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视域下幼儿园科技小制作活动开展的探究

2019-11-28 14:22韩春华杨甜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7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有效策略

韩春华 杨甜

摘 要:幼儿阶段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启蒙阶段。为此,幼儿园多采用探究的方式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科技小制作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小小分支,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积极探索世界等方面不容忽视。为此,幼儿园在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中,通过充分发动幼儿、重视制作内容、巧用材料、多种方法、注重层次等方式,能有效激发和发展幼儿持续深入探索科学的兴趣与动力,有利于幼儿探究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幼儿良好科学态度的形成,并为幼儿科学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技小制作;有效策略

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0年11月25日对外发布第8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称,“十一五”期间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升,2010年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3.27%。但同时近97%中国公民不具基本科学素养。结果表明,如今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相当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公民具备的科学素养程度。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建设者,其科学素养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国家经济发展,乃至于国家整体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这既是科学的需要,更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公民奠定基础。为此,为了更好的实现我国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作为未来国家主人的幼儿,在幼儿时期提高其科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教育是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以提高幼儿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相关活动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之一。

一、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的涵义至今无统一的说法。美国学者米勒認为,科学素养是社会公众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理解科学技术的能力,包括对科学知识、科学本质的理解,科技对社会影响的了解以及科学的应用等问题[2]。国内有学者认为,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对科学知识、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了解程度[3]。幼儿的科学素养是指幼儿对最基础的科学知识的感知,对最基础科学研究方法的体验并以此对幼儿产生科学意识的影响的程度。幼儿阶段科学素养的培养主要倾向于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科学态度的引导以及科学概念的自我形成[4]。幼儿园在开展科学教育时多采用探究式的教育方式。科技小制作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小小分支,既能让孩子在制作中玩得兴趣盎然,感受到制作的快乐,也能在制作过程中习得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动手制作等技能,同时为每位幼儿提供了创造的机会。科技小制作对幼儿而言,就是一种发明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二、幼儿科技小制作的含义及特点

(一)幼儿科技小制作的含义

幼儿科技小制作就是幼儿学习利用一些简单工具,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组合,制作具有科技内涵,在操作中体现科学现象的物品。在科技小制作中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幼儿拥有一双灵巧的手,并养成“动手做”的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因此,只要在制作过程中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制作出来的,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培养幼儿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能力的制作,都属于科技制作。

(二)幼儿科技小制作的特点

科技制作可以分为高科技制作和低科技制作。幼儿园的科技制作属于中低科技制作。所谓低科技制作就是教师提前准备一些材料,这些材料主要来源于我们的身边,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些看上去没有用的废旧物品。如可乐罐、饮料瓶、包装盒等,让幼儿通过这些材料来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科技作品;也可以用教师提供的半成品,幼儿通过观察探索来完成目标任务的制作过程。

幼儿科技小制作的特点在于它含有科技,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材料贴近幼儿生活比较好找,加工特别容易,幼儿能够独立完成等,特别适合于幼儿。如有趣的不倒翁,可收集塑料蛋形糖盒,因其结构是分两截插合在一起的,可以合拢,也可以打开,便于幼儿操作并观察。这样既能够培养幼儿的创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也可以让幼儿获得直接的感受经验。教师可适当启发幼儿,创作出质量较高的小制作。用橡皮泥、彩泥等捏成的小泥人,这不算是科技小制作。因为没有利用任何工具,即使做的再好看,它也只能算是手工艺品。

三、培养幼儿科技小制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发动幼儿,主动探索

在活动中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让幼儿在活动中逐渐的自我进行探索。在活动中要体现“动”字,要考虑到能够让幼儿充分参与其中,有主动探索的欲望,亲自动手操作。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在活动中起到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如幼儿在制作动力橡皮筋船时,通过仔细观察、讨论、动手操作和一系列设计过程来体现这个“动”字;幼儿也愿意花时间去探索不同的方法让橡皮筋转动起来,这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改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重视内容,充满趣味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科技小制作活动的主题、内容或形式力求新颖、独特、有吸引力。展示各种有趣的小产品模型,开展科技小制作竞争的主题活动等。这样也会让幼儿有竞争意识。幼儿用他们的双手和大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科技小产品。老师也可以组织比赛,既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也可在其他活动中。如制作会发射的小火箭,教师可以制作出一个成品,演示发射小火箭,引起幼儿的制作兴趣,让幼儿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小火箭,在班里进行一场比赛,看谁做出来的小火箭可以发射的更远。这其中就突出一个趣字,这样的主题活动才会让幼儿对各种新奇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充满情趣。

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趣味性。小制作的目的是激发孩子们探索和玩耍的兴趣,而不仅仅是为了制作而制作。所以,在活动开展前,要充分考虑趣味性原则。如制作“会跑的小汽车”,孩子们感受到了小车前进需要动力驱动的道理,也知道了小车是由车身、车轮、车轴等部件构成的。课后幼儿仍然喜欢在科技区中继续探索尝试,发现了不同材料会使小车行走的距离不一样,其原因是不同材料对小车的阻力不同,进而影响了小车向前运动的距离。这样的探索过程必须是连续的,才能使幼儿的兴趣得到持续,在进一步的探索中,知识和技能目标也得到升华。

