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的教育实践探析

2019-11-28 07:50张华卿
丝路视野 2019年17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非遗进校园

张华卿

摘 要:“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对传统文化来说可以得到更好的弘扬和传承,也可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和建设。本文从“非遗”项目引进校园、进入课堂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非遗”项目教育实践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的教育实践路径。

关键词:“非遗”项目 进校园 入课堂 重要性 教育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非遗”,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源泉。为了更加深入地推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现阶段逐渐在校园和课堂中得到普及和推广。本文就“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的教育实践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有所助益。

一、“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的重要意义

“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有利于学生增强保护“非遗”文化的意识。多年的实践表明校园和课堂是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项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不仅可以帮助广大的青少年学生增强对“非遗”的认识和了解,还可以提高其对“非遗”的保护意识,推进“非遗”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发扬。而事实上,“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实现“非遗”保护与青少年文化教育的有机衔接,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近距离地接触、熟悉“非遗”文化,认识保护其的重要意义,增强他们对中国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瑰宝的保护意识。

二、“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的现状分析

(一)部分学校认识不到位

一些学校所在的相关教育部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入课堂这一教育实践并没有达成高度的共识,甚至于有些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或者说是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尽管一些学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校园和课堂教学中,但绝大多数工作往往只是表面上的,甚至也仅仅作为选修课,这就导致很多学校引入“非遗”文化的工作缺乏耐性,一些学校甚至开始出现了放弃的征兆,逐渐失去了最初的热情和主动性。

(二)实施方式流于形式

就“非遗”进校园、入课堂的具体实施现状来看,虽然大部分学校得到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支持和帮助,在学校课堂中开展教学,开设传统文化知识性讲座、不定期地组织参观“非遗”宣传展示展演,通过图文并茂的“非遗”展板了解非遗知识,还有的学校与“非遗”传承人合作一起设立了教学传承基地,不定期组织传承人进入学校,在课堂上讲授“非遗”项目发展历史知识与制作技艺,但大多数时候是短暂性的热度,之后大多出于经费、人员、场地等各种因素不能够有效持续地开展,最后都会不了了之。

(三)教学资源不够充足

从当下对“非遗”项目的认知来看,有不少学校、相关部门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缺乏一定的深入了解,甚至于有些人的认识存在着偏差。这就导致在“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的过程中,没有对“非遗”项目系统的分析与进行筛选,对“非遗”项目的具体内容也一知半解,这样根本就达不到最初让学生增加了解,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三、“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的现实路径

(一)明确引入的“非遗”项目

将具有彰显地域文化特点的“非遗”项目,作为向广大学生传播与传承的首选,制定合理的“非遗”进校园、入课堂的课程内容,具有一定学习价值。比如丹东地区文化历史悠久,且是多民族聚居地区,通过从不同的民族文化中选取具有地域特色、且文化底蕴浓厚的“非遗”项目,如国家级的“丹东朝鲜族花甲礼”、省级的“凤城满族荷包”“丹东面塑”、市级的“丹东剪纸”等非遗项目,以不同的教学模式向学生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历史发展以及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魅力。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增强青少年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二)营造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

校园“非遗”文化氛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传承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在校园中、课堂上张贴保护“非遗”文化宣传标语,利用黑板報、文化栏以及其他班级文化等宣传阵地来加强对“非遗”项目的介绍和宣传,提高学生们参加学习的自觉性与热情,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们的“非遗”文化素养与保护意识。

(三)利用多元的“非遗”教学形式

要想推进“非遗”项目顺利地进入校园和课堂教学教育实践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元的“非遗”教学形式,寻找传统文化最能与时尚流行因素相融合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讲述教学、视频教学,邀请“非遗”传承人在课堂上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与指导,学生们可以自己动手完成制作非遗作品,让学生在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中真正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遗”进校园、入课堂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学校作为传承和保护“非遗”的关键场所,应大力推进这项工作,明确引入的“非遗”文化项目,营造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利用多元的“非遗”教学形式,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与传承,都具有深远的保护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莲花,张域.基于“非遗”项目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分析与探讨[J].职业教育,2018(06):29—30.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非遗进校园
我想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