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敏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水洛中学 甘肃 庄浪 744600)
初中历史教师要从传统的历史教学思维以及应试思维中脱离出来,深刻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养成从学生的未来出发进行历史教学的习惯,使历史学科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主要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出发: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可以帮助学生从卷帙浩繁的历史资料中辨别真伪,养成用唯物原理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科学分析的习惯。如在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些初中生受网络信息所误导,会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成功主要依赖于美国等国家的综合战斗力,而认为中国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付出的牺牲并不足以扭转战局,对于学生的主观认识,教师就应该借助于多媒体给学生讲讲中国在第二次世界中在牵制日本陆军军事力量等方面的重大意义,让学生明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不是命运的降临,更不是美国的“恩赐”,而是反法西斯人民一起团结努力的结果。
一切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之内。历史并不仅仅指某个单一的历史事件,而是人类社会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脱离了时间和空间这两大概念,就无所谓“历史”二字了。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主要应该侧重于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年代的计算方法,学会使用与识读历史地图,准确指认和判断历史事物空间范围等。一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具体的时间点发生了某几件事情,不能把一些相近的事件联系起来。尤其是中外历史放到一起的时候,不能准确地判断前后发生顺序。诸如英国都铎王朝和我国的唐朝时间顺序上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学生往往说不上来。这说明初中生在时空观念上存在认识不清楚的情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历史知识,恰当使用历史年表如历史大事年表,朝代顺序年表,历史对照年表等,借此提升学生的时空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把时间和空间统筹起来组成二维坐标系,将历史人物和历史时间定位在坐标系中,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石。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深入挖掘历史内容,没有说透的要讲透,教材中没有的要补充出来,并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途径和多角度认识历史。如在教学“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教师就应该借助于大屏幕给学生展示更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如火车,汽船,锅炉,纺机等,并且详细展示各种发明的运作方式以及对于当时人们的生活和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这样通过历史实证资料的补充,学生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伟大意义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历史解释的目的是把个人观点传达给别人,因而历史解释务必要准确、通顺、逻辑合理、便于理解,而不能“可意会不可言传”。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清晰可靠的历史解释,对于不太了解的历史人物或者事件不要妄自论断,以免给学生认知上的错误引导。如在教学“日本明治维新”时,对于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历史教材各抒己见,表达对日本近代化的认知。在学生的解释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对于有的学生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的认知,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交流探讨,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核心和学生历史学习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民族和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生活在和平年代和幸福生活中的初中生历史综合素养不足,家国情怀更是较为淡薄,有鉴于此,教师就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感知。如在教学“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时,教师就可以把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感受中国崛起这一21世纪的重要历史事实的意义和价值,从各个方面阐述中国参与世界和领导世界的表现,借此增强初中生对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祖国的认同,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感。
总之,随着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核心素养对历史教学的引导价值会越来越明确。历史教师作为历史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一定要加强历史教学实践,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保障初中历史教学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