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厉庄初级中学 王善岗
初中历史由于内容枯燥、中考分值较低,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主动性不够、学习热情不高等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喜欢历史,主动探究历史,也就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难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利用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例如,在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制约因素,认识到资本主体的发展过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导入本课。
1.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孕育。
2.资本主义的诞生(表现、意义)。
3.初步成长(发展)。
资本主义民族工业之所以发展,即在于其构成要素(资本、技术、市场、劳动力、原料、制度政策等)得到发展。发展因素有: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实业救国”、政策放松等客观上有利于资本、市场、劳动力等因素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的解析,也是从其构成要素是否受到抑制或发展的角度去分析。这样,本课就以资本主义构成要素为核心点,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其构成要素发展与否及其构成要素是否得到发展有关系。这样的解析就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构性认识,有利于学生抓住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学习不是由外到内地转移或传递过程,而是学习者凭借自己的经验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是学习主体通过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过程。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呢?
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安排学生讲课,改变学生学习状态,“逼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再次,要求学生准备好一个学习记录本,如默写知识点、记录自己听课过程中自己觉得重要的知识点、记录对自己有所启发的语句、罗列一些课堂问题的答案、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记录学习心得体会等。特别要求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在小组内交流展示,并择优参与小组间交流展示。
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主要分为教师示范、指导阶段和学生实践尝试两个阶段。
首先,教师在前面几堂课中,教给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提供初步概念。
其次,通过展示交流与小组竞争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
最后,对于学生的展示成果,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知识性补充或思维方法上的指导,以完善知识结构,并不断丰富知识结构的形式和思路。
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了,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构建能力。只有教师的有效指导,才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课堂实践中,刚开始学生对于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动手能力很差,表现为:1.不知道怎么做,无从下手;2.不知道罗列哪些知识点,知识点的层次性不突出;3.搞不清楚知识点前后的逻辑关系,无法将知识体系化;4.直接投机取巧,将书上的知识结构抄袭下来。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信心、十足的耐心,以及必要的指导。笔者首先给予学生方法指导。1.抓核心:形散神不散,要抓住每一课的神(多为核心标题);2.注意学科知识内涵的解读,多关注原因、内容、结果、作用等内容;3.注意历史知识的逻辑关系(时序性关系、因果关系、类比关系、对比关系等);4.注意政治制度、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关系等。
其次,坚持让学生自主构建。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才会引导学生关注并学会思考,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会。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开始适应了这种学习模式,所列的内容也越来越充实,逻辑性也越来越强。
再次,结合学生实践情况,及时跟进,针对学生的知识构建情况,及时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建设性指导。
综上所述,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主动思考和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