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风波

2019-11-28 07:20:32董颖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艺术幼儿园
幼儿100 2019年30期
关键词:电影票座位黏土

文/董颖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艺术幼儿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基于《指南》,并在课程游戏化精神的引领下,我们重新审视幼儿园的“游戏”,如何认识“游戏”,游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作用,什么样的游戏才对幼儿的发展有意义,都是需要重新认识及厘清的问题。正确的游戏观需要我们把属于幼儿的游戏还给幼儿,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学习,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学习。因此,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我们从小班的“娃娃家”“菜场”到中班的“蛋糕房”“珠宝店”,每天的游戏时间,便是孩子们最翘首企盼的时刻。中班下学期,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不断增加,我们的游戏也在不断深入地开展中……

游戏的缘起

果果的妈妈是服装设计系的老师,前段时间在大报恩寺举行的南艺520设计院毕业演出中,果果对毕业展进行了参观和体验。通过现场观看,果果被这场“视觉盛宴”深深地震撼了,第二天,她特别兴奋地告诉老师,“我昨天去看妈妈指导的时装秀啦!他们的衣服好漂亮啊!”因此,在当天的娃娃家游戏中,果果带着小伙伴们一起,开始了幼儿心中的T台秀表演游戏。小“模特”们从舞台搭建到服装选择,从设计动作到挑选音乐,当他们在T台上真正走起来时,不知不觉吸引了许多“小观众”。观众们陆续找座位坐下,可是问题来了……

“座位”太挤了怎么办?

苒苒带着“宝宝”和好朋友孙令仪一起来看表演,她们坐在一个大轮胎里,还没看一会儿,孙令仪就抱怨道:“我觉得好挤呀!”张初苒说:“那我再推一个。”一旁的吴昊天也学着她们放了一个轮胎。

由此可见,“看表演”所导致的座位问题引发了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幼儿迁移已有的游戏经验,不仅能用“以物代物”的方法,让自己和同伴一起看“表演”,还尝试大胆动脑筋解决“座位”太挤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得到同伴的认可,说明幼儿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空间不够怎么办?

越来越多的幼儿被演出吸引,他们也想来看表演,这可不好办了,轮胎不够了,小小的走廊顿时被轮胎堵得水泄不通。大萌只好找来一个小奶粉罐,孤零零地坐在角落里。这时,陈瑞泽和知一搬来了小椅子,说:“轮胎又大又重,我们还是坐我们的椅子吧!”其他幼儿也模仿他们,搬来了小椅子,一起看节目。

在幼儿看表演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告诉幼儿轮胎是否合适做“座椅”,而是给幼儿足够的时间、空间,给予幼儿真正的自主,让幼儿去感知、体验、调整。《纲要》中提出,“教师要做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在追随、观察幼儿的游戏中,我们看到幼儿远比我们想象中要更有智慧,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体验,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利用物体和道具进行游戏。

电影票的诞生

这天,T台表演又开始了,但下面的“小观众”吵起来了。

果果对满满说:“这是我的座位。”

满满说:“我看到这个位置没有人我就坐了。”

果果说:“我刚才去买爆米花了。”

满满:“那你再搬个椅子吧!”

果果(快要哭的表情):“你去搬!这是我的。”

这里的问题还没解决,一旁的豆豆和芝麻又吵起来。

豆豆:“你别挤了,这里没有位置了。”

芝麻:“可我也想看。”

豆豆:“你不能坐这里,这里是过道。”

芝麻:“我就要坐!”

芝麻搬着个椅子和豆豆争执着,但豆豆就是用脚抵着,不让芝麻坐,这时,陶炫伊跑来和老师告状:“老师,我们的节目表演不了啦!”老师:“那怎么办呢?”陶炫伊说:“我们还是买票吧,有票的小朋友才能进来看表演。”

第一次尝试画电影票

虽然孩子们有拿电影票进场看表演的经验,但是很明显经验不足。小观众们拿着电影票说:“我坐在哪里啊?”“今天看的是什么节目?”“我要看的是击剑表演。”老师提议:“我们来看看真正的电影票上到底有什么?”

