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PDCA循环法规范抗菌药物Ⅰ类切口预防性使用*

2019-12-02 11:08刘少华王雨来
中国药业 2019年23期
关键词:合格率药师抗菌

刘少华,兰 艳,王雨来,卢 振,张 松,龙 坤

(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湖北 黄石 435000)

PDCA 循环主要包括计划(plan,P)、执行(do,D)、检查(check,C)、处理(act,A)4 个部分,该方法实用性强,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疗管理中[1]。本研究中运用PDCA循环法对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整治,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抽取我院2018年1月至9月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纳入标准:手术类型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无其他合并感染。排除标准:Ⅱ类或以上手术切口类型;抗菌药物应用目的为“治疗”;自动出院或死亡。

依据PDCA循环法分为干预前(2018年1月至3月)、过渡期(2018年4月至6月)、干预后(2018年7月至9月)3个部分。以抗菌药物Ⅰ类切口的预防性使用率、疗程合格率、给药时机合格率、药物品种选择合格率作为考核指标,对比干预前后的变化。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plan)阶段

指标选择:根据《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确定4个考察指标的定义及目标要求。

现状调查:收集干预前相关指标数据(见表1),评价标准参照上述文件,相关选择指标均未达到标准要求。

表1 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指标变化情况[%(单项例数/总例数)]

原因分析: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头脑风暴,运用鱼骨图或柏拉图等工具进行统计、分析[2](见图 1),得到主要原因。1)人员。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认识不够,凭习惯预防用药;医师手术切口归类填写错误,将非Ⅰ类切口归为Ⅰ类切口,导致指标不合理比例偏高;管理人员未及时将不合理情况收集、分析、反馈给临床科室,导致临床医师不知晓。2)系统。信息化支持滞后,无法对药品品种、疗程、时机等不合理情况进行提示并拦截,人工事后收集效果不佳;抗菌药物品种不合理,无法完全满足临床需求。3)管理。相关抗菌药物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部门及临床科室相关责任人督查力度不够、管理不到位。4)环境及其他。不同临床科室的患者因手术范围、手术部位、感染高危因素等存在不同特点,从而应结合实际区别对待。

图1 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欠合理原因分析

目标设定: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法规,结合我院临床实际,计划各项考察指标在3个月内明显改善,6个月内全部达标。

2.2 D(do)阶段

优化信息系统:借助医院信息化平台,将医嘱系统与电子病历系统相关联,针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增设如下程序。1)品种设定。选用抗菌药物品种设定为第1,2代头孢菌素,如头孢菌素过敏,可选择克林霉素或万古霉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高危患者]。选用其他抗菌药物品种,系统自动弹框拦截,需填写选用理由,然后实时反馈至药师审方系统,由审方药师审核同意后该医嘱方可生效。2)频次及疗程设定。术后24 h患者医嘱界面自动提醒抗菌药物停嘱,如继续使用需填写理由并反馈至审方药师实时审核。3)护士通过手持PDA扫码系统,精确记录给药时间,结合手术麻醉临床信息系统判断给药时间是否在术前0.5~1.0 h。

完善管理制度:制订抗菌药物Ⅰ类切口预防性合理使用管理规范,明确规定切口类型填报、抗菌药物选择、疗程剂量限定、科室指标设置等,同时与科室绩效挂钩,制订奖惩措施;召开药事管理委员会,保障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齐全及用量供应。

加强培训:联合医疗部组织全院相关科室医师进行专项培训并现场考试,对考核不合格者限制抗菌药物处方权直至合格;各科室质控药师每周参加科室交班时进行用药宣教,并对医师现场提问,加强重视程度。

制订责任状:结合科室自身特点,设定每月下降目标值,由科主任签订目标责任状,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力争6个月内全部达标。

健全监管考核:每月由点评药师进行全样本统计分析,最终点评结果进行全院挂网公示,三部门对单月超过3例不合理用药的责任医师进行劝诫谈话,运营部根据指标考核奖惩制度进行每月绩效核算;质控药师协助科室质管小组提供降低指标值办法及措施,科主任填写本月未达标原因及改进计划。

2.3 C(check)阶段

点评药师通过信息系统,收集每月Ⅰ类切口名称、科室、医师、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给药时机、疗程、剂量、感染危险因素等相关信息,统计和分析相关指标,公示结果并现场督导。

2.4 A(act)阶段

每季度组织相关科室质控组长及科主任,收集并分析目前的难点、困惑,讨论、提出改进措施,针对问题完善整改方案,并进入下一改善循环,持续改进。

3 讨论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减少切口感染,而不合理应用不仅会加速耐药菌的产生,还会造成过度治疗,增加患者医疗费用[3]。我院借助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质量管理经验,结合HIMSS7信息化手段,运用PDCA循环法,对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进行全面管理,以工作的持续改进为目的,最终达到最优化[4]。

本研究结果显示,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抗菌药物疗程合格率、给药时机合格率、品种选择合格率均明显提高。其中,抗菌药物品种合格率由干预前到过渡期出现轻度下降,管理小组调查追踪,发现主要原因:一是药品供应不畅。由于国家实行药品零加成政策的影响,部分药品市场价格及供应出现波动,导致所需抗菌药物品种出现间断性缺货,无法正常采购。二是药师审方把控不足。由于医师所需药品缺货,医嘱开具其他抗菌药物被拦截后,医师填写理由为“缺药”,若审方药师将申请打回则会影响临床正常诊疗,因此药师在审方时将这一类申请均作通过处理,导致不合理医嘱生效。三是医师认识不足。虽然由于市场原因出现间断缺货的只是部分药物,并不是所有第1,2代头孢菌素均同时断货,部分科室用药存在科室习惯性,如骨科习惯选用头孢孟多,乳甲外科习惯选用头孢替唑,眼科习惯选用头孢呋辛等,一旦习惯品种缺货,医师没有更换其他第1,2代头孢菌素,而是直接选用不合理抗菌药物品种。

针对以上原因,质控小组在干预期进行治理整顿:一是药学部提前做好采购计划,制订药品缺货应急预案,保障药品供应;二是加强审方药师及医师培训,以合理用药为原则,真正做到“审好医嘱,开好医嘱”。随着药师的临床宣教、医师意识的提高及管理手段的优化,2018年9月,品种选择合格率达到了100.00%。《抗菌药物指导原则(2015版)》中明确规定,Ⅰ类切口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本研究中PDCA循环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干预前的41.96%下降到了21.48% ,符合不超过 30% 的规定[5]。

抗菌药物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促进质量管理呈阶梯式上升,管理效果良好[6]。

猜你喜欢
合格率药师抗菌
药师“归一”
什么是抗菌药物?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熊真的活过来了
熊真的活过来了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提高铝电解电容器合格率的多元化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