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环境下会计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

2019-11-29 00:27彭翠珍
时代经贸 2019年29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会计专业应用型

彭翠珍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各类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如“财务共享”“业财一体化”及数据处理等,大大简化了会计人员数据录入、计算等繁琐工作,减少基础核算会计的人工,基础的会计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高校如何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掌握新技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不同的会计发展阶段人才培养的模式

会计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分别是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在这三个阶段中会计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各有不同。

(一)古代会计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古代会计中,由于原始社会形态的改变和文字没有出现,出现了私有财产,人们会以多种方式记录经济活动中数量关系发生的变化,例如,实物、绘画、结绳、刻契。在古代会计发展的后期,会计人员借助算盘进行单式记账。在这个时期,并没有专门培养会计人员的机构场所,对会计人才培养主要是采用师傅带徒弟式的手把手教授,传授会计知识依靠看、做,传统会计技术多为口头传授,教授的内容如记账方法与技术全靠账房先生自己摸索和总结,教育系统和教育渠道不统一。

(二)近代会计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近代会计中,会计的发展由单式记账方法向复式记账方法转变。会计人员不仅要完成记账和算账的简单操作,还要能够进行简单的报表编制和审查。为了跟上会计行业的发展,会计人员必须学习、研究资产的估价方法和相关理论,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合理的运算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而此时的会计发展中出现了独立的学院开始开设会计课程,其中包括了“商业算数”“珠算”“商业簿记”“银行簿记”等课程,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的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三)现代会计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现代会计中,经济活动和科学技术的提高对会计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计算机在会计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一些专门的会计软件产生,会计工作的效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范围的扩大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提高上。这时要求会计人员要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合理编制账簿,同时要学会使用一些会计电算化软件来处理会计工作。此阶段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已逐渐趋于成熟,开设有会计专业的高校十分广泛,相关课程也涉及到会计理论及实践操作部分。

二、人工智能环境下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会计”的发展,使许多从事基础繁琐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得以解放,但同时也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基础型的会计人才转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也对各应用型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未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目标还是培养“基础型”会计人才,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或管理会计人才。传统的应用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是培养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从事出纳、会计助理、会计核算、主办会计或会计主管工作,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基础型人才。在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应用型高校应培养的会计人员应当同时具备较高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仅仅依靠基础型的会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能够透视系统带来的管理效果、评估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灵活性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应用型高校会计教育培养模式大致雷同,培养的目标虽不一致,但是在具体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各高校差别并不是很大。实践教学环节也有课程重复,造成了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在课程架构上,以基础的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体系为主体,即使是实践课程如会计电算化,也只是停留在会计软件基础操作,在分析、管理方面的课程深度与宽度极其缺乏,不注重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弱化了会计职业判断力与决策支持力。很多应用型高校开展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非常的少,学生没有得到系统的学习,将无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

(三)重知识轻能力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判断力。但是目前在应用型高校的会计学教育中,大多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过于依赖课本,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部分高校开设的实践操作课程仅停留在一些系统的操作方面,缺乏创新。现有的培养模式侧重于传授和吸收,忽视知识的实践与应用,长此以往,将不利于锻炼和开发学生的判断力和创新能力。

三、人工智能环境下会计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一)调整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因此,有必要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实现跨学科和跨职能的整合、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和管理型会计人才,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相关商业知识的。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其他学科知识。在新的环境下需要掌握财务共享、数据分析以及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等现代技术,还要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有能力进行风险管理、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和做出对企业有利的决策。同时,可以进行学科复合,例如,与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学科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的通用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的经济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工智能时代应以培养具有管理会计意识,知财务、会管理、善沟通、讲诚信的创新型与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二)面向需求优化课程设置

要想适应人工智能这一大环境,不仅要完善体系、优化课程,还要注重对传统会计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改革。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配套教材,新型的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增加一些适应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新技术课程、复合型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人文素养和方法论等方面的教育;对会计专业的知识进行重新调整,比如摒除掉过于守旧的理论课程,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进行有效的融合,提高管理会计在课程中的地位,扩大占比份额,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分层级教育管理。

(三)改革教学方法

人工智能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能力,还要求会计人员有良好的洞察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能够从数据中找出主要矛盾,发现本质问题,从而根据自己的创新能力,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传统的课堂都是以老师面对面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讲授的内容,学生积极性不高,这种填塞式的教学模式没有重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忽略了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结合人工智能发展的特点,改革教学方式。在对复合型和管理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用型高校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财务机器人专家参加实践教学工作,为学生教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务案例;或者在实训和实践课程应尽可能地在真实工作场景中以真实案例授课,应结合财务专业平台多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通过虚拟全仿真环境提供的业务流程、业务数据等信息锻炼学生的自我判断和决策能力,增强学生的随机应变、沟通互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需要的职业基本素质。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人工智能的产生对会计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直接面向社会输出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来说,必须对接社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打造真正适合本校校情、学生学情的会计学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会计专业应用型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素养提升策略思考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