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秀春
(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手足外科 , 辽宁 瓦房店 116300 )
髋关节置换术目前已成为较为可靠的治疗方式,临床目的为缓解关节疼痛、畸形矫正与改善患者关节功能[1]。在临床能够取得较高的疗效,但术后并发症正在不断增加,且早期脱位发生率较高[2]。而人工假体股骨周围骨折(PFF)是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通常在扩髓或假体植入时发生。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方式一般为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通常会引发较多的并发症,手术成为最佳的治疗方式,但患者年龄较大,增加康复难度。本文通过将围术期的护理干预纳入其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于我院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均通过临床上专业医师与临床常规检查确诊,无其他疾病影响术后预后。排除沟通障碍、文盲、不愿配合者,临床资料不全者,出现心、脑、肾等原发疾病不能进行手术患者。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50-80岁,平均年龄为(65.4±4.1)岁;观察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为51-80岁,平均年龄为(66.4±5.1)岁。对比2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可进行对比。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患者术后正确体位,进行思想健康教育,宣教疾病相关知识。讲解相关术后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1)术前护理:患者由于前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情绪较差,再次发生骨折后心里难免恐惧,2次手术后导致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因此术前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沟通,消除顾虑,耐心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减轻紧张心理。(2)生活护理:根据患者病情,指导科学饮食,便于手术前使得机体抵抗力达到最佳状态。(3)术后护理:患者术后保持平卧位,根据情况适当调整针头角度,最高不得超过30°。为了防止患者出现压疮,应在术后及时为患者进行翻身。术后可能安置较多引流管,护士需要提前做好引流管护理,防止脱落,及时关注引流管颜色、性质。护士每天观察伤口的敷料情况,对于渗血较多者需要在医生的协助下换药,并保证切口干燥。定期进行彩超系列的检查,防止血栓出现。(4)早期功能锻炼:术后1天对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按摩,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及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术后2-3天指导患者适当进行低强度肌张力训练,鼓励其进行踝关节屈伸、抬臀以及部分被动关节活动。术后2-3周患者可行无负重站立训练,并逐步随着患者的康复调整为负重站立训练。若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感染,则根据医嘱指导针对性服用抗生素治疗。
3 观察指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较好,70-79分为良,<70分为差[3]。通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疼痛度、活动度以及日常行走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分为优≥80;良≥60;差<60。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5 结果
5.1 2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术后2周2组患者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Harris评分比较(n=45,分)
5.2 2组患者的优良率对比:对比2组患者的优良率,观察组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优良率比较(n,%)
PFF是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而再次的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增加并发症的出现,加之患者年龄较大,耐受能力与抵抗力较差,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4]。通过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适当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增加手术信心。同时控制患者饮食,并加强锻炼,为手术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患者良好情绪情况下,缩短手术时间,且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短,能够提供时间使患者尽早开始康复锻炼,增加关节恢复。但术后护理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与康复不当,临床需要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根据患者术后的实际情况进行运动指导,主动对患者关节进行训练[5]。本文结果显示术后2周2组患者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析在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后期关节功能[6]。术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锻炼,增加肢体的血液循环,有效防止静脉血栓形成,促进病情恢复。但术后的康复需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体力与伤口情况合理安排。且及时进行并发症预防护理,保证患者引流管处于正常状态,术后积极预防静脉血栓,保证患者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骨折患者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实现早期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