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芹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新媒体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本文对江苏高校新媒体使用情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进行调查,论析新媒体环境下提升新媒体素养、构建新媒体平台、整合新媒体资源、健全新媒体机制、加强新媒体监管等举措,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路径。
关键词: 新媒体 江苏高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途径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人人可以发声的自媒体时代。基于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思想的精华与糟粕在网络社会共存,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大学时代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让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站稳思想的脚跟,有效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袭,是高校也是社会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如何利用好新媒体的各种载体和工具,实现由传统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向新媒体时代多元渠道的教育方式转变,通过管理和干预,让学生更清楚地分析、辨别理论的真伪,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高校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江苏高校新媒体使用情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
高等學校是大学生们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阵地。这几年来,江苏省不仅一直在加快经济发展,而且不断加强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中,积极利用课堂、广播电视、互联网、宣传栏、户外媒体等引导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为进一步了解江苏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笔者选取省内10所高校的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作为样本,开展大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的调查研究。高校类别包括本科、高职和独立院校,学科结构兼顾文科、理工科和艺术类,地域上分别兼顾苏南和苏北,最大限度地保证调查的全面性、客观性、真实性。在本次调查中发放4000份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计3840份,有效率达96%。
1.江苏高校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基本情况。在传播方式方面,经过调查,在使用最多的传媒介质调查中,78%的学生选择了手机,19%的学生选择了电脑,1.5%的学生选择了报纸、杂志,1.5%的学生选择了广播。通过访谈调查,进一步了解到更多的学生选择选择手机,是因为便携特性。
在信息接收情况方面,87%的大学生选择先判断再接受,表明大部分学生不会盲目相信外界传播的信息,但在后期访谈中发现,大学生的价值观、判断标准有很大差别,个体差异性很明显,需要学校正面引导。
首先,在各种新媒体的使用率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比较,QQ、微信的使用比例最高,达78.3%。其次是微博、网站等,达21.7%。高效、绿色和便捷的新传媒工具更受到青睐,高校应当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和管理好新传媒工具。
在新媒体的使用目的方面,目前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有很多种类型,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在学校新媒体的使用方面,32%的学生选择清楚,30%的学生选择不清楚,还有38%的学生选择没听说、没关注。在学校新媒体发布消息的权威性方面,78%的学生表示信任,少部分学生选择相信和部分怀疑,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新媒体师生互动情况方面,22%的学生表示会和老师在新媒体上进行沟通交流,64%的学生表示没有通过新媒体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14%的学生选择没有关注老师的新媒体。
2.江苏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情况。调查发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了解方面,有97.9%的大学生选择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仅有2.1%的大学生选择不知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24字内容,有28.4%的大学生表示可以精准说出,53%的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但不能完整说出具体内容,还有18.6%的大学生根本不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从知晓途径和方式来看,40%的学生在调查中表示价值观认知主要来源是课堂教学,23%的学生认为是通过实践活动,21%的学生表示是通过各类传媒信息获得认知的,16%的学生选择同学间的交流。
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课堂教学调查中,81.5%的同学表示课堂内容难懂、与现实生活有距离。还有一部分同学表示教学手段单一、方法滞后。调查显示,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仅凭课堂教育。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有七成以上近八成(78.1%)的大学生选择有作用,12.8%的选择作用不大或者没有作用,另有9.1%的大学生选择不知道。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认可度较高,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成长有帮助作用。
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形式调查中,34%的青年学生偏向于动漫、FLASH、青春故事会、读书会等思辨活动,其次是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17%)和文艺演出类活动(17%),传统课堂灌输学习的选择比例最低,说明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有渴求、有需要,但强调教育形式的创新设计,对于传统说教和灌输形式的思政教育较为抵触。
3.调查结论。通过江苏大学生新媒体使用情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的调查,可以看出: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新媒体,但对本校的官方新媒体还不够了解,通过新媒体进行师生沟通交流的频率不高。在新媒体传递的信息接收过程中,大学生对其表现出接受性、主体性和责任性较强的特征,但还要进一步加强辨别能力培养,不断提高辨别真伪、正确认知的能力。
江苏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依然是课堂教学,但形式比较单一。新媒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媒介起到一定效果,但与课堂教学还有较大差距,高校需要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创新。