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知道电影票上有二维码,有几号厅,还有座位号和电影的内容。

接下来,我们就要设计属于自己的电影票了。《指南》中提出,“4~5岁的幼儿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观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师,我们的引导能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提升游戏水平,让游戏持续下去,使幼儿学会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才能促进幼儿不断发展,学习不断深入。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因而幼儿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幼儿实际发生的行为及其情境,借助《指南》,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感受其变化和发展,让自己的教育策略更为有效。

第二次画电影票

在观看过现实的电影票后,幼儿也用纸画了自己的电影票,上面有座位号,有二维码,有演出的内容。本以为“观众们”可以安心看表演了,结果龙龙却跑来抱怨:“老师,我的电影票都破了。”是呀,用纸做的电影票确实很容易坏,而幼儿游戏经常要用到电影票,怎么办呢?游戏结束后,老师带着大家讨论,“如何能让电影票重复使用?”“可以用什么样的东西做电影票才不容易坏呢?”

满满说:“用布!”

师:“除了布,还可以用什么?”

芝麻:“还可以用硬卡纸。”

果果说:“黏土。”

师:“黏土可以吗?”

鼎鼎说:“好像太软了,不可以。”

纳入标准:①3岁≤年龄≤12岁;②符合中华眼科学会斜视弱视学组(2011)中的弱视诊断标准[3]: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4~5岁≤0.5,6~12岁≤0.7),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③诊断为屈光参差性弱视[需具备相关危险因素如双眼远视性球镜度数相差1.50 D和(或)柱镜度数相差1.00 D[3]];④能配合本研究的各项检查;⑤未戴镜矫正,且以往未进行过弱视训练;⑥患儿监护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师:“等黏土硬了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在具体运用电影票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到物体性质的不同,会对使用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循环使用,我们的电影票一定要是比较硬或者不容易损坏的,根据这样的要求,幼儿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筛选出黏土、布、硬卡纸,在探究、接触事物的过程中认识周围事物。

第三次画电影票

幼儿跃跃欲试,用硬卡纸、布、黏土这些不容易损坏的材料制作了不同的电影票。《指南》中提出,“4~5岁的幼儿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往往让幼儿的自信心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接过幼儿抛过来的球”,当我们真正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观察与识别,我们才能够给予材料的支持、信息的支持,才能够引发幼儿真正地深入学习。

座位到底怎么坐?

有了“电影票”,孩子们都能凭票入场了,没有座位票的幼儿自然得等到下一场才能进来。但今天的小观众似乎不太明白到底如何根据电影票找到自己的座位,等到演出开始朵朵都没有找到她的座位。游戏结束后,老师再次引导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王圣喆说:“可以在座位上贴个标志。”

师:“什么样的标志?”

甜甜说:“就是写数字啊,电影院的座位上都是有数字的。”

师:“可以写在哪里呢?”

乐乐说:“就是写在纸上贴在座位上,这样他们就不会找不到了。”

游戏开始了,果然,孩子们在地上贴上了数字,座位上也有数字。但是有的“观众”并不理解这些数字的意思,一旁的检票员提醒到,“地上的数字代表几排,快点看好座位号坐下来,我们的演出马上就要开始啦!”“小观众”们这才恍然大悟,马上坐下来看表演了。

在一次又一次修正电影票的过程中,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到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根据电影票上的数字,孩子们自主找到自己的座位。而在不断探索、绘画电影票的过程中,幼儿有许多失败的经历,但他们没有放弃,这也体现了他们积极主动、好奇探究的重要学习品质。作为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进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全班居然有一半以上的幼儿已经会写简单的数字,如1~8等,看来他们在游戏中已经学会了相互模仿并进行记录。

游戏的开展,让幼儿每一天都有收获,同时,也让作为教师的我们深深体会到,游戏中的教师该做什么?需要做什么?我们既需要持续分析游戏的价值,判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在游戏中与幼儿共同发现问题,寻找游戏推进的线索,并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适宜、有效的策略,材料的支持,信息的支持,问题的讨论,经验的分享等,这些都会助燃幼儿快乐地自主游戏。而游戏中的教师,只有给予幼儿足够的信任、肯定,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空间,等待幼儿慢慢来,我们才能收获一路芬芳。

猜你喜欢
电影票座位黏土
换座位
哈哈画报(2022年5期)2022-07-11 05:57:42
买电影票,别再抢最后一排了
科学大众(2021年8期)2021-07-20 07:39:04
不一般的黏土插画
巴士上的座位
黏土多肉植物
报纸“黏土”等
好孩子画报(2018年1期)2018-04-14 02:04:16
买电影票
撕电影票
一起读吧
换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