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构“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实践与研究

2019-11-29 11:24朱志媛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9期
关键词:大思政格局育人

朱志媛

摘 要:文章梳理了我国高校“大思政”育人工作的实践经验,剖析了“大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方案。

关键词:大思政;育人;格局

“大思政”是指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部先后多次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旨在推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在这一背景下,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大思政”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工作。

一、“大思政”育人实践经验梳理

(一)加强金牌思政课建设

北京交通大学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推进思政与建设。 组织专业导论课 “课程思政 ” 建设,教学院 长集体备课会议,各学院从专业导论入手嵌入“课程思政 ”育人元素。并开展“课程思政 ”示范课建设,第一批已建成11门。立项支持思政课改革2项。同济大学建设一流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专门设立马克思主义学科责任教授岗、思想政治课课程责任教授岗,建强高水平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同时,将校领导、院系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辅导员、优秀学生、优秀校友等力量引入思想政治课堂。复旦大学着力探索本硕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注重思政课创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综合运用互动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设置前瞻性教学专题和研究议题,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成为引领全国的品牌课程。

(二)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

同济大学每年举办“使命与担当”知识竞赛,让思想政治课教师提供主题,学生通过风采展示+主题演讲+观点辩论的形式,创新理论学习。建立“乡村振兴研习社”“同济梦想教室”等,组织学生去浙江黄岩实践、去云南云龙和甘肃定西对口扶贫点支教,创新实习和支教模式,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校园、走向社会。同济大学推进文化育人品牌输出,创作更多类似《江姐》《同舟共济》等有影响力的文化育人作品。复旦大学聚焦“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文化育人的生活园区、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平台”四大功能定位,将学校丰富的育人资源有效集聚和下沉到书院,把书院真正打造为学生学习、文化、生活共同体。在每个书院配置党团活动室,积极探索拓展基层党建模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

(三)强化学生基础组织建设

北京科技大学重视发挥基层组织育人功能,加強基层组织的建设引导、重点培育和过程管理,通过学生骨干培训、新生小班主任、宿舍文化节、主题班会、集体达标创优等形式,促进班级、宿舍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倡导班级、宿舍建“家”,强化氛围育人。北京科技大学,以学生党员先锋工程为主线,加强学生业余党校建设。

(四)打造示范区,发挥先进引领作用

同济大学通过推动大类培养等改革,打造“三全育人”改革先行示范区;夯实“信仰启航”“先锋示范”和“卓越领航”三大工程,通过聚焦加强新生入党启蒙教育、选树先进标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选优建强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形成三个抓手,发挥学生党建核心引领作用。

(五)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大学生实际困难相结合

北京科技大学建立学生资助中心、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和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分别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及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帮扶和疏导,保障学生安心学习和健康成长。北京科技大学还推广建设基于慕课的新生心理素质必修课程体系,重视心理咨询服务质量的提升。

(六)充分发挥网络在育人中的作用

北京科技大学以全媒体网络平台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完善以“贝壳学子”、“贝壳毕业生”微信公众平台为主体的“微媒体”工作体系,通过直接的话题策划和焦点讨论的方式,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思想引领,紧紧把握社会热点和学生讨论敏感话题,定期创作“导员说”、辅导员脱口秀等原创网文和短视频。复旦大学强化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网上网下联动。

(七)健全“大思政”育人评价体系

同济大学按照可考核可测量的要求,设计各育人主体测评指标,评价教学单位、管理部门、后勤教辅单位及各育人主体在育人任务、职责及育人措施、效果方面的成效。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把“软指标”变成“硬杠杠”。复旦大学完善评价制度,构建教学评价、岗位评价、职称评价、绩效评价“四位一体”的思政课教师评价体系。

二、我国高校“大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思想课实效性不强

思政课重理论教学,联系实际不够;以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填鸭式教学,学生参与讨论不够;课堂教学手段单一,不生动、没有吸引力,因此,教学效果不好。

(二)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形成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指示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在大学了除了思政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外,专业老课教师、学校其他人员也都参与到思想育人的环节中,但各个部门还是各自为政,缺少分工合作,没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形成协同育人的机制,致使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三)在网络育人方面薄弱

大学生思想活跃,很多信息是从网上获得的,也很容易在网上找到知音,形成思想共鸣。然而现在网上的信息良莠混杂,东西方各种思潮交汇,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思想易波动,目前网络上还缺少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象生动的、与时俱进的网络思政品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网络阵地缺失。

(四)科学性不够

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还存在重形式不重实效的问题,没有做到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遵从大学生教育规律,使思政教育既入脑又入心。大学生成长环境不同、性格不同、经济状况不同等等导致其人生观、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大学里的思政教育还主要是针对群体的教育,还缺少对不同学生的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三、改进方案

(一)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融合

要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思政课教师用风趣的语言把枯燥的理论转化成学生爱听、想听的课堂。改纯灌输式教学为讲授与答疑相结合,让学生提问一些问题,帮学生解答。要建设一批思想政治课示范课程、品牌课程,以点带面提高总体思政课质量。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思政课活起来,增强立德育人的实效性。俗话说知易行难,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基础上,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水平,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此要加强大思政体系育人基地建设。

(二)外部灌输与自我修养紧密结合,使立德树人入脑入心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外部输入的理论、思想、道德规范只有经过受教育者理解、认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大思政理论与实践中来,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思想道德教育与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育德与育人相统一

以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为统领,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把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使思想政治教育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落实立德树人机制,建立奖惩制度,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大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研,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方法,把思政教育与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心。精心规划设计,整体谋划,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使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章可循。

(四)思想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以校园文化促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良好育人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完善大思政体系内涵,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弘扬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以文化论坛、学生自编自演舞台剧、知识竞赛、传统艺术进校园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正能量的注入与熏陶,可以使校园内有思想、有品位的活动变得有意思、有感染力、凝聚力。

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制度育人、环境育人放到与课堂育人同样重要的地位,重视隐性教育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成永军.探索有效模式 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19(05).

[2] 邱国良.基于矩阵式定位模型的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9(05).

[3] 石勇.构建四个机制做好高校学生思政工作[J].北京教育(高教),2018(07).

猜你喜欢
大思政格局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