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院校教学监控“全程化”转向对策

2019-12-01 03:50申群英
教育与职业(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全程化应用型院校

[摘要]文章在分析教学监控“全程化”内涵和原则的基础上,认为应用型院校教学监控“全程化”转向面临监控内容体系不够健全、监控指标体系有待完善以及监控保障体系亟待优化等诸多困境。因此提出,优化应用型院校教学监控工作,提升应用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还需明确监控内容体系、健全监控指标体系、完善监控保障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教学监控;全程化

[作者简介]申群英(1983- ),女,河南郑州人,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河南 郑州  45006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学教育课题“过程性评价对医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WJLX2014160)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21-0052-05

应用型院校实施教学监控的目的在于检验教学工作是否按照教学计划有序实施,教学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为教学改进提供指导依据。但目前应用型院校的教学监控工作过于“碎片化”,严重制约了教学监控效果,难以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反馈。实现教学监控的“全程化”转变,是提升教学监控效率的必然要求,不仅影响着应用型院校的教育质量,更直接影响了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工作的推进。因此,探索应用型院校教学监控的“全程化”转向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监控“全程化”的内涵

(一)概念

教学监控“全程化”指的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任务为动力、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系统综合控制方法。推进教学监控“全程化”转向的目的在于对应用型院校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过程的评价和教学效能的反馈进行跟踪监控,并通过内外协调、沟通的方式实现各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原则

为了促进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学监控“全程化”还需坚持以下五点原则:其一,可行性原则。在整个考评过程中,应用型院校应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体,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师生营造和谐、互信的学习氛围,还应促进院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全面沟通,做好信息反馈和改进工作。其二,导向性原则。监控评价结果应为教学改革和教师进步提供依据和动力,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院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其三,整体性原则。应用型院校应对教学工作全过程进行系统、长期、反复的评价,在落实课程每个模塊知识点的基础上,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使课程内部系统与企业需求整体相融。其四,科学性原则。应用型院校应以相关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根据院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监控,保证监控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以及可靠性。其五,发展性原则。应用型院校应依据自身不同时期的目标为教师制订个体发展方案,从而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应用型院校教学监控“全程化”转向困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应用型院校也成为广大学子的诸多选择之一。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教学监控“全程化”作为一种综合的教学管理系统控制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应用型院校的教学质量。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监控内容体系、监控指标体系、监控保障体系等诸多方面仍面临困境。

(一)监控内容体系不够健全

一方面,应用型院校对全程化教学监控范围认识模糊,对教学工作过程、教务工作过程、教师管理过程的监督力度不足,导致院校的整体教育水平进步迟缓。不仅如此,由于院校没有明确标准制定、检查评估以及质量控制等工作的监控范围,也直接影响到了教师、学生以及相关教育服务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应用型院校缺乏对全程化教学监控内容的明确认识,导致具体的管理和监控缺乏时效性。在教学实施前,院校对场地、教材、培养计划、课程安排等方面准备不足;在教学实施中,院校对于教师的传授能力、教育作用和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管理,缺乏有力监控,涵盖内容不全面;在教学实施后,院校自身反省能力较弱,对教学过程的评估不够客观、全面。

(二)监控指标体系有待完善

一是教学文本质量有待完善。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院校聘请的企业专家无法满足专业课程的开发需要,课程学习任务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教学计划与课程目标不符,课程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目标也不协调;在教材与场地资源方面,学习内容结构不合理,缺乏连贯性和补充性,教学流程的连贯性也较差;在教学方法设计方面,缺乏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教学难度分布不均匀。二是教学安排质量有待完善。院校在课程安排方面缺乏对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以及考试时间的计划安排,计划调整也缺乏空间;在师资安排方面,院校仅考虑专业需求而忽略了教师个人课题的研究需求,导致部分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从场地安排方面,教学场地选用、设施设备的使用不符合课程需求。三是院校教学效果质量标准有待完善,对自身人才培养能力、办学能力认识不足。

(三)监控保障体系有待优化

一是院校的目标体系不够全面,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院校对课程制定、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管理力度不足,缺乏完善的教学、考试、毕业设计质量监督系统。二是院校的组织体系缺乏层次化,各管理部门分工不均,教学监控覆盖不全面,影响了院校的整体教学管理质量。三是监控方法体系单一,教学活动检查没有实现周期性,教学专项评估涉及面狭窄,对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不够客观、准确。四是制度体系缺乏系统性,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缺乏可行性,教师审核要求不严格,教师追责制度落实不到位。此外,由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与企业的沟通,院校难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和实践中的问题。五是反馈调控体系不完善。院校缺乏日常教学检查反馈、专项评估反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且调控力度不足,直接影响到其整体的教学质量。

