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阶段,我国正深入推进教育改革,高职院校也是一大重点改革对象。基于选择性教育理念,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建设平台、模块、课程群一体化选择性课程体系,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课程以及必修与选修并重的学分结构,制定弹性科学教学方案,提高选修学分比重,充分予以学生课程选择权,是当前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施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选择性教育;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改革
推进教育改革重在深化课程改革,这也是教育改革的难点内容。只有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学校教育应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课程选择权,这也是当前教育实现突破的有效途径。课程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设置紧随时代潮流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方位发展需求。
一、选择性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
选择性教育理念,顾名思义让学生自主选择,尊重个体化差异,其根本目标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1]。该理念总结学生的选择权主要包括课程选择权、专业选择权、学校选择权、学习方式选择权以及教师选择权。高职教育的选择性教育突出职业发展导向[2]以及社会需求导向,让学生自主选择,为其选择提供充足条件,通过建立个性化、差异化选课机制,发展学生业务能力,提高就业率,促使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仍存在诸如学分制不完善、教学计划缺乏弹性、学生缺乏选择意识、缺乏课程资源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上诉问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基于选择性教育理念把握如下课程改革指导思想:(1)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人兴趣、可塑性以及发展需求等;(2)维护学生选择权,课程改革应从学生个性需求出发,设置多元化课程,扩大学生课程选择空间;(3)强调职业性,课程改革应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发展需求,在巩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设置更多培养学生业务能力的课程,为学生日后就业提供保障;(4)提高灵活性,高职院校应实事求是,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资源,不断丰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形态;(5)提高实效性,破除与课程改革目标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案以及教学理念,发展教育内涵,真正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3]。
三、基于选择性教育理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相较于传统教育,选择性教育突破旧式课程设计框架,建立一套新型的符合选择性教育理念的课堂体系。通过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的社会岗位需求特点以及职业能力要求,高职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平台、模块、课程群一体化选择性课程体系。
(一)课程平台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发展课一体化,强调知识学习的前后顺序,课程设置强调学科逻辑。选择性课程体系则包含专业课程以及公共课程两个平台,以区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4],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由基础到提升的逻辑体系,科学筛选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强调职业逻辑。
(二)课程模块
传统教学模式中课程模块划分不明确,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发展课之间会存在教学内容重复的情况,且基础课程数量不多,不便于划分模块。选择性课程体系中课程模块设置合理,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规范与教师修养课程模块、教学基础技能与先进教学技术课程模块、幼儿保教知识与发展课程模块、幼儿艺术培养课程模块等。模块划分是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5]等为标准,充分调研幼师岗位特征,分析其业务能力结构,从学生学习角度入手,进行课程设计,以帮助高职学前教育职业学生快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课程结构。
(三)课程群
基于选择性教育理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不同课程模块的不同学习领域有相应的学习要求,专业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划分出若干个学习小目标或者小主題,再根据这些小目标,将教学目的相同、具有关联性的课程编排为一组,若干组则组成课程群[6]。课程群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紧紧围绕同一个学习目标或者主题展开,同时每门课有系统的教学内容与特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根据实际发展需求自行选择课程进修学习。
(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课程
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正处于蓬勃发展,线上学习方法应运而生,已然成为当代学生重要的学习途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施课程改革应充分认识学生学习模式的重大改变,以线下课程学习为主,积极引入线上学习课程,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主要包含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主体。其中,必修课程是核心课程,高度契合课程群培养目标,通过学习必修课程,学生可以完成课程群规定的基础学习任务,满足最低学习要求。对于选修课程,学生可以选择只攻读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不断深化该学习领域的专业技能,通过选读选修课程,发展自身专业特色。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课程模式强调专业学习,也帮助学生明确选课思路,增强课程选择性,使得学生学习方法更为灵活,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根据发展目标以及学习能力自由选择课程。通过选择性学习,学生满足自身对修学年限、专业方向、就业方向等方面需求,实现个性化发展。例如,学生如果想要提升自身教学实践水平,可选择学习“核心教学法课程群”中的相应课程;如果想要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可以学习“幼儿艺术教育课程群”中相应课程。
(五)必修与选修并重的学分结构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依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发展课课程设计分配学分,并且规定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必须完成的最低学分,使得必修课程的分数始终居高不下。基于选择性教育理念,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创新学分分配方式,只对课程群内的必修课程、必修学分做出规定,同时只规定选修课程的总体学分,对课程群内的选修分数不作详细规定,重点关注学生总体学分的完成情况,而给予学生更多选择权,自行决定攻读哪些课程以及具体完成时间与学期。
同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授予学生选修学分不应只局限于学校课程表中安排的选修课程,也应包括教育公共云平台的优秀在线课程。学校只认定学生修读的课程以及修读的成绩,予以其对应的学分。为了让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课程模块,公共课程或者专业课程的总学分应高于该课程平台下各个课程模块的综合学分。
(六)选择性教育课程特色
基于选择性教育理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应在确保核心专业课程不受影响的条件下增加选修学分比重,将原有专业基础课、专业发展课合成专业课程平台,以专业学习领域为标准划分课程模块,只严格规定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核心课程,一定程度上降低必修学分比重;更加关注学生课程模块完成情况,制定弹性教学计划,不硬性规定學生修读的课程类型与时间;设计课程模块,使学生充分了解专业课程结构以及专业能力要求,构建“必修+选修”课程群,使得学生可以更灵活、思路更清晰地选择课程,允许学生跨级选课,拓宽其选课空间。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建立选择性教育课程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动性,有助于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养。课程改革始终在进行,提高改革效果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改革路径,进行顶层设计,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文萍,黄日健,佘雅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调查分析——基于选择性教育理念的视角[J].教育导刊,2018(12):80-84.
[2] 刘莹,陈天怡,赵京娜.教育现象学视域下高职院校新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J].教育探索,2018(05):58-60.
[3] 倪丽梅.选择性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全面自主转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丽水学院学报,2018,40(03):102-106.
[4] 张建斌,屈丹,戴敏燕.生涯教育,在选择中学会责任与担当——选择性教育的学校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05):17-18.
[5] 武晓鹏,张洁.选择性教育视角下,如何做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J].亚太教育,2015(33):175.
[6] 安惠敏,蔡桂金.高职院校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分析——以泊头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2019(16):70-71.
作者简介:刘文婧(1990.07- ),女,贵州毕节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学士学位,教师,助教,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