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石棉中学 朱学英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集人文、德育于一体,要求教师在传授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要兼顾其立德树人功能的发挥,这也是历史学科赋予历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所以,教师应该用对方法、找好角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素质方面的教育,加强人格熏陶,引领高中生积极健康地成长、成才。
历史学科教学立足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资源。历史教材中的很多人物、事件等都是很好的人格教育素材。借助这些素材,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人格进行熏陶,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
例如,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中提到了林则徐和关天培,笔者就借助这两个人物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即了解林则徐忧国忧民、严厉禁烟的事例,学习其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对民族英雄的钦佩、爱戴的情感。通过阅读爱国将士关天培英勇抵抗侵略、以身殉国的事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除了要深挖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外,还要用对教学方法,更好地实现历史学科的立德树人目标。教学方法的使用是为了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师情况、学习硬件设施等,综合选择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时,课前笔者利用网络搜集了大量的图文、音频、视频材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新课导入环节,课件展示了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十几万民众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孙中山举行葬礼、植树节的来源这三则图文资料,将学生带入那个军阀混战、魑魅横行的年代,引发学生对孙中山伟大实践的探索兴趣。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弃医投政”担负起医治中国的重任,这一行为深深震撼学生的心灵。课程结束后,很多学生情绪激昂,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立志要向伟人学习、拼搏奋斗,让中国走向统一、民主、富强,让中华民族骄傲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材内容往往不能完整地呈现历史的进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现实发生的事件,引入相关史料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以史为鉴,吸取经验和教训,实现历史学科的立德树人目标。
例如,有些学生盲目高消费、比面子。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可以引入历史上隋文帝提倡节俭、汉景帝爱惜谷物的事例,以及秦始皇后期沉迷奢靡生活导致统治崩溃等反面事例,启发学生进行对比思考,以史为鉴,引导他们自觉改正自己的行为。另外,针对社会上一些“扶老人被讹”的现象,可以引入历史上扁鹊周游列国热心帮助别人、免费医治病患的事例,号召学生不要人云亦云,让他们知道老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怀和帮助,不能因为一些个案而对整个老人群体形成偏见。因为帮助他人、助人为乐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虽然不是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但是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推动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有效地助推了德育工作的开展。
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很多名人、伟人的成功之道都来源于其具有立志的精神。例如,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领袖陈胜,其“鸿鹄之志”曾鼓励了千千万万的底层人士突破社会偏见,奋发向上,取得了成就。“中国航天之父”——当代科学家钱学森,为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伟大贡献的第一代领导人,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挖掘这些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发奋图强。
总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在日常历史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历史学科知识外,还要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德育功能,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品质、健康思想的熏陶和洗礼,不断完善他们的人格,提高他们的历史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