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业质量评价既包括测试性评价,也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既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也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渗透到学业质量评价中,实现综合评定,能优化地理学科教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以及具体体现,做了明确定义,具体如下。(1)人地协调。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价值观。(2)综合思维。经过地理学习后,要能够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培养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以及能力。(3)区域认知。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具有空间-区域的观点及思维品质。(4)地理实践力。在实践活动中,要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以及行动能力。在进行学业质量评价设计时,要依据上述核心素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评价,进而优化教学。
评价学生的学业质量,是为了优化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前的评价或者前置评价,即诊断性评价,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掌握学生的特点以及能力水平,进而更好地安排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开展诊断性评价时,可采取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等方法,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在进行诊断性评价设计时,评价内容的选择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知识水平。以对相关地理知识识记、理解以及应用为评价指标,评价学生前期地理知识学习情况。(2)技能水平。以是否能够熟练阅读、分析、填绘地图以及相关图表为指标,评价学生的地理技能水平。(3)学习方法。从地理观测和地理实验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4)心理因素。以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为指标,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5)态度因素。以主动选择地理学习的行为为指标,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基于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
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在地理学业质量的过程性评价中,对于无法采取纸笔测试的评价内容。教师可以可采取非考试方法进行,比如收集相关数据以及资料,进行相应的分析,掌握变化轨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
(1)单元学习评价。在过程性评价中,单元学习成果评价为重点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自我反思以及教师观察,进行学习情况的检查以及诊断,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比如上课听讲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通过分值等级,进行量化评价。
(2)成长记录袋评价。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识地收集各类材料,用于反映学生地理学习以及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进而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采用成长记录袋评价时,教师主要收集作业、试卷以及自绘图表等,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成果,进行相应的评价。评价时,可采取小组评价法、自我评价法、教师评价法。学业评价指标包括素养、维度、水平。
(3)研究性学习评价。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以及自我探究意识,采取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法,通过观察以及学生自我反思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优化教学,提升其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
一般来说,学期结束或者学年结束时,要进行终结性评价。通过对学生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的地理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估学生的地理学业成绩。除此之外,还能够预测以及评价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情况,为新课程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终结性评价形式具体为课堂学习效果评定、课后作业评定以及期末检测等。终结性评价的开展,要注重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结合,摒弃注重分数的评价理念,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鼓励学生,使其能够更有信心,继续努力学习地理知识,参与地理实践。
综上所述,教师要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开展地理学业质量评价设计,按照教学流程,合理设计评价指标,采取多元化评价方法,实现全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