差异分析
为了探索影响因素与学生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将学业自我期望、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环境等作为自变量,将学习投入作为因变量。回归方程的R2值为0.614,说明学生的学业自我期望、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环境等可以解释学习投入变化为61.4%的原因,回归方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回归方程的F统计量为96.170,P<0.05,表明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和统计意义。使用SPSS统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从表9表明,学生的学业自我期望、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环境都要对学生学习投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假设H1、H2、H3都成立。
表9 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到5个结论。一是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学生情感投入度越高。良好的家庭经济基础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学习途径、优越的学习条件等,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投入水平;家庭经济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沉重的心理负担,促使其降低学习投入水平。二是独生子女学生的认知投入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的认知投入度。因为独生子女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而且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子女的学习成绩的期望更高,这能够显著地提高独生子女学生的学习投入度。三是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学习投入存在显著的差异,城市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比农村与乡镇学生更加优越,城市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显著高于农村与乡镇学生。四是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自我期望显著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学生的学业自我期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越高。五是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投入有显著的影响,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父母的关心和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投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根据上面的研究结论,要提高对口招收学生的学习投入,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投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有针对性地帮扶弱势家庭学生。良好的经济条件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投入,而多数对口招收学生来自农村,不少学生的家庭困难,需要得到政府和学校的扶持。高校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优惠和便捷的助学贷款,减免学费,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提高贫困学生的学习投入度。二是对学生增加情感投入。学校应对对口招收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查结果表明:在大多数对口招收学生成长过程中,获得的关注较少,普遍存在自卑和逃避社会的心理。学校应营造积极向上、和睦友好的氛围,促进对口招收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三是增强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教师应正面鼓励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积极生活和学习的健康心理。另一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实现目标和积累成功经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业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