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华 卢宇虹(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主要目的在于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生动力,更加充分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个体的影响和作用,实现教育者对教育工作拥有饱满热情的工作态度和自信的成就感,提升教育者内心的职业幸福指数;同时从思想上去启迪受教育者的主观感受和体会,进而让受教育者能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达到精神层面的主观享受及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快乐感和满足感,从而真切地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幸福,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整体性的系统了解和分析,来进一步明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深刻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内涵。理论是思想之源,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必须从理论基础出发,追溯其源。其中,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伦理学中的“德福一致”原则,是其最为主要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包括个人和社会所产生的积极的作用或效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个人及群体产生作用表现为个体性功能,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表现为社会性功能。陈万柏、张耀灿所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将个体性功能定义为:“个体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和现实性的影响,表现为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1](P58)可见,个体性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主体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功能,是本体性的功能。而社会性功能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这个客体所产生的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的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是宏观层面的作用和影响。社会性功能的实现依赖于个体性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每一个个体的人,其目的也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社会性功能的实现必须要依赖于个体性功能的作用和外化。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对“个体的发展”这个桥梁来进一步影响和带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性功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个体享用功能涉及更高层次的个体性功能,是衡量个体性功能是否达标的重要依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即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可使每个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2](P64)个体享用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所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功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全面小康既包括物质生活的“全面小康”,又包括精神生活的“全面小康”。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只是学习内容的一个传送和转达,更要注重的是对受教育者精神、思想道德层面的一个启发式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就是通过对教育对象进行启发式的教育从而让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以激发个体追求更高水平的动机,最终达到个体享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
第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也是个人发展的最高境界和层次。马克思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共产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充分表明人的发展不仅仅只是对物质的需要和满足,更重要的是对精神的追求和向往。判断一个个体是否实现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要把是否实现精神层面的需求和享受作为其衡量的指标。同时,在对精神生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马克思不仅注重对精神活动的创造,更加重视对精神生活进行享受,在个体的精神层面达到理想的境界,这样才会促进人精神层面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曾以音乐为例形象地指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3](P98)意味着,如果原本一个对音乐不懂和丝毫没有兴趣的人是无法欣赏和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和精神上的享受。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的物质需求都难以满足,何以谈精神需求;或者一个人从小就没有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那他同样无法感受和体会人世间存在的真善美,更无法去谈精神层面的享受和其能带来的内在修养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就是个体的人,通过对人的成长要素的进一步研究,找出其全面发展所需条件以及精神层面的发展需要,以此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第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指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五种需要是根据人的动机来划分的,并且是一种递进的关系,一种需要的满足会引发更高级别需要的产生,由此达到最终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时常可见,信仰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往往都是哪怕输得身体也要赢得灵魂,为此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马斯洛强调“动机的层次发展原理只是一般的模式。在实际生活中,动机的层次发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外是很常见的。”[4](P50)由此,马斯洛提出了超越性动机,一方面解释这种超越生命赢得灵魂的现实,另一方面,重在研究人的超越性动机在实现个人价值中所起到的作用和自我实现的路径分析。而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这种动机可以给人带来精神层面的愉悦和由此产生的幸福感,不仅在心理上获得平静、怡然自得,也在生理需求中得到满足,让你不仅能够享受过程的喜悦,而且能够最终体验成功的幸福。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也离不开物质基础的丰富,也是不断递进的过程,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有不同的追求层次,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相对来说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追求,是追求精神层面的一种理想状态,即通过“自我实现”达到自我的超越,最终实现完美人格。
第三,伦理学中的“德福一致”原则。伦理学中所谓的“德福一致”原则是指人的道德水平和幸福的获取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从个人角度出发,如果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较高,相应地就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的生活氛围,在社会生活中会感到幸福感十足;相反,如果一个人道德素质低下,那么在社会中会遭到别人的冷眼,进而就会影响到内心的幸福感。从社会角度出发,德性的生活以及自身对道德的自律会推动社会的进步,会营造和谐友善的社会氛围,相反则会导致社会的退步。先秦儒家把在幸福感理性指导下的“三纲五常”作为其“德福一致”的表现,在内省的同时兼顾国家和社会,可谓之“天人合一”,以此看作是获得幸福的途径。所以,要通过培养人的理性思考能力,让人们对德性的生活有所追求,发现善良的美好,进而加强自身道德的修养,追求德福兼备的人生态度。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人精神层面的正确价值取向,教育者要重视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层面的修养,在实践教学中感到良好道德素质所带来的精神层面的愉悦和由此产生的幸福感,使受教育者感到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快乐和满足。所以说,个体享用功能发挥的过程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达到“德福一致”的终极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的理论依据对于实现个体享用功能有一定的吸收和借鉴作用,并为实现个体享用功能提供观察的角度、思考的方法和解释的依据,是整篇文章的理论奠基者,对于指导实践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网络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程度日益加深,渗透与反渗透斗争尖锐复杂,对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影响颇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青年学生的主观参与感和愿望以及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问题尤为重要,如何进一步把握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实现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找出问题所在,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关键。
