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趣” 重“法” 重“境” 重“感” 重“育”

2019-11-29 09:56刘牡蓉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诗句古诗文语文

刘牡蓉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的国度,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以其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精湛的语言流芳百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如何开展好古诗文诵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诵读古诗文,重“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诵读好古诗文,就必须利用好以下途径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一是借助多媒体资源。任何新事物的接触,都会让学生有一个新鲜感,尤其是现在的多媒体,学生最容易接受。因此,在古诗文诵读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二是通过反复诵读训练。中国历代大学问家﹑大教育家都认为读悟相通。“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心潜于一,久而不移,而所读之书,文章接连,血脉贯通,自然心与理会。”因此,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诵读,进入一个广阔而深邃的精神世界,自己的思想就会逐步走向丰盈和深刻,对古诗文的兴趣便会油然而生。

三是发挥教师的垂范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每天和学生一起参加“晨读”“午省”“晚诵”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也和他们一样喜欢诵读古诗文。

二、诵读古诗文,重“法”

古诗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一是追求熟读成诵。指导学生多读,可以是朗朗出声地诵读,也可以是低唱慢吟地诵读。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二是坚持联系扩充。将所诵读的某一首古诗文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文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版块。如诵读贺知章的《咏柳》时,可以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杨万里的《新柳》等。

三是实现想象入境。引导学生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象农民艰辛劳作的情形。通过再现的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

三、诵读古诗文,重“境”

营造古诗文诵读的氛围,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受到古诗文文化的熏陶和浸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古诗文的感悟能力和记诵能力。

一是板报介绍,提供资料。利用校园各类板报或橱窗开辟“古诗词诵读天地”专栏,精选优秀的诗词作品介绍给学生,营造出浓郁的传统文化风情。在不经意间对古诗文的印象更加深刻,受到熏陶。

二是广播领路,配乐美读。学校在广播站播音时,由负责播音的班级按节律朗读的要求,配乐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定期请老师讲解古诗文诵读的语调、节奏要领。

三是开展竞赛,激发热情。利用各类课外活动的时间,由语文教师组织古诗文擂台赛。如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的古诗文诵读竞赛、从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赛、诗句接龙等。

四、诵读古诗文,重“感”

通过古诗文诵读感受自然美。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句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观之美。通过诵读既可以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又可以唤起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达到陶冶情操,培养高尚情趣的目的。

通過古诗文诵读体会形象美。每一首诗都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意境,抓住“诗中有画”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再现画面,感受形象之美。如学生在吟诵叶绍翁《游园不值》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时,挥笔画下心中的满园春色,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眼前,此时学生情感与诗句融为一体,真可谓诗在画中游,情在画中流。

通过古诗文诵读品味语言美。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语言都十分精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

五、诵读古诗文,重“育”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精华,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元素。例如在“惜时”方面就有许多诗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同样关于道德行为教育、诚信教育、勤奋立志教育、尽孝教育……诗篇也很多,只要精心选择,就能实现很好的德育教育。

总之,古诗文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优秀古诗文是我们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文的诵读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好古诗文诵读活动,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享受古诗文的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淮安市上河镇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诗句古诗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