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特点与绘画倾向的关系

2019-11-29 13:17党天娇慕德春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养方式儿童心理气质

党天娇 慕德春

摘 要:在儿童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往往按照成人的审美标准干预儿童的绘画构图、内容和配色,这导致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儿童自由绘画的表达方式,更是背离了儿童美术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标。针对美术教师对儿童绘画指导和评价过程中忽视儿童心理特点,以及不尊重儿童绘画发展规律的现状,文章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绘画倾向关系进行探讨和阐述,以期对儿童绘画教学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儿童心理;绘画倾向;教育;性格;气质;教养方式

儿童绘画,具有不可思议的魅力和活力,与成年人的绘画完全不同,往往颠覆了我们成年人已有的秩序和概念。对儿童绘画的评价,不能简单地用未成熟和稚拙来评判,更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和指导儿童的绘画。儿童绘画的倾向是由儿童心理特点所决定的,是符合儿童的发育发展规律的。“孩子的画是心灵的镜子。”这已经是共识。儿童绘画中的表达内容与儿童行为性格密切相关。因此儿童绘画的研究成果不局限于对绘画分析和解释,也包含对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这有利于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诸多启示和有效的施教帮助。下面根据儿童的发育特点,来探讨和阐述儿童的绘画倾向。

一、不同的绘画倾向的儿童心理特点

绘画是一种行为表现,也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投射。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多干涉儿童的作画过程,不应以成人的价值观去评价与修改画面,要为孩子营造出自由宽松的氛围,才能让孩子享受到自由绘画乐趣,同时,我们也可以从画中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儿童绘画一般包括画面形式和画面内容两个方面,下面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儿童绘画的心理特点:

(一)画面形式

儿童绘画的画面出现画面图形小且过低是儿童心理能量不足,有负面暗示自己的情况。一般体现出有胆小内向,缺乏安全感和适应环境困难等特点。如果再加上笔画力度轻就意味著孩子意志力差,没有改变环境的意愿,易形成抑郁气质,或者形成自闭倾向。而画面中图形过大则表示儿童有意控制环境,有主见和过分自信。如果线条也是强有力的,就说明孩子精力充沛,强调自我,善于展现积极情绪。除此之外,那些具有偷盗行为甚至是具有攻击性的孩子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与性格外倾、自控能力不强有关,画面图形过大还会表现出对自我评价过高的倾向。反复擦除画面这一行为反映出儿童具有优柔寡断的性格。这种情况与自我要求过高、追求完美的个性也有关,同时与儿童作画时情绪状态正处于焦虑中也有一定关系。

笔触和线条与儿童的气质关系密切。气质作为一种人格的特征,表现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共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可从感受性与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指向性(内向与外向)等五个方面来考察儿童某种气质类型的特征。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气质仅使人的行为带有某种动力特征,没有好坏之分。同时每一种气质类型在适应环境上都有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没法比较哪种气质类型更好。一般来说,气质类型处于极端的人情绪兴奋性或太强或太弱,适应能力比较差,容易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我们应该识别出这种极端气质的儿童并给予特别的关注。对于极端气质的儿童,应该引导他们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学会合理抒发情绪和尽量避免强烈的刺激。从儿童所画的笔触和线条去了解儿童的气质是一个很好的线索。

虚线反映出儿童总是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有可能是抑郁质。凡是画出此线条的儿童大都是存在缺乏自信、内心脆弱胆小、害羞和畏缩不前的问题。笔触感强则体现出儿童心理能量强,拘泥于线条,常在有攻击性儿童的画中可以看到。用笔力度大表示精神和情绪处于亢奋状态,有攻击性。用笔力度大且流畅是紧张、有主见、精力充沛且有自信的表现,有可能是多血质。用笔力度大但不流畅可能是由于孩子的意志力和自控能力薄弱,有可能是胆汁质或黏液质。

(二)画面内容

画面中的天空景象,有太阳、月亮、星星、云彩、雨雪、闪电等,往往投射出儿童内心的情绪与需求。只有了解其中的含义,我们才能对儿童的情绪状态有所了解,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进行引导和把握,便于在以后的培育过程中确立积极正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自然景象的画来看,生活中有着严重剥夺经历的孩子会用反复强迫的方式过度描绘星星。而在画中出现云朵可能表示孩子有压力,可能会在心里顾忌母亲会不会生气,但也有可能是表示一种期望。太阳是儿童普遍描绘的内容,它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但如果描绘出紫色的太阳,则可能表示父亲患病。如果出现黑色的太阳,就可能是家庭关系冷淡,甚至父亲死亡等情况。另外,有些精神不振或者状态不佳的孩子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画中只有红色霞光而没有太阳我们基本上可以说不是孩子的父亲过世了就是父亲离孩子很远。画中有雨则可能是情绪低落和有压力的体现,也是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雪花一般是孩子以冬天为主题的画中出现频率极高的元素,但是如果在其他主题中出现此元素,则需要留意儿童的精神是否低落,或处于抑郁和冷漠的状态。画中有闪电是意味着存在负面情绪,通常表示儿童内心有压力和恐慌,尤其有学习压力的孩子,这种情况在考试测验前的画中尤为常见,但也可能反映出儿童有较强的攻击性。