第一,教育者个人所固有的理念思维及特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者作为言传身教的师者,在教学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把其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渗入到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关于人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政治教育等方面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塑造青年学生的道德品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掌舵者,带领青年学生扬帆起航,驶向成功的彼岸。二是教育者自身的魅力和特质也是影响教育对象能否实现个体享用功能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是判断个体价值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个体价值的实现得益于教师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培养和形成。教育者作为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一方,要把握好施教的方向,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教育艺术加深对受教育者个体享用的促成。三是教育者对青年学生思想变化规律的把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尤为重要。如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及青年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规律发展态势把握不够,滞后于青年学生的思想发展和变化,对青年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了解不足,就很难激发出受教育者对知识的渴求和向往,内在的需求动力就会不足。由此可见,教育者自身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存在重要影响,教育者对个体享用功能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教育的最终达成度是否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
第二,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单调,且针对性不强,教育者没有把握好受教育者真实的内在需求,难以吸引教育对象去主动参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育者宣传和讲授理论知识是其主要的方式方法,由于理论灌输过于枯燥,缺少一定的感染力和亲和力,难以激发教育对象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实际参与程度不高,也无法满足教育对象对知识的渴求和需要,教育对象从中无法体会到满足感和愉悦感,则进一步导致个体享用功能实现受阻。二是教育者的教育切合度不高,没有切中教育对象的实际诉求,导致其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效果欠佳。教育者只是机械地进行知识的传送和转达,没有从受教育者的需求出发从根本上满足受教育者的主观诉求和愿望;而对于受教育者来说,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以加快教育对象对所学知识的内化理解,以此实现个体在主观上的个体享用。三是教育载体的开发和运用有待于加强,教育者要针对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寻找更适用能实现个体享用性的教育载体。当前灌输法仍然是最为主要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样容易忽视从内在去启发教育对象,也容易忽视个体的主观愿望和获得感,难以满足教育对象内心的满足感和精神层面的享受,所以,教育者应重视对教育载体的择用。
第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疏于交流互动,在思想上不够贴近学生和了解学生,人文关怀欠佳。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尊重和热爱是教育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一部分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了解不够深入细致。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专门教化人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实践活动,教育者在实践过程中要让受教育者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幸福,就必须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尊重其内心世界,关爱教育对象,了解受教育者的真实诉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这一过程的主体,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当前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日渐疏远,课后更是几乎零沟通,缺少心与心之间的交流,这样很难实现受教育者的主观参与感和愿望,更是难以促进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二是在当前教育实践中,往往存在受教育者被边缘化,在教学中容易出现被忽视和冷落的现象,容易出现有些教育者为追求其教学总体质量而忽视或照顾得不够周全这一现象,这都将阻碍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教育者要最大限度去引导青年学生达成思想层面的共识,密切联系学生,理顺学生的情绪,及时主动为学生释疑解惑,把学生切实关心的问题作为教学重点,以期进一步实现个体享用功能。
正如马克思指出“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了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5](P961)可以看出,人因为具有自我意识和内心世界而与其它种类具有本质的区别。教育对象作为一个个体的人,首先是具有自我意识的,也相应有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人与其他种类无法比拟的,也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的特性。
一方面,教育对象自身个体享用功能实现的内在动力不足。首先,表现为当代青年学生缺乏自我意识培育,容易形成“自我中心论”。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人特有的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要从教育对象自身出发,找寻其固有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培育其发展是把人作为工作对象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其次,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注重社会性培养为主要工作方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教育对象只是机械地接受教育教学内容的灌输,这样做严重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发挥。当代青年学生的自我意识迷离导致自我意识的结构性缺失,表现为个人及周边环境对利益的注重和对社会责任感的疏离,主要表现为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偏颇。目前,多数青年学生无法全面、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省,在社会中没有形成正确的定位;同时对自己设置关卡,难以超越自身,因而很难达到自我的统合。所以,加强对教育对象自我意识的培育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教育对象自身心理上缺少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深切体会。首先,当代青年学生作为年轻一代的新生力量,其肩上担负着国家和民族的重担,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对内心的一种体验和由此带来的享受就会影响其实现真正的个体享用。其次,个体对道德的需要是通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到的。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只是一味地对所学知识全盘接受,缺乏深层次的理解,甚至在心理上存在不太认同和有疑问的状态,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难谈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的内化。最后,由于当前经济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网络世界又是青年学生的主要阵地,其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网络媒体的一些非良性宣传,从而使青年学生忽视了自己真正的需要,失去了主体性的一面,导致在行为上脱离正轨,且与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相悖,难以接受正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难以实现个体享用。所以说,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动力有必要对个体的思想认知和心理活动进行梳理,使教育对象实实在在感受由此带来的满足感和实际体验,进一步对其行为表现加以引导,并为探索和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两个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真正为个体享用,不可或缺要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寻找各自发挥作用的途径,最终达成个体享用。