三、应用型院校教学监控“全程化”转向对策

我国应用型院校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并为国家输出了大量的实用型人才。随着产业升级与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企业和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此,应用型院校应从明确监控内容体系、健全监控指标体系、完善监控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大力推进教学监控“全程化”的实施,从而提高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实践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明确监控内容體系

第一,应用型院校应明确全程化教学监控的范围。从整体角度来讲,应用型院校“全程化”教学监控可以划分为过程、质量两个层面。首先,从过程监控层面来看,一是要对院校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表现、课后辅导、学习测评以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等教学过程工作进行监控;二是要对教师教学计划、学籍、考试,教研等教务管理工作进行监控;三是要对教师招聘、考核、流动和培训等教师管理工作进行监控。其次,从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一是要监控教学标准的质量,其中包括对院校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教育效果等工作的监控;二是要监控教学评估的质量,其中包含对考试、听课、质量分析等工作的监控;三是要监控教学管理的质量,其中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管理、教学条件等工作的监控。由此可见,全程化监控教学覆盖了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师培养等多方面内容。因此,院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学生以及相关教学服务人员和行业专家参与其中。

第二,应用型院校应明确全程化教学监控的内容。院校从人才输入到人才输出的整个过程可分为教学实施前准备、实施过程、实施后评价三大环节。首先,在教学方案制订阶段,院校应从准备、计划、安排三个层面对教学实施全面监控。其中,准备层面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场地选择和教材准备等;计划层面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考评手段的运用等;安排层面包括课程内容、授课教师、授课地点的安排等。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阶段,从教师角度来看,院校应对教学态度、授课能力、自我反省能力、专业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等方面进行监控;从学生角度看,院校应对学习态度、时间管理、合作能力以及接受批评能力等方面进行监控;从教学过程角度看,院校应对学生合作、师生沟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设施使用以及个人小组单元成绩评估等方面进行监控。最后,在教学实施后的评价分析阶段,从常规项目方面看,院校应对学生的反省能力、自我批评能力、选择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监控;从目标实现方面看,院校应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行动能力、实践能力和计划实施的实际效果进行监控。

(二)健全监控指标体系

第一,建立教学文本质量标准。应用型院校在教学计划初期,应从院校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培养反馈、规范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保证教学文本的有效性。在人才需求分析方面,院校要遴选符合课程开发需要的行业专家,结合院校现有的场地、设施等基本情况设定教学内容、目标、方法,以满足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培养目标制定方面,院校应着重体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合理分配学习目标,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目标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在培养内容组织方面,课程内容设计应体现完整工作过程的要求,还要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补充性;在培养方法设计方面,教学计划要与目标相符,课时分配要合理、准确,教学强度分布要恰当;在培养结果反馈方面,教学评价要以学生为中心,还要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学习目标相适应,评价方式要合理、有效;在培养规范程度方面,语言要规范、图文应美观,并按照教学管理规范严格审批。

第二,院校应对课程、师资、场地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在课程安排方面,要符合院校人才培养计划,适应师资、场地、设备资源,并为计划调整预留空间;在师资安排方面,要适应院校专业课程和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的需求,并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在场地安排方面,院校应明确设施设备的使用范围,对教学场地的调用要满足课程需求,还应定期对设施设备的完好程度、保养情况进行考评。

第三,院校应从教师、学生、总体三个角度对整个教学过程实施监控。从教师角度,院校管理部门应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试等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组织能力、工作规范程度等方面进行测评;从学生角度,院校应充分采纳用人单位的意见,并对学生参与学生评教、学生座谈、竞赛比拼、课程设计等活动的效果进行测评,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整体角度,院校应对各阶段教学进行信息采集,并全面评价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除此之外,院校还要对相关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三)完善监控保障体系

应用型院校施行“全程化”教学监控是提升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要求监控体现在院校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为了形成一个有效的教学监控闭合反馈回路,应用型院校需要从目标、组织、方法、制度、反馈调控这五个方面建立起完善的保障体系。

