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凌艳蓝 周洋 黎佳琳
摘 要: 本文主要基于体验式教学理念,从交换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需求角度策划和实施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数据显示,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对交换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的策划在模式上应更富交际性与互动性,在内容上应更具即时性与趣味性,在设计上则应更具系统性与完整性。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 体验式教学 交换生
一、引言
随着中国—东盟国际教育合作的深入发展,广西许多高校都采用“交换生项目”与东盟国家知名高校建立起教育合作项目。交换生不同于语言生或学历生,需要在较短的交换期(从半年到一年不等)里高效地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在适应异国文化生活的同时,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由于涉及交换生在华的切身生活和教育满意度,因此如何在课时不充裕的情况下让交换生尽快并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掌握必要的交际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双方高校关注的焦点。
二、交换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实践回顧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熟练且恰当地应对和适应各种由不同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所构成的多元环境的能力(Fantini & Tirmizi,2006)。换句话来说,就是有效且适当地与不同于自己语言和文化的人交流的能力。为帮助国际学生适应新生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多高校都会开设“标准汉语”和“中国文化概要”等基本课程。虽然语言强化训练能使留学生较快地掌握一些日常生活用语,但不足以使他们从容应对交际中的风俗习惯,从而更好地融入在华生活。同时在有限的课时内,讲座式的文化灌输很难使留学生真正理解烦琐而情境化的文化习俗。因此,在实际交际中即便遇到文化差异问题,留学生们也难以有所调整,容易造成跨境学习初期的适应障碍。对刚出国的留学生而言,一旦发现自己与人交流存在障碍,就容易产生困惑、挫败、失望的心理,从而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甚至进一步退缩。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基于学习者亲身实践反思的体验式教学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基于约翰·杜威、库尔特·勒温等的教育理念,大卫·库伯(2008)提出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对体验式教学与基于经验学习的四个过程进行了创新应用,得出了“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四阶段理论。教师应围绕四个学习阶段,引导学习者在自主学习中完成反馈与调整及经历与认知。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通过参与不同活动,增加互动对话,突出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及时性,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完成知识的内化,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转变以往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教师在为学生创造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的同时,应因材施教,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选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效、科学地实现教学活动目标。
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在留学生领域开始尝试基于体验式教学的文化体验活动教学,涌现出大量相关理论模式和培养框架研究。文化体验活动是一种通过行动体验将文化知识内化,从而获得交际实践技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法(侯磊,2016)。即通过体验式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帮助交换生在“做”的过程中直观感受中国文化习俗,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建立起情感的连接,最终以开放、客观、包容的态度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虽然文化体验活动教学因教学方法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而受到留学生们的广泛欢迎,但有关活动的实际策划实施及相关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此外,文化体验活动教学应从真实交际情境中文化意义协商角度考量,尽可能多地使中国学生参与活动,使文化活动不仅呈现出体验性,还呈现出真实性、交际性与互动性。再者,虽然文化体验活动教学以学生为课堂实践主体而策划实施,但任何成功的教学都应是师生有效沟通的结果,因此文化体验式教学活动的策划应充分考虑留学生的教学需求,从而使活动更富成效性。
三、研究问题及方法
(一)研究问题及研究对象
在上述理论及实践发展回顾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的设计理念,以广西科技大学31名越南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29名,男性2名;汉语学习经历皆为4个月),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对如下问题进行调查:
1.交换生对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的策划有什么需求?
2.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能否促进交换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
(二)研究方法及实施
研究主要采用两项问卷调查,即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需求调查和跨文化意识问卷调查。前者旨在了解交换生目前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掌握情况及他们对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本身及内容、方式的需求,后者意在了解交换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及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要素的看法。跨文化意识问卷调查于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实施前后共发放两轮,分别在2019年2月底和2019年5月初,以便观察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活动前后的变化情况。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需求调查则于2018年12月活动策划前发放。两项问卷皆采用英文编写,以“回译”方式进行多轮检查。
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需求调查问卷根据体验式教学活动文献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要素相关文献的理解自编,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受试人员的人口统计信息;第二部分包括4个关于越南交换生汉语掌握情况的题目;第三部分包含6个关于中国文化了解情况的题目;采用部分共6个题目,是关于越南交换生对活动的组织方式、实施地点、活动频率等的需求(见表1)。
跨文化意识调查问卷主要采用Chen和Starosta(2003)开发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除因实际情况对部分题目的语言表述做了轻微调整外,还分别在前后测中各自增加了一个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要素和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建议的开放性问题。跨文化敏感度量表经由Chen和Starosta多次测量研发而成,并在多个国家的测试中显示出良好的效度和信度,因此具有相当的效度和信度保证。问卷由24个题目构成,测量了跨文化意识的5个重要维度,即互动投入(7个)、尊重文化差异(6个)、互动信心(5个)、互动享受(3个)和互动专注(3个)。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策划需求
