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各普通高校对理、法、工、医、体、艺等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均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大学语文教育对音体美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然而这三个专业的学生课堂与其他专业相比,有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上课热情低;课堂纪律性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更渴望课堂有趣,可以激发潜力。我们可以采取多设置问题以增强课堂互动、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注重故事性增加教学趣味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音体美;大学语文;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承载着母语教育的功能,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各普通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理、法、工、医等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均开设大学语文课。大学语文的作用,其他课程无法取代。做为一门基础性、拓展性的通识课程,它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虽然这个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标尺和判断依据到底什么尚无定论。但这门课程一定要开设,却是无须争执的。对于音体美专业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对体育专业学生来说,毛主席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在大学时期课堂上仅有的接受人文熏陶的课程就是这门大学语文。对于音乐专业来说,音乐与文学本来就是想通的,在远古时期,诗乐舞本为一体。对美术专业学生来说则更加重要,没有文学功底与人文陶冶,根本体会不了画的意境,更无从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加之,音体美专业学生入大学时普遍文化成绩偏低,自身对于文学的理解较差,依靠教师讲解的成分就比较多,这门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自2013年入大学教书,至今已六年,每年每个学期学院都会安排担任音体美其中一个专业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师,由此发现这三个专业大学语文课堂有它的特殊性,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音体美专业学生大学语文课堂的特殊性
作为一个每学期上音体美专业大学语文课的老师,发现目前这三个专业的大学语文课堂主要有一下三方面的特征:
(一)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上课热情低
音体美专业学生比较其他文科、理科、工科等专业学生来说,基础较差。毫无疑问,音体美专业学生都是经过艺考或者体育考试进入大学的,文化成绩比其他专业学生较低。他们或者是不注重文化课学习,或者对文化课本来就不感兴趣,或者因为文化成绩不好反过来不喜欢文化课的学习。学生当中虽然也有少量热爱小说、散文、写作者,但是所占比例极低。学生上课一般热情较差,经常以各种名义请假,不上课。即使来上课,热情也极低,上课铃声一响,便昏昏欲睡。下课铃声一响,便生龙活虎。有的学生甚至上课一学期,不知道上课的老师是谁,也根本不关心上课的老师是谁,更不关心老师上课的内容。更有甚者,连期末考试成绩都不关心。如此“佛系”学习,在体育专业学生中尤其明显。
(二)课堂纪律性不够,集中力不够
由于音体美专业性质,这三类专业学生平时更注重实训,而文化课学习、理论学习较少。所以此三类学生要在教室里正儿八经的坐着听老师非常难。体育专业学生尤其如此,运动训练后或者身体疲乏昏昏欲睡,或者根本坐不住。要安静地听老师讲一堂半堂很难。为了排解上课的“乏味”,经常请假上厕所,如不允许,可以找各种理由出去溜达。音乐专业学生安静一点,但是也不集中注意力,上课的时候神游太虚者许多。美术专业学生会来上课,但是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根本不关心上课的内容,静坐熬时间等待下课。因为学生不像文学专业学生一样课堂纪律好,许多老师不愿上大学语文课,更不愿上音体美专业大学语文课。
(三)学生渴望课堂有趣,可以激发潜力
然而音体美专业学生一般比其他专业学生更活泼天真好动,据本人数年观察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不能像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安静听课,并不代表他们不好学。只要课堂有趣,老师态度亲切,他们是很愿意听课的。当讲到一些名人轶事、才子佳人故事,他们往往会双眼发光,如见宝山。他们需要的是寓教于乐的授课方式,而非老师具体详细、细水长流般的讲解。他们更需要授课老师的热情,以及授课时积极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技巧。
二、相应教学方法的采用
根据数年的观察、揣摩与调整,本人可以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一)多设置问题,增强课堂互动
