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科学游戏中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

2019-11-27 11:36:45刘厚琴
儿童大世界 2019年6期
关键词:本班研讨教研

刘厚琴

(长沙市政府机关第三幼儿园,湖南 长沙 410001)

一、家长参与游戏组织,解决人员不足的矛盾

我园开展的混龄科学游戏共有60多个,以班级为单位,按主题系列的呈现方式,分设在各班教室和走廊,各班老师负责组织本班的主题游戏活动。但在游戏组织之初,便暴露出了人员不足的问题。一是每班组织的游戏都有5—6个,而每班配备的教保老师只有4名,每班均缺少游戏组织者;二是教师若参与固定区域的游戏组织,则不能兼顾全盘,对本班的整体游戏情况无法了解。为解决这个难题,我们根据各班游戏的需要,在全园招募志愿者,并以班为单位,成立了志愿者小分队。各班志愿者小分队成员负责组织本班的科学游戏,教师则负责本班各游戏区域的巡回指导,保育老师负责游戏材料的补充和场地的维护。大家各司其职,确保了游戏的有序、有效地开展。

(一)宣传发动

首先,我们在全园张贴志愿者招募海报,告知家长此项活动的意义及需求,邀请有时间、有意愿的家长参与混龄科学游戏的组织。并通过班级海报和微信群向家长介绍本班的主题系列游戏,让家长深入了解本班科学游戏内容及志愿者的活动要求。通过两级联动,让家长在充分了解活动价值及需求的基础上自愿报名。

(二)组建团队

各班家长报名后,按照各班游戏的需求,5—6人编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可自由选择一个游戏区域作为自己的责任区。游戏开始之前,教师会提前公布活动时间,各小组可灵活选择。若小组内某个志愿者因时间关系不能来园组织游戏,可由另一小组同一区域的家长志愿者补位。这样,便可确保混龄科学游戏能按计划如期开展。

(三)“岗”前培训

在全园家长志愿者团队组建之后,幼儿园组织了一次集中培训。主要是向家长介绍我园混龄科学游戏开展的整体方案,让家长对整个活动的场地设置、人员安排、组织要求都更加熟知,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集中培训之后,再分班针对各个游戏做具体培训指导。如,让家长了解各自负责的游戏区域位置,游戏玩法、材料摆放,以及如何跟孩子交流互动等等。

二、家长参与游戏教研,推进游戏改进与优化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研究混龄科学游戏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的过程中,我们把家长也纳入教研主体,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审视我园科学混龄游戏设计的合理性和组织的有效性。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共同研讨,解决一个一个的实践性问题。家长们的参与,更新了我们的教研模式,激活了教研的张力,有效地推进了游戏的改进与优化。

(一)研讨科学游戏设计

科学游戏对于幼儿学习科学具有独特的价值,游戏中要隐含科学概念,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相关的科学经验。因此,在设计上既要关注趣味性,也要关注科学性和活动性。家长作为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对孩子们参与游戏的情况最为了解,对于游戏设计是否受孩子们欢迎,他们也最有发言权。基于此,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和家长一起开展专题教研,研讨游戏如何改进和优化。如,在影子系列的游戏之“这是谁的影子”颇受冷落,为了让游戏变得更好玩,家长们把游戏设计进行了较大地改动。他们把废旧的纸箱用彩色纸封好,在两端的箱口各挖一个小圆洞,把小动物放在暗箱里固定。游戏时用手电筒从一端的洞口照射进去,另一端对应的墙面上就会出现小动物的影子。变化手电筒与洞口的距离还可让影子变大变小。这样改动之后,游戏变得神秘了,有趣了,孩子们也更爱玩了。研讨科学游戏的组织。又如,小二班开锁的游戏一直门庭若市,可玩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渐渐不感兴趣了。家长们在研讨时提出,可将带锁的盒子依次放入更大的盒子里,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这样,既增加了开锁的难度,又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

(二)研讨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对于家长而言,组织幼儿玩科学游戏,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许多家长在游戏组织时状况频出,如,游戏一开始幼儿一窝蜂地围上来争着玩,家长不知道怎么维持秩序;有的幼儿不会玩,家长就干脆手把手地教;还有的幼儿很专注地玩一个游戏,家长催促幼儿快点走。为了提升每一个家长志愿者组织游戏的能力,我们将家长们在游戏组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收集和筛选,针对出现频率较高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大教研,针对小众问题开展小组教研。并将问题的应对策略进行梳理和分享。如,针对幼儿不排队的情况,我们研讨出的策略是:一、在每个游戏区内摆放椅子,椅子的数量就是游戏的人数,其他人在椅子后面排队等候;二、家长在游戏前讲解游戏规则,不排队的幼儿不能玩游戏。三、发现有幼儿没排队要及时提醒,维持好秩序。又如,针对幼儿不会玩的情况,我们研讨出的策略是:一、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幼儿是怎样玩的,向同伴学习;二、引导幼儿观察游戏标识和图示,读懂游戏玩法;三、隐性示范,平行参与幼儿游戏。

