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琴
一、背景
现在学生的生活优越,吃喝到超市,娱乐是网络游戏,有几个学生愿意去认真动脑学习、发扬吃苦耐劳的学习精神呢,就别提头悬梁锥刺股了。如今更多听到老师的声音是“现在的学生怎么这么差,这么懒”。其实,这里有许多客观原因,有太多太多的家长为了生计,不得不把孩子让祖辈们带,而这些老人们大多数是目不识丁,更不谈懂什么教育理念了,任由孩子看电脑玩游戏。对于孩子来说,这些动态的画面远远比学习来得刺激和好玩。
二、案例
我让一年级的学生解答“商店里有一批伞,3天卖出54把,还剩5把。这批伞原来有多少把?”有学生用54+3+5,有人54+3……,我问他们读题目了吗?他们两只大眼睛傻傻地盯着你,然后摇摇头。于是,我只好无可奈何地教育他们,这类题目要读懂题意才能做,里面有多余的条件。我让二年级的学生解答“上次买的160袋鱼饲料,已经用去了134袋,这次又买了150袋。现在一共有多少袋?”,有学生直接写160+134+150,我问他读题目了吗?他们说没有。我不禁有点愠怒,责问学生不读题目如何能解题呢?让三年级的学生解答“房间里铺了42块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地砖。这个房间的地面有多少平方分米?”有学生直接回答是42×6,我问他读懂题目了吗?他也说没有,我自己都不知道当时是什么表情了!
三、策略
(一)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量和知识水平的局限,造成他们阅读能力不够。他们常常依赖老师或家长帮助读题、分析题意,没有自己阅读题目的习惯。长此以往,他们形成了惰性,有些学生的惰性已经成为习惯。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尽早地培养学生自行读题、独立理解题意的能力。读题时先要求讀出声音来,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还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重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关键词语,这样更有助于理解题意。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在做题之前要阅读题目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先阅读理解再做题的习惯
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会有稀奇古怪的错误出现,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解题时读题不够完整,往往题目只读一半;还有的对题目旁边的图形条件视而不见,就开始动笔做题目,这样就造成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例如:有这样一道题:60个一是()十,有些学生只看到括号为止,把题目理解为60个一是(),然后就不假思考地在括号里填上60。再如4天吃掉960条虫子(图上有3只青蛙),平均每只青蛙每天吃多少条虫子?学生只写出960除以4,由于题目没有读完看完,对题目的理解就出现了较大的偏差。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就应引导学生首先要阅读理解题目,对于读了一遍还不能明白意思的题目要多读几遍,弄懂题意后再做;最后,答案填写好之后还要再将题目完整地读一读,检查解题结果是否符合题意。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
(三)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关键词的含义
中低年级学生对于题目含义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对于一些比较关键的词语,学生往往不能抓住,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偏差及错误。例如:给学生一些数,要求按从大到小排列,每次总有学生从小到大地排列。这时我们应该先让学生读题,然后自己把认为比较关键的词语找出来,这样一找,学生马上就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能正确地改正过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就能欣喜地发现让学生在做题之前先找找关键词,把关键的字词圈出来再完成题目,这样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读题疏忽所带来的错误。
总之,学生的内驱惰性的改变,要我们老师用脑用心,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工作,而内驱自发勤奋性,则是学生成人成才必备的基本素质。
【作者单位:盐城市大丰区草堰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