首先,教育者作为教学活动中言传身教的一方,其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者,前期准备工作要做到位,包括从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出发,及时更新自身的思维方式和理念,从整体上把握发展方向和步骤,以便促进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思想品德塑造和养成的教育活动。教育者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极高的道德修养,并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完善自己的知识和理论结构,发挥好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者要通过隐性的教育方式,将教育内容借助自身的个人魅力和特质外化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优化和提升自身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促进教学活动顺利愉快地进行。此外,教育者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内在需求精准掌握,满足和愉悦受教育者的精神需求。所以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必须从实际出发,掌握教育对象差异和学科知识特点的同时,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找出教育对象的兴趣所在,加快青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实现对自我的满足和享用。
其次,教育者教育方式的现代化和教育内容的先进性也是实现个体享用功能的重要条件。教育者所采取的教育方式要多样化,教育理念要充分体现人性化,增强教学活动带给教育对象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同时,教育者自身要懂得去吸引教育对象的注意力,学会利用教育美学方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使个体体会到美的享受,满足自身精神世界的同时获得审美和愉悦,带来心灵上的共鸣。当前科技发展如此迅速,各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层出不穷,教育者要学会如何吸引教育对象的目光,激发其对所施教育的兴趣所在,才能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进一步实现个体享用。所以,教育者在进行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杜绝一味地灌输,要学会贴近受教育者的愿望和精神需求,有针对性地对教育对象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教育,而且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摒弃落后教育教学方式,这也是未来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此外,教育者要具体分析和掌握学科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对专业知识领域深入挖掘,寻找更适合达到个体享用性的教育载体,进一步来满足个体的主观愿望和获得感。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就是关注教育对象的精神需要。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前,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去了解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和需要;同时,也需要对教育对象给予一定的理解和关心,学着去尊重和理解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也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去交流和沟通,使教育对象产生情感共鸣。教育者要主动与受教育者建立良好的互动沟通关系,相互包容,相互欣赏,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此外,根据受教育者不同年龄和背景进行有层次性和指向性的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使不同层次的青年学生有效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也是实现个体享用的有效途径。总之,教育者不仅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以偏概全,多方面关注教育对象的学习状况和掌握程度,而且要尊重和热爱教育对象,让其感受幸福感和满足感,以此保证教育对象在所擅长方面能够充分发挥。教育者作为实施教育的一方需要主动和教育对象建立良好的朋友式的互动式合作关系,缩小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愉快而自主的自我精神建构过程,并从中体验得来的满足与幸福。
一方面,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建立健全自我意识的基础。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首先,如果一个人想要全面认识自我,就要做到不仅要了解自己,更要客观评价自己。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重在强调人能够在精神和思想层面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精神需要,从而由内而外激发个体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依赖于对教育对象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由此激发青年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更高精神层次的追求和满足,达到一种积极的状态和精神层面的满足和愉悦,在自觉实施的过程中提升对自身的要求,并努力达到目标要求,从而将这种感受和体会升华成为提升自身道德水平的内生动力。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是个体对自身的肯定与完善,并在发展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提高内心的幸福值,主要表现为在群体中能有一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有相应的满足感和满意感,从单纯的需要转变为更加主动的追求,最终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愉快教育”和乐于接受的教育。
另一方面,对于教育对象来说,深切的自我感受和对幸福感的创造也是必不可少的。马克思指出:“经常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6](P459)马克思告诉我们,一个具有德性的人,一个能造福于他人的人,同时就是一个幸福的人。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不仅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更应该从源头出发找寻幸福被创造的方法和途径。我们常说,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但前提是内心要“美”,意味着要从自身的良好品德修养中体会善良情感,并享受其带来的愉悦和幸福,来进一步推动个体思想品德向更高的目标前进。由此可见,个体享用功能重在发现幸福并创造幸福,这样才会逐渐形成完美的道德人格和高尚的人生意境。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同时达到精神层面的共鸣,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提高是衡量人是否全面发展的根本标志。当今社会已不把物质享受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而是把精神享受和品格修养作为重要追求目标,以达到自我完善、自我肯定和自我升华,以此来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最后,由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更让青年学生在获得知识方面更加快速和便捷,为受教育者提供了获取知识、信息和锻炼思维的机会,受教育者需要自觉地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体和能动者,并有其内在的驱动力,对教育活动有一定的自我支配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时具有反省自身的认识能力,并且做出相应的判断帮助其发展和不断完善自我。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一方面需要教育者发挥其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对受教育者自我意识的培育和激发,二者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满足受教育者的主观参与感和愿望的同时也使教育者热心教育,共同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愉快教育”和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这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