(三)巧用材料,凸显主题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中教师应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科技小制作的关键在于材料,合适的材料可以使科技小制作变得简单,让孩子们能够在活动中充分运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并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不合适的材料让幼儿无从下手。合适的材料,首先要求材料要实用,易取材、低价值、易制作,材料丰富多样且多来源于生活;其次要求凸显主题。运用材料不是将材料简单的堆砌,而是运用最能体现制作要求和内容的材料。比如在“有趣的不倒翁”的活动中,有的老师为了使制作的成果更具观赏性,让幼儿在制作不倒翁的同时要求装饰得更漂亮一些,增加了一些如彩色卡纸、皱纹纸、蜡笔等装饰性材料。这样反而导致幼儿在活动中被这些外部美观的装饰材料所吸引,而对探索不倒翁不倒的原理失去应有的兴趣,造成避重就轻的结局。

(四)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小制作事半功倍。幼儿园常用的比较适用于科技小制作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观察法。观察是一切科学活动的基础。观察法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眼、耳、嘴等感觉器官,通过看听、闻、尝、触等感知和知觉开展科学学习的方法。[5]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当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步骤时,教师通过示范制作过程,引导幼儿在直观、清晰观察的基础上了解制作步骤和制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如大班制作“传声筒”时,教师先示范制作出一个传声筒的过程。其中,要注意尽量使用较长的棉线,在相互通話时,棉线要拉直。因为,棉线越长,声音才能传得越远。棉线拉得越直,声音才能听得越清晰。当声音受到阻碍时,就不能继续传播。在幼儿对事物的直接观察中,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运用感觉器官探索周围世界得能力。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形式。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中教师应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在教师创设的趣味性特别强的环境中进行的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制作技巧,获取科学知识,提高制作技能,完成自己的科学小制作。例如,可以组织“毛毛虫大赛”。首先让幼儿用长十厘米,宽一厘米的纸折成五格,然后每人准备用吸管吹毛毛虫的身体,首先到达终点的获胜。由于吸管吹出的气流吹到毛毛虫的身体上以后,使毛毛虫的身体不断向前伸展。这样毛毛虫在吹动的过程中就向前爬起来。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气流对毛毛虫推动作用。游戏法可以贯彻落实在集体活动中,或者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取知识以及技能,并运用到实际生活科技小制作中。

(3)探索法。好奇、好动、好探索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探究,在做中学,玩中学,不断积累经验,逐步的建构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为此,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感官感知、亲身体验和个人尝试的过程发现事物的原因和内在联系。把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学习活动,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努力解决未知的问题[6]。例如,制作“传声筒”的活动中,教师还可以事先准备毛线、铁丝、纸杯、纸盘等材料。幼儿通过尝试不同材质的物品制作成的传声筒,在传声的效果上有何区别。进而探索归纳出结论,毛线的传导声音的效果比铁丝要强。纸杯具有收纳功能,比纸盘作为传声筒的效果要强。根据以上实验原理,使幼儿初步感知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制作科技小产品的经验都来自幼儿生活,幼儿通过看一看、玩一玩、讲一讲、找一找等方式,对科技小制作产生兴趣,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变废为宝的过程也会让幼儿惊讶,在感受到小制作的浓厚乐趣中,潜在的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五)着眼小处,体现层次

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制作内容以及制作方法、制作过程。选择科技小制作应该从小处着手,贴近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制作工作要容易获得材料,制作过程要简单,适合幼儿操作和使用,所需的工具少,难度要适当,不仅要让幼儿有兴趣,而且要尽可能让幼儿完成。这样既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又能让幼儿收获完成作品时的自豪感。如幼儿经常使用的纸杯,一般情况下只是用纸杯来喝水,并不知道这其中蕴含的小发明。老师可以提出问题,怎样让纸杯会走路呢?这样一定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雀跃不已。引导幼儿在日常观察中积极思考,捕捉生活中的动态信息,关注身边的现象,不随意放弃任何小细节,不拒绝任何小成功,逐步开阔幼儿的视野。

总之,幼儿园在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中通过充分发动幼儿,重视制作内容,巧用生活材料,尝试多种方法,注重层次递进等途径,并在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与持续推进性原则的基础上,激发、保持并发展幼儿持续深入探索科学的兴趣与动力,使之成为幼儿探究意识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为幼儿科学态度的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科学素养[D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7%91%E5%AD%A6%E7%B4%A0%E5%85%BB/1714409?fr=aladdin.

[2] 张国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7(02):94-97.

[3] 骆仲怡.幼儿科学素养和学习品质培养探究[J].青海教育,2016(09):49-50.

[4] 刘蕙.科学素养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科学实训室建设[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1):49-53.

[5] 郦燕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6] 朱仁娟.幼儿园科技小制作有效活动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271-272.

作者简介:韩春华(1978- ),女,回族,宁夏吴忠人,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有效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开设物理学史对高校师范生科学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