从人物主题画来看,虽然在人物中画眼是正常的,但是若发现画中存在忽略不画眼睛的情况,这就可以断定,这些画作几乎全是出自于社会上那些被孤立的孩子之手。他们否定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拒绝面对现实生活,而沉迷于幻想或者虚拟的网络环境当中,可能会有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省略眼睛也与某种罪恶感相关联,这种关联表明孩子们在与他人接触中会感到不安。省略嘴巴反映出儿童有被动反抗、不安全感和畏缩不前的情感。他们常被认为是胆小且意志薄弱的孩子。画出牙齿是有攻击性和被虐待的符号,可以从孩子的画中看到愤怒、强烈不满以及反抗的情绪。省略手一般是父母或长辈对孩子帮助匮乏才会出现的情况,反映出儿童适应环境困难,有情感抑制和攻击性的倾向。省略脚反映了儿童有不安感与依赖性的倾向。人物主题画的四肢极端不对称,这一点在具有攻击性或脑损伤孩子的绘画作品中几乎都会出现。四肢极端不对称也是协调不良和冲动倾向的表现。画着不相同的脚则意味着在自控与行动这两方面存在冲突倾向。

在某种程度上,绘画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治疗,儿童通过画画得到了心灵慰藉和情绪发泄。对于儿童来说,理解外部世界要比理解内部情感、动机、需求和认知简单得多。绘画可以代替言语交流,是发现儿童深藏着的情感的重要辅助途径之一。

二、不同性格特征的儿童的绘画倾向

下面再从性格特征这个角度来介绍幼儿的绘画倾向。性格与儿童画的倾向关联很大,孩子的性格往往反映在孩子的画作当中。

首先,对自我强烈关注是人的一般特性。以花朵为主题,孩子的画中通常是画面中央图形大,线條具有装饰感,即表现出孩子的一般特性。自恋感强的孩子喜欢用红色、大波浪,还有强有力的线和大图形来进行绘画表现。与之相反,自卑的孩子有着小图形和柔软线条的倾向。对于性格怯懦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画作经常有蓝色调和黑灰搭配的倾向,可以看到画中有阴影、模糊、涂抹和倾斜等表现倾向。此外,我们还能在这一类孩子的绘画中看到画中有些部分被省略了,这类性格的儿童所画的以房屋、树木、人物为主题的画当中有云与烟的内容。对于依赖性强的孩子来说,会比较喜欢黄色,通常在人物主题绘画中画很小的脚,画嘴巴张开的情态。如果自卑感很强烈,可以看到他们在画人物时会省略了手。另外,常出现红绿配色和明暗对比,以及构图混乱和反复重新描绘的特征。

从性格特征的角度来看绘画倾向。首先,关于有攻击性或冲动性性格特点的儿童,色彩中可以看到强调红色和蓝黑的搭配,另外在人物主题画中很可能会出现牙齿,线条密集,比例不协调,而且画面中倾斜的垂直线和平行线、长手臂和大手等等给人失衡感的表现。对于具有内向性格特点的孩子来说,可以看到孩子在一定的范围里作画。至于退行现象(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来降低自己的焦虑),可以在“房树人”主题的绘画中体现,人的身体细长,房子无门窗。至于有逃避习惯的儿童,人物画中常出现手背向身后或者插到口袋里的情况。

从孩子的心境看其绘画倾向。关于嫉妒和羡慕,画面中可以看到红蓝和褐色的搭配。若孩子渴望拥有某样物品,可以看到画中对某一部分刻画十分精细或者是有很多细节。对于那些处于愤怒和厌恶心境下的孩子来说,画中着重强调嘴和牙齿。压抑状态下儿童会出现绘制的画面过低,以及在冷色或暗色上再覆盖其他颜色的情况。儿童的种种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情况下,画面中会出现各种大小比例失衡,比如出现宽肩短手臂,或头和脚远远大于正常比例(太大的身体或者手臂太长)等情况。

三、父母的性格特点对儿童绘画倾向的影响

父母在与儿童长期生活中会对孩子性格形成产生影响,这也会在绘画倾向上表现出来。苛刻或专制型父母——儿童的画通常是冷色调,孩子可能会描绘黑色的太阳,或者用黑色的轮廓,也可以看到黑黄与黑绿这样的配色。父母对其施暴的孩子常有战争性质的绘画表现,注重成绩的父母的孩子常常具有破坏性质的绘画表现,不善言辞的父母其孩子往往具有攻击性质的绘画表现。并不是每个孩子都符合以上这些绘画的倾向,但通过实验测试可以看出孩子色彩感觉和构成感觉的一些倾向。父母苛责、专制以及干涉孩子的程度越高,孩子的色彩感觉和构图感就越差。

四、结语

通过了解儿童绘画倾向和性格特征的关联性,美术教育工作者在绘画教学过程中能够分析儿童的心理状态,迅速地了解儿童的性格特征,灵活有针对性地给儿童以适当的指导。在儿童绘画的评价过程中,要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不受成人审美标准的束缚,让儿童在充分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表现所思所感,激发并保护儿童自由绘画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2]严虎,陈晋东.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手册[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党天娇,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理论。

慕德春,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教养方式儿童心理气质
基于IHSFCM的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南南的困惑
对有效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儿童心理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
吉仓AOI理想就是看似简单无奇却气质非凡的成熟Style
家庭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运动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
留守初中生看护人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的影响:自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What’s InsideDoesn’t Count
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