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钊
(湖南省临湘市第二中学 湖南 临湘 414300)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小”是微课的一个主要特征。“小”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微课文件的容量小,因为时间短,所以微课视频的文件容量可以大幅减少,一般只有几十兆甚至十几兆,这完全符合当下互联网播放视频的带宽和速度,也就使得微课视频的传播和分发有了较好的物理基础;二是指微课的选题小,因为时间短,所以微课不可能像以往的课堂视频一样讲授一个完整的单元,只能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道习题或某个学习环节进行讲解。
3.1 微课的选点。微课以课程标准为根据,以教材为依托,选取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不了的、教学中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内容,如重要的概念、原来,实验的操作、演示,化工生产的过程,化学反应原理,典型问题的解决。要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淆点等问题。
3.2 微课的形式。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具体抽象结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讲解力求深入浅出、启发性强,使学生集中精力观看、体会和思考,以保持学习效果。
3.3 微课的制作。包括以下主要步骤:精选微课主题、撰写教学设计、录制教学视频或音频(利用电脑、麦克风、手写板和Camtasta Studto录屏软件)等深加工处理。
4.1 微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的好坏开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引入新课。比如,笔者在教学《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时,课前剪辑了一段微视频,集成了两个场景,一个是放映了钢厂炼钢过程,出钢水时的壮观场景让学生观看后感觉到无比的震撼;另一个是高原火车铁轨出现了裂缝,应用铝热反应来焊接铁轨时的场景。这两个视频的集成让学生看了以后无比兴奋,也更急于了解关于钢铁的冶炼等知识,这样也就使学生在学习中更为专注地听课、认真的思考,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2 微视频演示实验,突破学习重难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教材中描述了许多的化学实验,对绝大部分的化学实验的安排,教材编写时考虑到了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和结论可靠的三大宗旨。但有少部分的实验可能由于装置的复杂性、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都存在着未知因素,因而并不都适合于在教室进行实验演示。将这些实验拍成微视频,让学生观看,从而突破这些重、难点知识。比如,浓硫酸在水中稀释的过程中应当将浓硫酸加入到水中,并不断搅拌,如果操作过程相反可能会引发实验事故,但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体验,不能完全信服,在头脑中也不能形成较深的印象。笔者在实验室采取了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将水滴入到浓硫酸中,观察出现的现象并拍成微视频,学生观看后对这样错误操作的后果有了感性的认识,也就在头脑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3 微课用于“课前自学”促进深度学习。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关系到课堂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课前自学模块”观看微课视频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学生看完微课视频后,对微课学习中的收获和疑问及时进行记录,再在微课平台上完成针对性课前测试题,教师也可以通过后台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从而为课堂准确地找到了教与学的起点与着力点,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微课的设计理念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反思能力,因为微型教学资源的设计是模块化、工具化的,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来确定自己究竟需要怎么样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个性化地、自主地选择微型学习资源进行专题化的、模块化的学习,能够集中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如果将一个问题制作成视频的话,那么教师只需要讲一次,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这种重复性的劳动,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让教师的精力更集中于备课或者更个性化的学生指导上,或者钻研更好的教学法,摆脱沉重的重复性工作。
如果制作成微课,在每一个专题化的重点难点上,都能找到学校里最擅长讲解这个问题的教师来做一次专门的解答,并以视频的形式供学生观看,这样就能集中学校各个方面特长的教师的优质资源供学校每一个学生使用与学习,使全校学生都能得到学校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根据微课类型、必要原则和扬长避短原则确定教师是否出镜和出声。数字故事类微课和李玉平式微课旨在让学习者在优美的轻音乐中细细品味内容、展开思考,这类微课教师不宜出镜和出声。有的微课内容需要教师运用丰富的形体语言(包括表情、手势、声调音高、肢体动作)、师生互动、角色扮演辅助,有的教师特别富有亲和力、感染力和气场,这时教师出镜和出声,可收到特殊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