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云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学普遍采取的教学手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合作、交往、探究,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和学习习惯,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快乐。本文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展示了小班化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班化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合作时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对小组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为了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要进行适时的、合理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学普遍采取的教学手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合作、交往、探究,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和学习习惯,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快乐。这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小学科学课程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一、案例描述
(一)教学准备
1.小组划分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自愿结合”的原则,将全班分为10个小组,每组4人。对小组内成员的任务进行分工,确定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小组长,负责维持本组的纪律,统筹本组实验器材的分配、实验操作和记录的顺序。小组4名同学轮流担任探究实验中的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
2.教学器材准备
教师准备:蚂蚁、放大镜、昆虫观察盒、白纸、小木块、小塑料泡沫块、纸条、画笔、毛笔、水槽、烧杯、胶水、火柴。
学生准备:课前小组同学观察蚂蚁,初步感知蚂蚁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师:
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究一位老朋友,(幻灯片出示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谁:“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生:蚂蚁。
师:课前我们已经找到了蚂蚁,跟蚂蚁交了朋友,现在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的发现。
【通过小组自主合作观察蚂蚁,培养学生对蚂蚁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蚂蚁的生活习性。通过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学生汇报交流。
生:蚂蚁生活在花坛里、草丛中、墙根下……
师:这些地方都是潮湿的环境。
生:蚂蚁身体的颜色是黑的……
生:蚂蚁的力气很大,能搬动比它大好多的树叶、大米。
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画一只蚂蚁吗?
学生画。
【通过交流汇报和画蚂蚁,教师很好地了解学生对蚂蚁了解和掌握的程度,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对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的针对性。】
2.探究活动一:观察蚂蚁身体结构方面的特征,认识蚂蚁的共同特征
师:想知道你画的蚂蚁是否准确吗?
生:想。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观察我们的老朋友——蚂蚁,同时对比自己的画,看看哪些地方画得不准确,圈出来,观察完,再画一只蚂蚁,或者用火柴摆出蚂蚁形状。
师:蚂蚁会乱跑,怎样才能很好地观察蚂蚁呢?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生:拿食物来引诱它,不让它乱爬。
生:用毛笔上的毛夹住蚂蚁,然后用放大镜来观察。
生:用胶水粘住蚂蚁来观察。
【教师充分放手,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组内和小组间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不错。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观察器具,(出示)它叫昆虫观察盒,只要把小蚂蚁放在里面,便可以直接观察了。现在,我们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观察方法,需要的器材请各组小组长选择领取。我们要观察一下蚂蚁到底是怎样的,注意在观察的时候不能伤害蚂蚁。
【在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并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对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合作任务。】
小组汇报。
师:谁能根据刚才的观察把黑板上的蚂蚁图画修改一下?
生上台画。
师:有没有哪个小组是用火柴摆出的小蚂蚁形状?请你们到幻灯机上来摆一下。
师生总结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
【多种探究方式的选择及多种汇报方式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扩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幻灯片展示多种蚂蚁的图片(白蚁、大头蚁、红蚁、行军蚁、蜜罐蚁)。小組同学观察认识更多的蚂蚁。学生汇报总结出蚂蚁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视频展示蚂蚁王国,了解蚂蚁家族更多的奥秘。
3.探究活动二:观察标本,探究昆虫的共同特征
课件展示大量小动物图片:蝴蝶、蝎子、蜘蛛、青蛙、蜜蜂、蝗虫、螳螂。
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各组交流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4.自由活动:小组合作制作昆虫模型
教师颁发“创造之星”和“优秀团体”奖状。
【这样的评价方式调动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团结合作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5.拓展活动:送蚂蚁回家
(三)教学评价设计
《蚂蚁》的教学评价采取组内互评、组间竞争、教师适时奖励(语言鼓励和贴笑脸磁铁奖励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学生在知识获得与探究积极性的表现及创作成果——昆虫模型,评出最优组员、最优小组、“创造之星”,能够极大地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和探究创造的积极性。
二、教学反思
《蚂蚁》一课的教学,遵循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要求,有效地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了“观察—探究—研讨—制作”的过程,在小组合作中通过自主观察、实验探究、图画分析,了解了蚂蚁和昆虫世界,并通过找蚂蚁和制作昆虫模型,使学生在探究创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探究研讨和动手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这节课最重要的不是学生获得多少蚂蚁的知识,而是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获得知识,体验活动的过程,在引导探究阶段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三、小班教育要素点评
小班化课堂教学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小班化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进行合理的分组。本节课的小组划分,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自愿结合”的原则,每组4人,并对小组内成员的任务进行分工,选好小组长,小组4名同学轮流担任探究实验中的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这样的分组方式使每个小组成员广泛地参与到学习探究活动中去,并在任务轮换中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合作时间。本节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广泛地体现在课前观察蚂蚁、课上利用器材观察蚂蚁、观察昆虫标本、制作昆虫模型等各个环节。教师充分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交流、讨论的时间。
为了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要进行适时的、合理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本节课的评价既有教师对小组进行的语言奖励的评价,也有为小组颁发“创造之星”和“优秀团体”奖状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调动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团结合作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作者单位:东营市实验小学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