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动内容和方式研究

2019-11-27 09:21佟喆安丽明
大经贸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互联网

佟喆 安丽明

【摘 要】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斗堡垒,它担负着党在高校直接联系青年学生、引导学生、团结学生,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学生中去的重要职责。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动内容和方式,提升学生党员核心能力,是适应多元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应对大数据时代的环境变革、顺应新媒体生态格局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为例进行研究,并结合其他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经验,提出了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 学生党支部 活动创新 互联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高校中的学生党支部作为党与青年学生最基础的桥梁与纽带,肩负着发展新党员、培养和教育学生党员的重要职责,是高校学生党建的重要载体。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动内容和方式,培养好、教育好我党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对于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人才优势和组织优势,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質创新型人才,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走向深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形式陈旧,学生党员的接受度和积极性普遍不高

高校中的学生党员大多数为“95后”甚至“00后”,这一群体有着极强的个性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同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这些年轻的学生党员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的了解国家大事,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但是,仅仅通过互联网“碎片化”式的学习,想要学习好、领会好党的理论政策等又是十分困难的。而传统的学生党支部活动形式,诸如党课学习、播放红色视频、开展演讲比赛等,又很难让新时代的年轻党员主动融入到学习中来,甚至会产生厌倦情绪,对于党的政策理论学习和文件精神领会十分不利。

(二)活动开展缺乏计划性、系统性

目前,高校中的学生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大多数由辅导员老师兼任或者已经是正式党员的高年级党员担任。辅导员老师经常需要管理学生事务、处理日常工作等,高年级的学生党员则要忙于学习或就业,对于党支部的工作均不能投入太多的精力,致使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常常是“群龙无首”,活动的开展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另外,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的学习活动大多是临时性的,对于后续的活动总结、支部成员的学习情况等没有做到完整的归纳整理,加之活动的持续时间较短,间隔周期较长,缺乏系统性,活动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三)活动的参与者广度不够,活动开展的深度不足

在如今的高校中,从人数上看,学生党员是一个小众的群体,而同时,党支部的活动对象又仅仅是学生党员本身,对于支部外的普通群众并没有起到带动和教育作用,十分不利于党的理论政策在非学生党员中的宣传。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党支部在开展活动时片面的追求活动形式、活动数量,忽视了活动本身的内涵和意义,活动的深度严重不足,既耗费了学生党员的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党员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如何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动内容和方式

(一)开展“互联网+”党建新模式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互联网无处不在,传统的党建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互联网+”党建的新模式,对于教育好、引导好“95后”“00后”等这一批年轻学生党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为例,我学院开展了“灯塔工程”“党校网络云平台”等线上活动,同时还建立了全国首个拟人化党建微信形象“东秦小红”,在线下还从文化自信提升、学习能力提升、志愿实践提升、胜任力提升等方面开展对应的活动,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挥学生党支部在高校党建中的基层堡垒作用。

(二)制定系统的支部学习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科学而系统的支部学习计划对于支部活动的开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由支委会商讨出今后一年或一个学期的学习计划,然后由支部党员提出意见和补充,使支部党员充分参与到支部的建设中来,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同时,计划的制定要将党的时代方向和本支部或本地方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从支部成员本身出发,以人为本,注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

(三)加大力度开展品牌特色活动,带动非党员学生参与

正如前文所述,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的活动持续时间短,间隔周期较长,活动的教育作用在学生党员中得不到很好的持续。那么,解决方法之一便是开展特色品牌活动,打造一系列有本支部特色、可持续、有意义的精品活动,让学生党员通过这一系列的持续活动,深刻学习到党的理论知识和精神内涵,丰富学生党员的内心世界,坚定理想信念。如我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已连续开展多次的“灯塔党员”工程、“彩色粉笔义务支教”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参与者不仅仅是支部内部的学生党员,也有许多的群众学生参与其中,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和我党在人民群众中威信力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婉旭.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 世纪桥, 2018(3):37-39.

[2] 修耀华. 新时期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1):116-119.

[3] 胡忠青.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J].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 31(4):92-95.

第一作者:佟喆(1991—),女,汉族,河北省秦皇岛市,助教,研究生,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研究方向为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066004

第二作者:安丽明(1996-),男,汉族,河南郸城,本科,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学生党建,066004

猜你喜欢
学生党支部互联网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