第一,完善目标体系。首先,院校应设计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目标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监控方案制订的全过程;院校还应强化专业设置、完善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从而促进院校和教学效益之间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院校还要以自身培养目标、教学要求为依据全面推行课程的考核评价工作,并根据考评结果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方式、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其次,院校应从五个方面监控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其一,根据学科特点,结合企业需求,制定完善的专业课程标准,从而规范教学行为;其二,与企业合作编写特色教材,规范教材选用程序,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其三,提高兼职教师的准入标准,鼓励全职教师在职培训和企业实践,从而持续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其四,对教师课前备课、准时上课、课堂纪律、准时下课、培养重点、教学日志填写、教学态度等内容进行监控,以保证教师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其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调动起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如此,院校还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研讨、合作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研讨的能力。最后,院校应从四个方面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在教学过程及评估体系方面,院校应通过多元化的管理手段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考评管理和结果分析方面,院校相关管理部门应对试题设计、试卷审核、卷面批改和质量分析等方面实施监控;在毕业设计方面,院校应严格监督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评审等环节,并全面、公平地进行质量分析;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院校应对生源、毕业率、就业率、评优率等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对自身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举措。

第二,实现层级化管理。院校应努力实现教学执行、管理、督导三维一体的监控系统,建立起教学全程化监控制度,从而实现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全面覆盖。在教学执行层级,教研室要对教师教案编写、教学计划制订、教研活动等环节进行监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在教学管理层级,教务处不但要帮助教师明确教学任务并组织教学的實施,而且要通过多元化手段监督教学状态,并把结果反馈给教学督导委员会;在教学管理层方面,教学督导委员会应制订整体教学计划、监督整体教学过程并确定考核目标。此外,委员会还要整体监控教学管理质量、课堂教学质量和指导未来专业的发展方向。

第三,完善多元化方法体系。在“全程化”监控过程中,院校要以教学信息监控为辅助,以评估检查为重点。其一,完善日常周期性检查。在学期初,对教学准备和学生、教师到位率进行检查;在学期中,对批改作业情况进行抽查;在学期末,对考风考纪进行重点检查。其二,完善教学专项评估。全程专业评估方面,通过完善的质量体系使专业评估体系得到整体优化;全程课堂评估方面,通过全面、深入的课堂评估,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并通过相关特色课程实现院校课程建设的系列化发展;在教材评估方面,提高选取教材的要求标准,淘汰不符合要求的教材,鼓励教师编写高水平教材;在实验室评估方面,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实践教学质量,根据企业需要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在试卷评估方面,落实相关人员责任,提高试卷质量,提升考试成绩的公平性和真实性;在毕业设计评估方面,规范毕业设计的组织、指导、管理和评价工作,严格执行质量标准,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在教研室评估方面,提高各教研室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保证教学工作稳定、高效地运行。

第四,构建起完善的制度体系。院校应通过制定标准、全面的规章制度的方式,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程化”监控。其一,根据教学发展规律和要求,建立完善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以保证整体教学质量;其二,院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应不定期地听课抽查,了解教学情况、开展教学调研并指导教学工作;其三,对教师上岗资格进行严格审核和认定,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津贴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不为出现过严重教学事故的教师提供聘用和晋升的机会;其四,鼓励院校青年教师入企实践学习,并对其监督、考核;其五,积极开展各种教师公开课竞赛和基本功大赛活动,促进全校教师基本素质的提升;其六,加强教学事故追责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第五,完善调控反馈体系。院校应借助各类日常评估和专项评估,评估主体多元化,加大反馈和调节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其一,记录发现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对问题展开研究讨论,并组织改进;其二,借助质量管理体系的导向作用,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工作;其三,制订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方案,以评价结果为指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其四,广泛收集学生、家长、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负责人员,并组织改进;其五,充分了解企业、社会的人才需求和建议,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近年来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行业企业的高度关注,应用型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地位日益突显。以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规格为指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应用型院校的核心工作,需要着重提升。以往“碎片化”的教学监控工作,难以完成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而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则难上加难。鉴于此,应用型院校教学监控工作必须向“全程化”转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用型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必须从监控内容体系、监控目标体系和监控保障体系三重维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以期完成“全程化”的教学监控的转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陈卫,黄晓彬.区域高职督导联盟体系构建探索——英美高等院校质量监控的经验[J].职业技术教育,2016(17):77-80.

[2]华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与保障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7(16):44-50.

[3]李莉.“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区域教学质量监控联盟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7(12):58-62.

[4]彭丽芳,周柏林,蔡首生.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学监控能力的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7(4):95-96.

[5]王耳朵.高校教学全程监控,这样的监督容易变味[EB/OL].(2016-10-14)[2018-07-12].http://cul.qq.com/a/20161014/034585.htm.

[6]王珺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与探索——以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45-47.

[7]周文辉,燕平.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职教论坛,2017(19):47-49.

猜你喜欢
全程化应用型院校
产教融合视野下生物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应用型院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探究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与框架设计
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与构建
试论应用型院校教学与科研评价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