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来旭
(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磁共振室 , 辽宁 大连 116100 )
股骨头坏死作为发生率以及关注率较为显著的一种骨科疾病,在初期阶段,患者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表现,如果未获得及时有效治疗,则患者最终会呈现出永久性损伤的现象[1]。本次研究将确定最佳方法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以此说明同多排螺旋CT比较,MRI检查的应用可行性。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后进行诊断方法的研究;对照组(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6岁-66岁,平均年龄为(45.29±1.23)岁;观察组(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7岁-67岁,平均年龄为(45.35±1.25)岁;伦理委员会对于此次研究均同意批准;所有股骨头坏死患者以及家属均进行知情同意书签署;观察对比2组股骨头坏死患者性别、年龄,结果发现无明显性差异(P>0.05)。
2 方法:2组股骨头坏死患者在进入医院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后进行诊断方法的研究;对照组:选择多排螺旋CT方法进行疾病诊断;观察组:选择MRI检查方法进行疾病诊断;对于对照组,检测仪器主要选择飞利浦CT64;工作人员首先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检测参数的调整,最终确保为60KW的功率以及0.5mm/sec-143mm/sec的速度。之后指导患者进行仰卧检测体位选择,于患者髋臼顶端直至患者股骨小转子展开扫描干预[2]。对于观察组,检测仪器主要选择飞利浦1.5T;工作人员于临床针对2组股骨头坏死患者展开断面扫描以及双侧髋关节冠状位扫描[3]。
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2组股骨头坏死患者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以及阳性检出率。
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2组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结果展开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以及阳性检出率)比较以(n,%)形式合理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明显,表现出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对比:同对照组股骨头坏死患者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2组股骨头坏死患者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对比(n,%)
5.2 2组阳性检出率对比:同对照组股骨头坏死患者阳性检出率(60.98%)对比,观察组(95.12%)获得明显提升(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2组股骨头坏死患者阳性检出率临床对比(n,%)
当前对于股骨头坏死疾病患者,缺乏特效疗法进行疾病根治,究其发病原因发现,外伤创伤以及局部血运障碍均会导致患者患病。股骨头坏死疾病患者于临床如果未获得有效治疗,患者在病症不断发展期间,会呈现出关节畸形以及功能障碍的现象,更为严重,患者的肺部功能以及心脏功能会因此受到影响[4]。
临床针对股骨头坏死疾病患者在进行诊断期间,主要包括MRI检查以及多排螺旋CT2种。临床选择多排螺旋CT方法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疾病诊断,表现出较低的价格,但是无法对最终获得的诊断阳性率做出保证,从而最终较易呈现出误诊以及漏诊的现象,均会使得疾病的早期确诊、治疗以及恢复受到阻碍[5]。临床选择MRI检查方法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可以将疾病疾确诊率显著提高,但是却表现出较高的检查费用,使得诸多患者难以接受。对于疾病诊断工作而言,其最终结果对于疾病的早期确诊、治疗方案研究以及患者的病情康复起到决定性作用,对此要求医院医护人员对于入院就诊患者需要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得患者疾病早期诊断意识可以充分建立,从而对于疾病恢复促进以及疾病发病率的降低做出充分保证,最终在将治疗效果提高的同时,使得患者的负担显著减轻,生活品质获得显著提升。本次研究中,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后进行诊断方法的研究;对照组选择多排螺旋CT方法进行疾病诊断;观察组:选择MRI检查方法进行疾病诊断;最终发现同对照组股骨头坏死患者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股骨头坏死患者阳性检出率(60.98%)对比,观察组(95.12%)获得明显提升(P<0.05),分析此种结果的原因为,MRI检查方法的有效应用,可以将疾病诊断准确度显著提升,进而在提高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以及阳性检出率方面获得确切效果,充分证明对股骨头坏死患者选择MRI方法进行疾病诊断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工作人员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于临床选择MRI检查方法进行疾病诊断,同多排螺旋CT方法进行比较,在提高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以及阳性检出率方面获得效果显著,从而对于股骨头坏死疾病的早期确诊奠定基础,使得医疗人员及时研究有效方案展开疾病治疗,最终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疗效提高以及病情康复做出充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