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
儿童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喜欢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但是由于年龄小,很多因素都阻碍着孩子探索世界的脚步。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老师要积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有足够的技能、足够的能力去探索他们想要知道的世界上一切有趣的事物。而在幼儿园的一切课程中,我认为,可以在手工活动中提供不同的自然资源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能力是人的一种操作技能,它是通过一系列精细动作构成的,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动作。它包括动作的准确性、敏捷性、力量性、连贯性和协调性等。当今社会,大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宠爱让幼儿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而在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动手能力不是很重视,因此幼儿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为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利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资源,我们尝试在手工活动中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其动手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在手工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呢?
一、参与收集自然资源,激发动手制作的兴趣
《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自然环境中的材料是动手活动的物质基础,丰富的材料可以增加幼儿的选择性,可以帮助幼儿挖掘其内在的创造性。首先我们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去,让他们对制作的材料先产生兴趣,然后再由对材料的兴趣引发到对之后的课程的兴趣。比如一次上手工课《树叶拼贴》,我先让家长带着孩子在孩子周围的环境中找一找落叶,并请家长让孩子介绍拾到的落叶是什么树的叶子,这种叶子的特征是什么,让孩子初步感受到制作材料的有趣。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感受往往会更加丰富,从而激发了幼儿动手制作的兴趣。
二、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动手操作材料
教师在思考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参与此活动的同时,也应考虑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合他们的动手操作材料。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能力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兼顾季节对材料的影响;操作的难度也应尽量做到“让幼儿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每一种自然物和废旧材料在小、中、大阶段均可采用。如:纸杯,小班我们只要求在原有形状的基础上均匀地剪成长条,再加上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卷曲制作太阳、小鸟、狮子、娃娃等;中班则使用一些辅助材料,以纸杯为主体制做出树、小兔、沙发等;大班则可以改变纸杯原有的形状纵向切开制作出插笔筒、淋浴房、乌龟等。
三、投放不同操作材料,促进动手能力的提高
幼儿是喜欢摆弄的,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我在为幼儿创设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的同时,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工活动,教师再引导幼儿在自身原有的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在活动中,能力较强的孩子就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较為复杂的材料;而对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要引导其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为简单的材料创作。在进行活动《美丽的花朵》时,我给幼儿提供了冰棍棒、剪刀、胶水、水彩笔、花茎和花叶的图片以及彩色的吸管、瓶盖、棉花、秸秆、西瓜瓤等自然资源。让幼儿在听了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组合粘贴出一朵或几朵漂亮的小花。幼儿根据意愿开始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卡片,他们一边做一边还兴奋地讨论着。能力较差的孩子用冰棍棒子贴成花朵的花瓣,花茎和花叶就用我提前准备好的图片贴上;能力较强的幼儿也用冰棍棒制作花瓣,但是花茎和花叶就用吸管、瓶盖、棉花、秸秆、西瓜瓤等其他自然资源材料贴出来。这样不仅让每个幼儿都得到了成功,也保护了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在手工活动中,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他们参与收集的麦秸、树叶、种子、鹅卵石等丰富的自然物品,引导幼儿通过撕、拼、摆、贴等技能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孩子们的手中,苹果变成了胖嘟嘟的娃娃;洋葱则成了一朵朵清新的荷花;狗尾巴草变成了形象逼真的毛毛虫;树藤、草藤变成了中国结;谷壳、稻秆拼贴出了小船、房子;板栗壳制作出了刺猬;鸡毛、鸭毛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毽子等等。在创作、想象的过程中,孩子们沉浸在自己亲手编织的世界里,不仅获得了美的体验,更享受到了动手操作的乐趣。
总之,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对于幼儿的手工操作一定要遵循的原则是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看到孩子进步及时表扬, 鼓励为主。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让孩子自己做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都需要老师善于观察,耐心等待,悉心指导,从而使得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阜宁县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