教师上课之时,如一直讲解,缺少与学生互动,很容易让学生走神。但如果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给这三个专业设置的问题,宜多而简单。设置问题较多,可以让学生不停的思考。设置问题简单,学生回答得上来,学生方有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如果问题太难,很多学生就知难而退,甚至玩手机去了。有的时候,学习一首古诗或者现代诗,特别是爱情诗,把课堂交给学生会收到意象不到的效果。因为爱情是个永恒的主题,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爱情有自己的看法,也有自己的向往。让学生反复读诗,并且要学生发表读诗感想与见解,会收到意象不到的效果。学生会发言踊跃,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对的予以肯定,错误的解释为何理解错误即可。课堂上各抒己见,既能增加师生感情,使得课堂融洽,又达到了教学的效果。对于夏季上课时间安排在下午的大学语文课程,学生最容易犯困与情绪低落,则可以适当采用有奖性回答问题原则,奖励一点平时成绩,会让学生精神倍增,纷纷举手抢答。如此,一堂课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教学目标。
(二)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够通过提问的方式解决,比如诗词朗诵、文言文阅读这样的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诵,反复诵读不但能让学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就理解了课文,诗、画、声音相融的视频更能增加学生的印象。古诗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已经是许多教师探讨过的课题。如教师本人的诵读能力一般,采用多媒体播放声情并茂的视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比如《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祭十二郎文》这篇祭文,选入多种大学语文教材。讲授《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时,教师如在上课时播放春江花月夜配乐朗诵视频,或者歌唱名家改编的歌曲,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上《祭十二郎文》时,网络上有配乐朗诵的视频,该朗诵情感细腻真挚,播放听之能够将人立即带入文章中的意境,对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是十分有帮助的。此外选入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有些小说,比如《受戒》,中国传媒大学将之改编成了微电影。短短的视频既不会太费上课时间,又能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放松的。音视频对学生的吸引力,远远大过于教师本人的口述讲解。只要采用得当,就会对教学只有助益,而无喧宾夺主之嫌。
(三)注重故事性,增加教学趣味
课堂有趣,永远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条件之一。有的课文可以通过提问方式达到教学目标。有的教学片断,可以通过音视频播放完成。但是有些内容,必须要教师讲解才能完成。讲解的这部分,对教师就有着很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兴味盎然的把知识听了,这需要独特的方法。经过观察,发现讲趣事,永远胜过于正儿八经的介绍。讲解法,主要是介绍作家作品时采用。对此,了解每个人作家的生平,提取其中的“趣味”,并且又不离主题的传授给学生作家生平事迹与作品的关系是重要的。以鲁迅的作品《伤逝》为例,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鲁迅先生在中小学时期,留给我们的印象是平面的。他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如果这样介绍,既陈旧又乏味,完全能让学生马上陷入沉睡状态。但是如果我們结合鲁迅先生的婚恋故事,那么就可以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无需以名人轶事,做口中八卦,内容低俗来吸引学生。王鸣剑先生《无希望的爱恋是温柔的》一书中,就系统的阐述了中国现代作家婚恋生活对其创作的影响。《鲁迅,“创作总根于爱”》[1]一章考证了鲁迅先生的婚恋与他创作的关系,我们既可以从多角度了解鲁迅先生其人,又能知人论世的了解鲁迅先生笔下这篇唯一的爱情小说。鲁迅先生就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只要我们心存敬畏,不妄言,不故做惊人之语,就能既将课堂讲得生动有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一举两得。
三、结语
音体美专业学生的大学语文课,是让很多老师“头疼”的课程,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身边老师说喜欢上哪个专业的课程,却没有抢着要上这三个专业的大学语文课。其实,我们只要抓住这三个专业课堂的特性,并且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也是能够将这课程上得生动活泼,并且自己也在教学中获得乐趣。
参考文献
[1] 王鸣剑.无希望的爱恋是温柔的[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1-19.
作者简介:雷艳平(1983- ),女,湖南永州人,衡阳师范学院,讲师,文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