问卷汉语学习情况部分调查结果显示,54.84%的越南交换生学习汉语的首要目的是达到所在越南高校的汉语课程要求,同时93.55%的交换生认为自己难以流利地使用中文进行交流,需要借助肢体语言或英语达到沟通的目的。中国文化掌握情况部分的调查结果显示,交换生对中国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政治经济等各项了解均不多,其中65.4%的学生希望通过活动增进对中国风俗习惯的了解。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实施需求部分的调查结果显示,46.2%的交换生希望在课堂上与中国学生一起以活动的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80.8%的交换生愿意参与此类活动。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项目组在本次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的策划中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活动应满足交换生的语言学业需求,以较正式的课堂模式开展,在文化学习过程中侧重语言实践的策划。其次,活动主题应侧重中国文化习俗,围绕传统节日、追星文化、饮食文化等越南交换生感兴趣的主题开展。最后,每次活动均应邀请与越南交换生同等数量的中国学生参加,以中国文化理解为主,以中越双方学生的意义协商互动为主要实践方式。活动步骤如下:1、活动导入,主持人通过播放相關主题的图片、视频等素材使交换生对每次活动主题有一定的了解;2、文化体验,越南学生在中方学生的帮助下亲自体验该项中国文化习俗(比如在春节民俗体验活动中,越南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写春联、包饺子等);3、体验分享,越南交换生分享自己的活动收获与感悟。此外,每三次主题活动完成后,进行一次相关文化知识的回顾和问答活动,以检验交换生的文化学习成效。
(二)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对交换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的影响
项目组利用SPSS18.0对交换生活动前后跨文化意识问卷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均值数据显示,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后,交换生在跨文化意识及各项维度上均有微弱的正向变化(表2)。
表2数据显示,参与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前后,越南交换生的跨文化意识总体水平变化不大(活动前Mean=3.68,活动后Mean=3.77),其他五项维度的变化较小,但活动前后各项维度的均值分布呈现出较高的相似性。除“尊重文化差异”(活动前Mean=4.10;活动后Mean=4.30)一项外,越南交换生的跨文化意识总体水平及其他四个互动维度的均值均不太高(活动前3.22-3.88;活动后3.47-3.91),在“互动信心”(活动前Mean=3.22;活动后Mean=3.47)和“互动专注”(活动前Mean=3.32;活动后Mean=3.65)上尤为薄弱,说明越南交换生的跨文化意识总体发展状态一般,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交际互动的实践环节,以增强他们在互动中的投入度、专注度、信心度和享受度,推动跨文化意识及交际能力发展。这与项目初始提出的活动应尽量从真实交际情境中的文化意义协商角度进行策划的考量是一致的。此外,从活动前后数据变化看,“互动享受”维度的均值变化尤为微弱(活动前Mean=3.88;活动后Mean=3.9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说明本次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的策划与交换生的活动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未能使交换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愉悦,仍需进一步改进。总体而言,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对交换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是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
五、研究启示
本研究基于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的设计理念,以广西科技大学越南交换生为研究对象,在对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需求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策划并实施了两个月的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通过活动前后两次跨文化意识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及活动观察记录发现,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对交换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为使活动更富成效性,今后活动在策划和实施中应更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活动模式应注重中外双方学生意义协商的引导,增强交际性与互动性。活动应以中国文化的理解为主线,以汉语为意义协商的实施方式,注意活动组织者在活动中身份、角色的转变,引导中外双方学生自主交流,帮助交换生在意义协商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组织者和中方学生应注意活动节奏的把握和语言表达的简洁性及语速的适当控制。尤其在文化导入部分,组织者可将单向的文化内容性灌输转化为双向的意义协商,比如可通过注意交换生对文化介绍的反应情况,抓住真实交际中的信息差,及时引导交换生通过向中方学生提问等方式弄清楚介绍的文化内容,将语言实践与文化学习更密切地结合起来。
其次,活动内容应重点选择与交换生实际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增强即时性与趣味性。虽然需求调查发现交换生最想了解的是中国文化习俗,但文化习俗是个庞大的体系,对于来华学习时间有限的交换生而言,要在短期内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活动内容的策划应重点关注与交换生生活适应与学业适应相关的文化习俗。比如通过活动策划帮助交换生了解所在省市的特色民族文化、交友方式,所在高校的上课模式、考试机制等,使交换生感受到活动的即时功效性与趣味性,否则离现实生活过远会减弱他们的参与兴趣。
最后,活动设计应与交换生的语言及文化课程紧密结合、相互补充,从而更具系统性、完整性。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是一个长期进程,虽然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有助于交换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正向发展,但零散的几次活动促进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只有将体验性的实践活动与相关课程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互为促进,才能使体验式文化互动活动发挥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Fantini, A., & Tirmizi, A.. Explor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World Learning Publications[EB/OL]. http://digitalc-ollections.sit.edu/worldlearning _publications/1,2006.
[2]大卫·库伯,著.王灿明,译.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侯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留学生文化体验培养模式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4):41-45.
[4]Chen, G. M. & Starosta, W. J.. 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In L. A. Samovar and R. E. Porter(Eds.)[M].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 (pp. 344-353). Belmont, CA: Wadsworth, 2003.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于CBI模式下跨文化交际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实践——以与越南交换生‘社会热点讨论为例”(项目编号20181059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