二、利用新媒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1.应对新媒体特征,筑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构能力。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运用逐步进入爆发增长阶段。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主要集中在新媒体上。但信息内容多且杂,且信息的真实性等需要进一步考证,高校必须从辩证角度思考,认识新媒体的两面性,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高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一方面,学习新媒体技术及工具的使用技能,为大学生有效使用新媒体打下坚实基础,具体可通过专题讲座、课程教学等形式进行。另一方面,培养辨别能力,提高辨别真伪、正确认知的能力,为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提供思想保障,以便在纷繁的信息世界里获取有益和有价值的信息。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新媒体中的各种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接触不同人群,在接触沟通中搜集、整理、甄选信息,提高信息筛选能力。
2.构建新媒体平台,拓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形式。一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PPT、影音视频等新媒体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抽象理论与国家发展的生动实践、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个人参与的大事小事紧密联系起来,以便大学生能从身边发展变化出发,准确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同时,大学生还可以复制保存这些PPT、影音视频,平时可以反复观看,可以在课堂外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授课内容制作网络课程,并依托相关网站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二是科学设计课程内容。老师们在运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时首先应该确定、明晰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整体设计好课程,衔接好知识点,以免观点混乱、价值立场不鲜明。三是推行教学工作线上互动模式。目前,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大家借助新媒体进行交流讨论,倾诉个人想法和愿望。广大教师尤其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可以因势利导,积极参与到新媒体中。
3.整合新媒体资源,搭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平台。一是构建新媒体网络。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的舆论作用,结合时事热点定期更新内容,推送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学校、二级办学单位要充分发挥官方微博、微信的作用,占领舆论高地,对重大主题活动和热点事件及时跟踪报道。学生干部等要积极响应、引导舆论,网络文明志愿者要踊跃参与、去除负能量的信息,保证正能量的信息一直占领网络阵地,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二是在新媒体中加强互动。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新媒体发表言论,包括微信、微博和QQ等。高校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情况,借助新媒体进行沟通,缩短和学生间的距离,以便第一时间了解和解决问题。三是利用新媒体开展主题活动。学校宣传部、学工部等部门可以通过新媒体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宣传、践行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习变得活泼生动,而不再枯燥无味。
4.健全新媒体机制,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形成合力。一要坚持发挥新媒体育人的工作导向。要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运用新媒体,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测评激励机制,确保新媒体的使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全过程。二要打造引导有力的工作队伍。对原有的宣传部、学工部人员进行新媒体技能和舆情引导方面的专题培训,并邀请学校具有较高新媒体素养的老师担任新媒体顾问,打造一支不同专业背景、政治素质高、新媒体技能娴熟、文字能力强的工作队伍。三要建立新媒体使用激励机制。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如有老师根据专业特点等使用了新媒体且效果显著的,学校要对其进行表彰奖励;充分发挥各类平台载体的推动作用。通过定期开展座谈、交流、研讨等活动,增强大家运用新媒体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和受众接受倾向,举办诸如海报制作大赛、H5作品评比、音诗画创作征集等竞赛征集活动,构建符合现代社会、现代人和现代传播学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努力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
5.加强新媒体监管,净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氛围。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和运用,把握价值观的引导教育主动权,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大学生内心。高校要建立好“两微一端”(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充分发挥平台阵地作用,及时发声化解网络舆情给高校师生带来的思想冲击。同时,根据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开发利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信息资源,宣传宣扬好社会正能量。要加强专业力量建设工作。组织宣传部门和业务骨干开展经常性网络舆情应对培训,防止处理发生在高校的网络舆情时陷入被动。要组建专门的网评员队伍,确保在“两微一端”评论的前十几条弘扬正气和正能量,引导网络舆情向好的方向转变。要加强与腾讯、新浪等大网络公司和网络信息主管部门的交流合作,建立双向沟通协调机制,确保高校舆情发生时得到相关专業力量的支持。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和意见领导舆情引导制度,确保网络极端言论和虚假消息发生时及时发声、以正视听。
参考文献:
[1]刘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索[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9.
[2]张瑛.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2011(2):1.
[3]孙体楠.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状况与教育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9(2):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江苏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NO.16JYD01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