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英梅
经历和体验是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好多童年时候经历的事情到大了、老了也总是难以忘记,因为那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自参与的,有自己独特的体验,留下了深刻的印痕,许多的知识和技能、经验和灵感、方法和智慧都来自那些实践,所以总是经久难忘。“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动手是动脑的前提,实践是创新的根本,劳技课主阵地尽管在课堂上,可劳技课的重点还是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课堂上教师的有效追问促进了儿童的智慧。下边,我就结合教学《制作小凳子》一课来说明。
一、追问闪现在教材把握,融会贯通——提前准入,准确定位
《制作小凳子》是苏科版五年级上册劳技课的内容,要求学生能通过模仿完成一个小凳子的制作。而模仿是开启儿童技术大门的钥匙,因而可以让学生了解工艺的一般操作流程,体会设计者的独具匠心,熟悉不同材料的特性,习得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并且在掌握一定技能、技巧的同时,提高自己观察、理解、分析作品的能力和发现、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认真、细心、严谨的良好技术活动习惯。小凳子是教材提供的五种模仿学习的作品之一(即角尺、木凳、木蜓和飞机模型),且排在前列,难度系数不大,所以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运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为其他的模仿作品和后续的设计制作奠定基础。小木凳一课,如何使凳子腿左右高低一样,落地平稳,外形美观,就得在划线、下料、打磨、钉合等环节上下功夫。从身边显而易见的凳子入手,比较凳子的组合方法(榫接、胶合与钉钉),讨论木凳制作的注意点,并在亲手操作中感受木工技术的精妙,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根据目标,确定教学中的重点是“量身定做”,即划线、下料,难点是保证四脚平稳,外形美观。所以关键要把好划线、下料与钉合三道关口。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范作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找出制作过程中的难点,利用合作的小组内成员相互合作的力量,教师的引领示范等形式完成作品的制作。劳技纲要中指出,学生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仅是劳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主体,还是技术探究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伙伴,这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对此,课前应准备好样品、部件及锯、尺、铅笔、G形夹、锤、钉、砂纸等必备工具和实物录像等视频资料。
二、追问生成于教學流程,手脑并用——经历实践,凸显体验
(一)激趣导入,先入为主
首先播放视频录像,展示各种各样的木质凳子、椅子,名贵的,普通的,美观的,简易的。看后问学生有什么感受。想不想做一把小木凳子?怎么做呢?从简单的样品学起。出示样品,吊起学生胃口。不能把学生一下子懵住,要由易到难慢慢推进,这样通过样品展示,提出要求。
(二)自主探究,明确要领
先让学生看书中凳子的制作流程,明确操作步骤。再小组交流:制作中的关键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得美观?动脑是最美的思维体操,交流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最后,交流汇报制作步骤及要领。
板书制作流程:划线―下料―打磨―切割―钉合―成形。关键在设计规划并划好线,下料与钉合要细致、严密,不出差错。
(三)分工合作,群策群力
卢梭说过:“用一小时的实际操作所得到的收获比一整天的说教所得的收获要大得多。”把大量的时空让给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放弃烦琐的分析讲解,让学生有更多更充分的时间去实践,去体验,以便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研讨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这比空洞的说教要强得多。
三、追问彰显在评议展示,分享成果——做评结合,相得益彰
各组选出一名代表总结一下本组成员制作情况及制作过程中的发现与感受。师生共同评议一下不同的作品。最后将评选出来的作品放到模拟商店里进行销售,班级学生充当卖家和买家,在买卖中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
劳技课的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劳技的学习内容和手段,是学生再一次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评价重在激励和肯定,既关注过程,又注重结果,以发展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为主。既要关注作品的完成率,又要关注作品的技术要领。
讨论交流几个问题,即制作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发现及想到了哪些问题。比如,凳面与凳脚除钉合外,还可以怎样连接?(胶合或榫接)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意在充分发挥学生活动的主体性,真正体现小学劳技课追问的方法和技巧,针对难度小、易操作的特点,培养小组的合作精神,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梳理,明确小木凳制作的技术要领,掌握制作步骤和方法,突出实践性。教师恰当合理的追问,在一定程度上追求开放性,挖掘活动内容的生成性与多样性。只有落实到课堂,用课堂来检验,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才能更好地发挥孩子的特性,让课堂的追问形成智慧,让孩子的智慧生成在孩子的双手里!
【作者单位:东海县和平路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