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坚 王霄虎
(山西平遥县人民医院骨科 , 山西 平遥 031100 )
现阶段临床中针对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多采用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效果十分理想,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理想,且并发症较少[1]。在此研究背景下,我院于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对50例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积极对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进一步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5年12月接收的50例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主要实验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2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27-62周岁,平均年龄(43.12±1.38)岁;观察组为25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1-57周岁,平均年龄(42.06±1.94)岁,对照比较2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2组可比性优异。
2 治疗方法:对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对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指导患者采用仰卧位,垫高患者臀部,对患者患肢外侧做手术切口,长度为5cm,并逐层切开患者的皮肤以及筋膜。对股直肌以及骨外侧肌进行钝性分离,充分暴露患者骨折部位。对骨折区域的软组织以及血肿进行清除,然后通过X线机对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结束复位后,利用克氏针进行固定[2]。选择锁定钢板,将1枚锁定螺钉固定于远端,通过投射置入3枚空心螺钉,最后进行皮质螺钉固定。
3 观察指标:统计比较治疗前后VAS评分以及手术治疗各指标变化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1)VAS评分观察指标:通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2)手术治疗各观察指标:对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进行观察统计。(3)不良事件观察指标:对患者术后的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髋部内翻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统计。
5 结果
5.1 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统计分析研究数据,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5.2 2组手术治疗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治疗各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手术治疗各指标变化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5.3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要优于对照组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多发群体为老年群体,在随着我国交通事业以及城市建设的发展,使得我国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人们的日常出行、生活以及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3]。此次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得到极大改善,且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变化较优,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较少(8.00%),均要优于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中针对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是传统的治疗目的多集中在骨折复位、固定上面,并不满足患者实际治疗需求,因此积极转变传统治疗理念,重视复位固定的同时,强化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降低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够打破传统治疗的弊端,减少患者在术后的卧床休养时间,可以加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极为科学的治疗方案[4]。该治疗方案可以减少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且术中塑性需求较少,使得手术操作更加简便,能够降低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同时该治疗方案可以降低钢板对患者骨膜的压迫,有助于减少对血运的负影响,起到骨折愈合促进作用[5]。
综上所述, 对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够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感,降低患者住院时间,且患者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较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预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