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7年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相对于之前的课改内容来说有了很大的进展,在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课堂的学业质量当中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从课程标准当中的整体结构、核心素养以及学业质量方面出发,对2017年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进行解读。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整体结构;核心素养;学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1-007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1.064
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的提出对高中数学课堂做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也指明了改革的方向,教师以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改进,对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和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好地开展高中数学知识的教学。
一、课程标准的整体结构发生变化
在2017版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标准当中,其内容结构主要由六方面组成,分别是“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相对于之前的课程标准当中,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和学业质量这三个方面,并且在课程标准当中也围绕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价给出了相关的教学案例。高中数学教师在以课程改革标准为指导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以课程标准为指导进行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从而将教学的效果满足2017版新课程标准当中对数学课堂的要求。
从课程改革标准当中对整体课堂结构的改变中,我们能够看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也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拿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中的内容来说,其更加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关注课堂氛围的构建。而在课堂内容当中,设计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择课程”等三个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自我未来发展的规划,进行课程的选择,从而提高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性。
二、提出针对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2017版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标准当中提出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核心素养,分别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内容,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解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传统“三维目标”的浓缩和升华,也是符合当前高中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结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达到的某一种状态。
从数學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我们能够看到,每一项要求之间都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首先,每一项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都是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一个具体要求,如“数学建模”强调的就是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构建模型,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数据分析”强调的是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整理的能力;其次,这些数学核心素养之间还是有一定联系的,相互之间又构成了一个整体,如“数学抽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的数学核心素养强调的都是思维上的要求;“数学运算”与“数据分析”“数学建模”都强调的是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而实现思维上的要求又离不开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三、增加学业质量的内容
在旧版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当中并没有有关学业质量方面的内容阐述,而在2017版的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了学业质量的内容,并从学业质量的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进行了说明。其中,学业质量水平是对数学学科的六个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课程标准当中针对每一主体进行了学业要求,是对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的导向,就如专题四“概率和统计”这一部分来说,其学业要求中对每个知识点学习程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于一个知识点是“理解”还是“掌握”等,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对这部分的知识进行教学和学习,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展望
2017版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标准当中对数学课堂进行了新的要求,也对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以课程标准当中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的安排,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完成高中数学知识学习的同时,形成最基础、最核心的数学素养;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好地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教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开展数学知识的教学,也能够实现个性化的教育效果,使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实现自我个性化发展。因此,伴随2017版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标准的提出,教师应积极地将课程改革的要求实践在教学当中,从而实现高中数学知识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娜.基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的认识[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3).
[2]许乐峰.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四点感悟[J].名师在线,2017(4).
[3]杨林.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误区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 鲁贤龙(1988.12— ),男,汉族,安徽当涂人,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课堂教学与解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