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应急管理最大的特征是协调性,所以如何提升应急管理部门同外部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是应急管理部必须直面的首要挑战。本文综合分析,对新形势下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社会协同机制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地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急管理 社会协同 社会力量 社会治理
一、应急管理中的社会协同概述
所谓应急管理中的社会协同主要是指综合利用社会力量,并将其作为政府和市场的重要帮手。在社会应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或社会力量为应急管理提供了各种专业技术和救援力量。例如当前社会应急力量当中的蓝天救援队、应急救援协会等在应急管理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急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危害性,往往会对应急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进入应急响应状态时,科层组织往往局限于规章制度要求,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难以做到面面俱到,而作为一种应急专业力量重要补充的社会协同,显得尤为重要。
二、应急管理中社会协同重要性和必然性
应急管理中的社会协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古代,已经突出强调应急管理中的社会协同工作,在传统中国,军队是国家重要的应急力量,农民是国家重要的生产力量,并已经建立了基于“生产—应急”有机结合的应急协同管理机制,对于完善当时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应急管理中充分运用社会协同,积极吸引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到应急管理过程中来,有利于利用社会独特的专业技术优势,资源平台优势以及其他丰富的社会资源,从而有效弥补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缺陷或不足。同时,从当前国家面临着的应急管理新形势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社会高度依赖于水电气通信等保障,应急处置难度在加大,应急管理已经远远超出了某一个部门,某一个行业的应对能力和水平。面对新情况、新形势,迫切需要综合利用应急管理中的社会协同力量。
三、新形势下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社会协同机制建议
做好新形势下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社会协同机制,应当注重社会协同的利用,虽然当前我国已经成立了单独的应急管理局,但相对来说,部分社会应急力量并未融入应急管理机构当中,做好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仍然需要社会
协同。
(一)健全应急管理社会协同制度建设
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必须注重制度建设这个核心。在应急协同过程中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加强应急协同建设应当注重从制度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建设,标本兼治,有机统一,健全应急协同的长效机制。同时考虑到当前大部分应急管理力量已经整合到单一的应急管理部门,但未整合卫生、公安、气象、交通、军队、武警等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能。但在当重大灾害发生后,卫生、公安、气象、交通等部门的配合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应当从范围、程序、激励机制以及权利和义务模式构建符合应急管理要求的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机制。
(二)提升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效能
健全应急管理社会协同管理,必须注重运用系统化和整体思维,加强不同部门的协同配合,完善重大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当前应急协同管理既面临旧体制的“痛点”,也是新体制的“难点”。跨部门、跨区域等协同联动,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而应致力于产生“化学反应”,做到“快速响应”,实现“1+1>2”的有机融合。因此,应急注重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搞好配套衔接,进一步增强制度合力,让社会应急管理社会协同体系更好发挥作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必须注重解决应急协同可能面临的突出问题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从当前我国在应急协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情况来看,一些地区或部门在应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仍然处于起步和整合阶段,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多元主体在应急协同过程中还面临着主体结构有待优化、协同方式有待改进、协同效能有待提升、协同机制有待完善等階段,党委政府、社会力量等在应急管理中的协同作用仍待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多元主体参与应急管理协同的作用仍然有待发挥,因此。应当加快构建相应地应急管理社会协同体系,补短板,堵漏洞,尽快提升应急管理中的社会协同作用。
四、结语
新形势下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社会协同机制工作,是一个全局性和复杂性的社会工程,只有充分做好社会协同,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应急管理过程中来,才能有效弥补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缺陷或不足,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作者简介:吴思莹(1993.7—),女,汉族,浙江义乌,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