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明
爱因斯坦说:“当一个人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东西之后,还留下来的便是德育。”而一个孩子品质的培养,将伴随他一生。这就决定着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学生德育得到保障,才能确保孩子能否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教育者更应该要重视这一点,让每一位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一、德育对乡村留守儿童的重要性
德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品质的教育活动,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形式。而對于乡村留守儿童而言,家庭普遍是隔代教育,爷爷辈普遍无文化,过于宠溺孩子,让孩子形成依赖性强、懒惰等不良的心理品质。所以学校德育对乡村留守儿童而言无比重要。只有正确良好的德育,才能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为成长垒起基石。
二、德育对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
导向作用。德育对受教育者起一个引领性、指导性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并作出正确的判断,为他们的思想行为作出指导。如德育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改正一些不当的行为,帮助他们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动力作用。留守儿童的心智仍然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其思想道德不够成熟,他们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在成长的关键期,德育可以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在人生的道路上树立起目标,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思想意识与良好的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有自我追求和内在需求的驱动力,为美好的明天而拼搏奋斗。
目标功能。在成长的道路上,德育能培养学生好学、坚毅、上进等良好品质,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验自我价值,从而为人生规划蓝图。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目标,有追求,在不断的磨练中,实现自我。
三、乡村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在教育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孔子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一视同仁,掌握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德为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给予学生鼓励,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养成教育,培养习惯。在小学德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段,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如读书习惯、写字习惯、坐立习惯、待人处事的基本行为习惯,教师可结合中小学生行为细则,制定班规,让学生遵守规范,养成有效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友善待人等良好的习惯。在教学及生活中,教师合理引导,逐渐让学生成为一位文明、讲理的好孩子。
德育活动,润物无声。德育活动是德育的有效载体。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不能拘泥于单方面的说教。为了提高德育的效力,教师应当结合实际开展德育活动,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情感,可结合一些传统节日或一些特殊节日来举行活动,如开展“改革开放40周年”演讲、“讲述革命英雄”故事会、“喜迎国庆”手抄报比赛;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可结合“三月风,学雷锋”“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可举行团体比赛、拔河比赛、集体大合唱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接受教育,从而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家校携手,共育成长。教育不是单一化的,它受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重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合力,主动和学生及学生家长沟通,可建立微信群、QQ群等,更好地了解学生,深入沟通。在教育这个漫长的道路上,加强与家长双重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四、乡村学校德育教育的具体抓手
书润身心,名人引领。教师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引领行为发展,而读书是德育的基石。用名人名言和名人轶事帮助学生树立思想意思,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学校可通过开展读书吧、快乐读书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理成长。学校采用修身养德一日一记和三省吾身一日一反思记录本,倒逼小学生每天做一件善事,继而每天进行一次反思,让学生养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行为习惯。
德育“一周一主题”。学校根据学生整体素养水平,以提高学生整体习惯为主,开展每周一主题教育。如“楼内不奔跑,室内不喧哗”“帮助同学,快乐自己”“今日事,今日毕”等主题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让、奉献等精神,并评选每周之星,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表现自己。
爱校荣班。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班级文化布置评比,让学生意识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班级荣誉感,以培养学生集体意识。“让学生在奉献中成长,在集体中进步。学生在集体意识中突破自己,将德育润物无声。◆(作者:江西省玉山县仙岩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