三、家长参与材料准备,丰富游戏的材料资源

在我园开发设计的科学游戏中,大多数的游戏材料需要收集和自制,这些自制的材料更容易体现老师的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挖掘家长资源,真正体现家长是课程资源的理念,我们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游戏材料的收集和改造。丰富的家长资源,为我们解决了游戏材料不足的问题,也为我们拓展了更广的游戏空间。

(一)参与游戏材料的收集

根据各班游戏的需要,我们会整理需求信息,并进行归类。将材料需求统筹规划,定期向全园家长定期发布收集材料的通知,达到全园家长资源整合的目的,打破了过去以班级为单位各自为政的现象。家长们也非常踊跃积极,就连已经毕业的幼儿家长也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游戏。如,已毕业的一位幼儿家长是灯具经销商,孩子毕业虽然已经快两年了,但是这位家长一直热心地为我们提供了不同型号的电线、电池和灯泡,保证了游戏“小电珠亮起来”的材料需求,这位家长还将自己店里的一款人体导电灯具带到幼儿园,让孩子们感知人体导电的神奇现象。又如,中四班的冰系列游戏,需要各种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冰积木,幼儿园的冰箱冻制的冰积木有限,难以满足孩子们的游戏需要,参与游戏组织的家长就提前在自己家里冻制冰积木,游戏时再带到幼儿园,解决了游戏材料不足的难题。此外,各班还建立了废品收购站,家园共同收集游戏所需的纸盒、塑料袋、矿泉水瓶等材料。在家长们的积极参与下,游戏材料源源不断地输送,确保了游戏的正常开展。

(二)参与游戏材料的制作

有的游戏需要利用废旧材料自制而成,我们就充分调动家长和老师一起进行制作。通过参与自制游戏材料,家长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游戏的原理,对于他们后续参与游戏的组织指导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大一班的空气乐园游戏系列共有5个小游戏,且都需要自制材料。如,游戏“空气炮”需要制作击打箱,游戏“愤怒的小鸟”需要自制动物纸盒,游戏“跳舞的小人”需要自制塑料袋娃娃,游戏“吹箭”需要自制箭靶,游戏“掷壶”需要自制空气壶。这些材料有的蕴含了科学现象和原理,有的可以让游戏变得更加有趣。为了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家长们组成志愿者团队,收集了大大小小的纸箱、超大彩色塑料袋等材料,集中力量一起制作。在制作过程中,也不时地出现了“技术性”问题,如,纸箱的洞口大小怎样合适?动物纸盒的嘴巴大小怎样才能既有挑战难度,又能让幼儿体验到成功?“跳舞的小人”腰部要怎样处理小人才可以立起来?大家集思广益,边制作边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既实现了自我成长,也实现了我们提出的“低耗高效”的教育主张。

(三)参与游戏材料的改

材料是科学游戏中重要的支持媒介,随着游戏的进程与发展,材料会由“适宜”变得“不适宜”,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游戏材料,使之更符合孩子的游戏需求。如,“工具系列”的游戏之一“开坚果”很受幼儿欢迎,每次游戏时周围都站满了排队的小朋友,但随着我们观察的深入,我们发现该游戏的游戏性不强,有的幼儿不是受游戏本身的吸引加入游戏,而是受到外部的驱动——开完坚果可以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组织该游戏的家长和老师共同研讨,最终确定在游戏中加入摸箱,摸箱上固定一个转盘,在转盘上贴有摸箱内的坚果,幼儿在游戏时,先转动转盘,转盘上的指针指向什么坚果,幼儿则要在摸箱中摸出这一物品,然后再选取工具打开坚果。改进后的材料投放之后,我们又发现有的幼儿可以从摸箱的洞口窥看,于是家长们又在摸箱口加入一个袖套,这样,确保了游戏的公平性和神秘感。因为游戏材料的不断改进,这个游戏区域的受欢迎程度更高了。再如,中四班的冰壶游戏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但是每次孩子们玩的时候手都冻得通红,游戏时不停地哈气,组织游戏的家长灵机一动,从家里带来了手套,让每个玩游戏的孩子带上手套掷冰壶,这下就安全多了。随着游戏的深入,我们发现这个游戏的趣味性不足,组织该游戏的家长和班级其他家长商量,在终点处摆放了一只大灰狼的立体卡片,这样,就有了游戏情境和目标感。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幼儿园工作规程》也强调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科学混龄游戏中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对家园共育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整合利用家长资源的有效路径,为幼儿的发展助力。

猜你喜欢
本班研讨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20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东南法学(2016年2期)2016-07-01 16:41:40
“生导制”在教学中的奇效
——在教学中转化学困生之行动研究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享用“家访”这味良方,师幼家长共同获益
合力营销“八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