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多元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取向研究

2019-11-29 11:24王妍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9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价值取向大学生

摘 要:随着高校的扩大招生,现代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庞大。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所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取向必然与我国社会的未来和命运直接相关。然而,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社會责任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章从现实出发,从价值多元主义的角度,简单地研究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价值多元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价值取向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取向的现状

(一)家庭方面

经过研究发现,在家庭生活中,具有家庭责任感对一个人有着决定性影响。缺失家庭责任感的人,往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工作表现也较差,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易出现某些不良行为。

通过在某高校的问卷调查得知,只有三成学生家境宽裕,而七成左右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比较拮据。在这个前提下,只有大约两成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通过勤工俭学为家庭减负。而在家庭劳动方面,近九成的学生不主动做家务,四成学生不主动关心父母,极少为家庭服务。在家庭中老人的赡养问题上,有接近一成的学生认为赡养老人与自己无关。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责任感的淡化和缺失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他们无视自己的责任,不愿意承担自己的义务,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水平不容乐观。

(二)社会方面

在社会方面,大学生应该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自觉遵守社会道德,为社会其他群体起到示范性的作用。然而通过调查可知,在社会公德方面,对于闯红灯和横跨马路护栏的问题,接近半数大学生都选择了偶尔或经常。在面对亲朋好友违反社会规章制度的行为时,两成大学生会认为无所谓自己没必要瞎掺和,或者是仅仅口头提醒;八成左右的大学生会选择尽力劝诫对方。

由此可见,对于自己比较亲密的人,大学生会彰显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但是面对不涉及亲朋好友的公共事件,例如上述闯红灯、横跨马路护栏这类“小事”,大学生会有意或无意中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漠视社会行为规范,在这方面自制力差。

(三)个人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变迁导致的多元化,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已经从为了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发展到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正视个人价值,追求个人价值得到实现。但与此同时,一部分大学生并没有对自身能力有着正确认识,盲目夸大个人价值,片面追求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

调查显示,在个人理想和社会关系的问题方面,六成大学生选择了两者可以兼得;三成大学生选择先个人后社会;在余下一成大学生中,半数大学生认为社会与自己无关,约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只要实现个人理想就可以了。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更重视个人理想,对社会缺乏认识。比起为社会奉献,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二、导致价值取向现状原因

(一)社会负面新闻冲击大学生价值观

社会现实因素是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直接原因之一。由于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加上网络信息发达,社会负面的消极消息被无限放大,再加上大学生缺乏社会经历,很多时候容易受环境影响,思维比较简单,这些负面信息会导致大学生产生价值取向的误区,认为金钱和权利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而对于社会正面的、积极的新闻,则会被当成是政府宣传的载体,使部分大学生产生排斥心理,不愿意相信社会的真善美,从而导致价值取向越发偏离社会主流轨道,愈发偏激扭曲。

(二)学校未尽到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的责任

我国虽然一直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课程,各大高校也都设立了必修课,然而,这些课程从来没有包括对学生责任感的教育,也没有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人格改善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从哲学和政治两个角度思考问题,只希望能够培养出思想品德完美的人才,从不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更糟糕的是,高校授课教师往往也不重视这些课程,更不会延展到社会责任方面。他们只会照本宣科,机械的复制教科书,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洗脑教育。这种现实情况下,学生不可能对这些课程产生兴趣,参与程度较低,只会敷衍了事,也会使学生认为这些课程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应试教育而已。因此,部分学生产生排斥排斥心理,觉得一切都是空虚的,思想和行为开始颓废,无法正常谈论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在这种教育中,他们的社会主体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家庭教育的缺席影响到大学生责任感的价值取向

据有关报道和统计,2018年我国的结婚率创历史新低,离婚率依旧呈上升趋势,生育率也越来越低。由于越来越多夫妻离婚,一部分孩子会生在破碎的家庭中,这对他们的成长有着负面影响。尤其是当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高的时候,在家庭破碎之后也无法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反而在孩子面前发泄对另一方的不满,甚至进行仇恨教育。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需要有健康的家庭教育对其进行引导。

三、应对策略

(一)对家庭责任感进行宣传教育

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是长久以来我国主流思想对学生的教育。虽然这样的宣传出发点确实是好的,但太过于理想化,并不切合实际。由于社会现状,大部分大学生毕业以后并没有很高的工资收入,但在多年的学习中所投入了大量金钱,普通家庭的负担比较重。摆在这些学生面前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尽力帮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使自己和父母能够生活的更好一点。在这个阶段,他们很难为社会和人民服务,因为他们的能力还不足以达到这个高度。

家庭观念在塑造个人社会责任中起着重要作用,应在社会中潜移默化中增强人们的家庭意识和家庭观念,通过引导家庭责任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构建和谐社会。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自己不好的行为及时改正,教导孩子们要感恩和奉献,而不仅仅是向别人索取。

(二)重新建造合理的学校教育体系

要从根本上改变学校的教育思路。教书育人是两个方面,而学校同样也应该将注意力多放在“育人”二字上。学校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为有独立人格、坚强自信、有责任感的优秀的大人,而不是仅仅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作机器。与此同时,现在部分教师也缺失对学生的责任心,忽视了自己背负的对学生乃至社会的责任。一部分教师甚至存在道德水平的问题,导致近几年高校负面案件层出不穷。这些教师同样也经历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正确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三观发生扭曲。因此,学校应该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加强对教师群体监管和教育,培养教师责任感。将教师的责任感纳入考核机制,才能有效地减轻教师社会责任感丧失的情况,在大学生面前树立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取向模式。

(三)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

在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进行引导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对大学生自身意识进行引导,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接地气”的引导方式,让大学生逐渐消除对社会的负面心态,看得到社会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也要通过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即使是闯红灯或者横跨马路护栏这些“小事”,也要求他们进行反思,对自身有着较高的道德要求。通过增强自我责任的意识,才能对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有着积极作用,使大学生创造社会价值,让他们自身也得到归属感和荣誉感。

四、结语

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处在飞快发展的时代中的未来社会的主人翁,大学生受到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冲击,如何积极引导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只有通过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具有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少年”。

参考文献

[1] 邵一骏,桂尚书.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2):21-26.

[2] 陈威,蔡晓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J].高校后勤研究,2017(10):63-66.

[3] 李军林.近年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评[J].湖南工程學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03):77-85.

[4] 李小琼.“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路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2):33-35.

[5] 康海轩.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01):88-91.

[6] 韩雅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2):41-45.

[7] 方超,胡丽伟.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与调适[J].教书育人,2014(01):42-43.

基金项目:《习近平青年社会责任思想视域下的高职大学生责任观教育研究》编号:2018XJP008。

作者简介:王妍(1984.04- ),女,湖北武汉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硕士,馆员,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价值取向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