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平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一实验小学,滦南 063500)
网络教研是现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的教研模式,是以网络平台为支撑的。农村,作为相对城市而言比较落后的地方,是可以通过网络教研学,在网络平台上与各个地区的普通教师,专家教师,之间沟通学习,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促进了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以教促研,以研带教,构建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学习一体化的知识体系。因此,我们应着眼于当前教学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国家教育局为了使教师与时俱进,更新知识体系,规定每位教师每年都需要参加完成72 个课时的学习任务的继续教育的学习活动。为了使这样的活动很好地,有意义地进行下去,几乎每一个这样的教师学习平台都会设置网络研修任务,在这样的平台上上传自己的优秀教学课程、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和对社会教育的建议等。小组与小组之间,由组长上传一个教学实录视频,供组员评价、研讨等。教学点教师还可以通过观看在线专家讲座、提问辅导老师、与其他学员交流,随时随地进行教学研究。通过这种网络教研模式开展课题研究、校本研修、学术沙龙等教研活动,探索解决新课改中的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学点教师的教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途径。
由中心校各学科组长担任研修组长,具体负责本科组教师研修活动的开展,建立研修QQ 群或微信群,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屏幕分享等方式开展集体备课、教学案例分析、专题研讨、在线学习等教研活动。教师通过这种网络教研方式,抛砖引玉,与其他教师一起解决教学困惑、分享教学经验,而且这种交流学习状态可以持久保持,教学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性地学习,并且可以深入反思和反复研究,不断拓展教研活动的深度。
结合全国、省市教育学会的网站资源,了解当前本学科的前沿信息,共享资源,参与网络研讨活动。教学点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科联盟教研活动,开启学科之门,汲取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拓宽自身专业视野和丰富学识。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是课堂,因此网络教研的核心也是课堂教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是2015后每年都会举办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教师对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每年河北省都会对应举办教学点优课晒课活动,鼓励教学点教师突破地域限制,创新优课。每位晒课老师需要在省平台报名参加晒课,并将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及教学资源上传到相应节点,所展示的优课供其他老师观摩学习和评价。然后由县、市、省三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评审,根据教育部的优课评选标准,评出县级、市级、省级优课。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上课、晒课、评课系列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在2018 年,河北省唐山市共有233 位教学点老师参加晒课,参与率为7.8%,总人数排在全省第11 位,其中42节获得市优,占16.3%,15 节获得省优,仅占6.1%。因此我县教师通过优课晒课活动开展网络教研的积极性有待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能力有待提升。 教学点教师应该抓住这么好的平台机遇,快速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当前,名师工作室开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名校流行起来,他们都开始去成立名师工作室,相应国家教育号召,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资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员提升的目的,培养一批师德高尚、造诣深厚、业务精湛的教师。名师工作室一般都会组织同课异构、下乡支教、课题研究、专题汇报、成果论证等教研活动,教学点教师应该直面这样的挑战与机遇,借此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课题研究能力。
通过数据调查,我们发现实际上教学教师很少有能够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他们因为地区的问题,可以交流的圈子非常窄。而现在网络教研,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这些教学点的教师就可以不出门,行万里路,通过教师论坛、QQ 空间、朋友圈、微博等平台撰写教学反思,分享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案例经验,提出所面临的困惑,最好做到每日一则反思,积极汲取同行优秀的教育经验,日积月累,博采众长。
总而言之,网络教研打破了时空的局限,达到了“同步”交流的目的。同时促进了教师的“学、研、用”的融合。因此,教学点教师要深化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展开教研,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朝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