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欣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国有摩天岭林业总场,广西 兴安 541300)
在摩天岭林场实际施工与建设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观念,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遵循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统一标准,合理地进行公益林的造林与抚育,全面提升整体公益林的创建水平,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摩天岭林场位于广西北部区域,地跨兴安岭的兴安镇、溶江镇、漠川乡、高尚镇以及华江乡等区域,总场位于兴安县城,下辖10个分场。林场所处位置属于中/低山的地貌类型,丘陵为其次,西北区域有越城岭的山脉,东南部分有海洋山脉,湘桂走廊直接贯穿于两个山脉之中,以海拔500~800 m的山峰居多,境内最高峰为协兴分场海拔1418 m的黑雨灵王山,而相对高度200~500 m、坡度16~35°的区域也很多,地形结构较为复杂,沟谷呈现出纵横发展的局面。当地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7.7 ℃,极端最高温度38.5℃,极端最低温度-5.6 ℃,年有效积温为3029.2 ℃,年平均降雨量1813 mm,年相对湿度79%,水热环境有助于林木的良好生长。在林场的境内主要的河流就是漓江,周围有水库,有助于为林场提供水资源。
当地的土壤主要为砂页岩、砂岩以及花岗岩等所组合成为的红壤、黄红壤与黄壤,表层含有较为丰富的有机质,土壤厚度在60~100 cm之间,酸性反应较强。在生态林区,通常土壤厚度为60 cm左右,地势较为陡峭,土壤也很贫瘠。在生态林造林工作中,天然植被主要就是栎类、荷木属以及润楠属,而灌木草本层包括杜鹃、大叶胡枝子、金茅等,人工林中有杉木品种、马尾松品种与毛竹品种等等。
在营造生态公益林之前,需要做好清理工作,为整地工作与幼林生长营造较为良好的环境,全面提升林地清理的工作效果。首先,可以采用带状或是块状的方式进行局部的清理,清除其中的杂草与灌木,在土壤中添加腐殖质,提升肥力。其次,可以采取免耕方式,在造林之前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杂草的消灭,适当地添加腐烂剂,加快植被的分解速度。
通常情况下需要采用穴垦方式进行处理,根据行间距的方式合理调整,在造林之前的冬季合理进行处理,目的是使穴土风化、熟化,有助于预防病虫害问题,提升肥力。在熟化一段时间之后,进行水平带状整地,宽度设定为60 cm,提升整体工作效果。
在生态公益林实际营造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多种树种混交造林处理,正确的培育林分,提升其生长稳定性与林分的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凸显出生态功能,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在多树种混交处理的过程中,应选择速生类型与慢生类型的树种进行混交处理,有助于形成层次分明并且结构稳定的森林植物群落,提升其生态功能性,满足当前的实际造林要求。
结合林地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施加基肥。由于很多林地的肥力较低,适当地施加基肥有助于提升林木的生长效果,首先要施加有机肥,其次为复合肥,最后是磷肥。在基肥施加到穴坑1/3的位置之后,将其与底土合理地混合,使其发酵然后栽植处理,预防基肥发酵伤害树木的根部,充分发挥出相关基肥的积极作用。通常情况下,可以在每株树木穴坑中施加250 g的磷肥,提升造林工作效果。
造林密度的控制应结合造林方式与当地实际情况、生物学特点等予以明确,通常情况下造林密度需要设定为110株/亩左右,如若需要改造林分,应结合覆盖率,设定为80株/亩左右。
在生态公益林实际造林工作中,选择良种壮苗开展处理工作,将营养袋育苗作为主要方式,在苗木栽植之前,应进行检疫处理,保证预防病虫害问题。要求苗木没有机械性的损伤,高度在40 cm左右,地径在4 mm左右。此时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遵循地形与气候的分析原则,正确的开展栽培与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整体林木的栽植效果,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1]。
摩天岭生态公益林抚育,应将割灌除草作为主要方式,设计规模为333.34 hm2,一共有16个林班,38个小班。割灌除草的工作中,由于灌木杂草的高度已经超过了营造林幼树高度,对正常生长会产生直接影响,且林分之下的杂草生长较为旺盛,会与林木的生长相互争水肥,导致幼树的生长效果降低。因此,在实际割灌除草工作中,需要将高度设定为10 cm,确保符合要求。
林分抚育,应当根据具体的工作要求与生态林的建设特点,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全面提升林分抚育工作效果。
在3~10年生幼林抚育工作中,由于属于人工种植与萌芽更新所培育,杉木为主要的林分,林相郁闭,郁闭度为0.3左右,灌木杂草的覆盖度在80%左右。由于杂草很多,灌木杂草的生长高度已经超过了树种幼苗的高度,对幼林的生长产生影响,一些枝叶已经被风雪折断,其中的卫生条件很差,林业的通风透气性也很低,需要进行人工修山修枝抚育,提升林分的生长水平,为林木干材的培育夯实基础[2]。
1年生与3年生的林木,主要是楠木树种与刨花楠树种,很多都是在杉木迹地上面进行造林的更新处理,迹地上面的杉木萌条很多,加之灌木杂草的生长速度很快,覆盖度在81%以上,杂草的高度已经超出了树种高度,对其正常生长产生影响,需要进行合理的抚育处理,达到预期的处理目的。
由于林下杂草的生长较为旺盛,灌木的高度很高,会与树木相互争水肥,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因此需要采用机械设备与人工的方式进行割除处理,尽量的采用割灌割草设备进场处理。同时需要针对萌芽条进行伐除处理,保留树兜上面生长良好的萌芽条,清除灌木杂草与藤条,合理清理林内与周围的灌木、杂草,割根的高度为11 cm以内,保证卫生性。在作业操作期间需要重视珍惜濒危树木的保护,保留一些有生长潜力的幼树以及幼苗,确保针对林分的密度以及结构进行调整,并保证林业中物种的多样性[3]。
结合病虫害防治要求、防火要求、环境保护要求等,通过堆集方式、平铺方式以及运出方式等开展处理工作。在修山杂灌以及杂草实际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平铺在林地的空隙位置,加快枯落物的分解速度,提升土壤的肥力,保证为林木的良好生长创建条件[4]。
应根据作业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方案,遵循节约成本的原则。在此次割灌除草作业道设计期间,需要将其长度设定为9 km,宽度为2 m,清除2 m之内的树木,保证视线符合要求,全面提升各方面工作水平。
为了明确抚育工作效果,在抚育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林分类型,合理设置方形固定样地10个左右,每个面积在0.7亩左右。在每个固定样地的周围,需要设置2个的大小对等对照样地,每年秋天进行1次调查,全面了解平均胸径、树木高度与郁闭度等。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合理的森林抚育方式开展工作,有助于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增强其水土保持能力,预防自然灾害问题,为人们提供较多的财富,提升林分的生长质量,改善森林生态系统,预防水土流失问题,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5,6]。
在生态公益林造林与抚育过程中,应树立正确观念,遵循科学化的原则,编制较为完善的造林计划方案,充分发挥相关造林技术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还需正确实施抚育管理工作,将抚育技术正确应用在日常管理的工作中,预防病虫害问题,合理进行杂灌的去除处理,加快林木的生长速度,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