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师范附小四小 马海燕
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不同于专门的交际人才出色的口才及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它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生活、生存所必需的交际能力”。年级学生所要达到的最低程度是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但是无法得到很好的展现。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由于年龄的局限,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留守儿童又由于家庭关爱的缺失,代监护人的无奈,使得孩子不信任家长,家长所说的话不再有分量,孩子们从不好好听家长说话,慢慢发展到不听任何人说话。再加上课堂上的规矩束缚了他们的天性,让他们不舒服,进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进一步加剧了他们不好好听别人说话的程度。长期不愿认真倾听别人谈话,慢慢地就很难掌握别人话里的内容。
这种情况在我调查的两个班级表现明显。一年级四班学生总数59人,留守儿童31人,占总人数的53%。而一年级三班学生总数61人,留守儿童22人,占总人数的36%。虽然这两个班级的留守儿童比例都较大,但是这点差距还是让教学效果出现了明显区别。老师在带一年级学生做作业时会读题、板书答案,学生只需“对号入座”地抄写。即便是填鸭式教学,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直到学期中后期,三班的情况有了起色,大多数学生的作业能够独立完成了,只需辅导个别特别不专心的学生,而四班的情况却一如既往。这鲜明的对比与留守儿童不善于倾听密切相关。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而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要教学生学会各种口语交际,就必须在活动的“互动”中学习、实践、领悟。
在一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会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在练习对象上也更多倾向于留守儿童。但大多数情况下,虽然让留守儿童得到了参与,却无力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到预想水平上。
其中一个口语交际练习旨在锻炼学生接待客人时的礼貌用语和得体举止。我选了两组学生来做练习,一组为口语交际能力中下等的学生,一组为较优秀的学生。前一组的学生对要求的领会不到位,练习时经常冷场。后一组学生对要求的把握较准,表演得绘声绘色。接着,我又将能力悬殊的学生放在一个组里进行练习,虽然表达能力好的同学依然能表达自如,但由于能力欠缺的学生难以接上对话,使得这次练习不太如意。
留守儿童的特殊生活环境导致他们在行为举止上过于拘谨,不大方,很难融入课堂“交际活动”。
父母应就近务工或推迟外出务工的时间,尤其是母亲要保证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如果父母双方都必须外出务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孩子带在自己身边。
如果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平时要增加与孩子联系的频率,多回家探望孩子,多与孩子交谈,或者通过打电话的方式给儿童关怀和教育,父母可以让孩子说说最近学习情况、自己的玩伴等等,既让孩子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拉近了亲子距离。
另外,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是祖父母,他们的教育观念陈旧,对幼儿的言语教育没有清晰的认识。为了下一代的教育,监护人可以通过与教师交谈、阅读报纸杂志、观看电视等方法,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树立科学的语言教育观念。
学校是儿童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的关爱和照顾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1)为低年级留守儿童建立语言发展档案,记录孩子们每天的口语交际情况,如是否与教师或同学主动说话,做游戏;请他们讲故事,有没有讲,讲得如何;口语交际上存在哪些问题等等,并及时反馈给代监护人和父母,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
(2)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丰富口语交际内容。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较落后,经费投入不足,教育环境较差。但农村也有着不可多得的天然优势,如活动场地宽阔,自然资源丰富等。教师应常带孩子去大自然中,开阔他们的视野,为他们创造轻松、丰富的语境,让孩子们心情舒畅,更爱表达。
(3)提高师资水平。由于师资水平低、教师太少,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不到改善。学校应采取各种奖励政策鼓励教师主动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让农村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
(1)针对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关注不足的问题,应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进一步增加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媒体应积极宣传当前留守儿童存在的口语交际问题,出版更多的研究专著、大众宣传读物等,形成舆论潮流,并引导社会大众为解决留守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献计献策。
(2)中央应设置留守儿童专项教育经费,采取一定的方法集中用于留守儿童教育上。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保证农村小学的办学质量。
(3)充分利用公益组织开展综合扶助行动。在经济支持上,为留守儿童购置高质量的图书,为这些家庭提供免费电话;在情感支持上,组织专人与儿童沟通;在监护人的文化支持上,定期对监护人进行免费的文化、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使其能更好地承担儿童教育。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口语交际问题迫在眉睫,必须从家、校、社会三方面综合把握,为留守儿童的口语交际提供良好的环境。从提高孩子们的口语交际出发,让留守儿童们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