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泉凤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出自《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提出的要求,要求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如果青年时期价值观念不正确,“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这里我们不妨缩小年龄来用,把它用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来,希望老师在教学中,通过丰富的课堂组织形式,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孩子们最喜欢做的游戏就是“过家家”,“过家家”让孩子们各自有具体的角色,有了这种具体的角色,孩子们就会自动进入角色,按照心目中这种理想的角色去做。比如,演了“爸爸”,孩子们就会知道爸爸应该多担当,演了“妈妈”就知道妈妈都非常勤劳。所以,《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老师也可以把这种“过家家”的角色表演搬到课堂上,通过角色的扮演对孩子们进行品德教育渗透。
在《公共汽车上》一课的教学中,第一个课堂活动,老师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坐公共汽车的经历,然后给大家讲一件你认为印象最深的事情,同桌之间可以交流。在学生们交流、讲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中华美德,如何尊老爱幼等等。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认真研读教材中的文字和配图,重点思考你如果是配图的这些人,你应该怎样做,或者你喜欢、讨厌配图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接下来,就是角色表演,每一个小组推荐一个最会表演的同学,抽签选择自己要表演的人物,然后由推荐的这些同学给大家表演小品——《在公共汽车上》。
这节课老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角色表演的情境,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热情。角色表演要比老师空口讲大道理要好得多,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这只是开始,更重要的能够让道理深入到学生的内心,而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非得把品德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不可。
学生越小,越喜欢表现自己,其中表现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话多”,他们总是在有意无意的表达,这个特征甚至很是让老师头疼。但是,老师不妨换个思维,我们都明白鲧禹治水的故事,鲧围堵治水失败,禹疏导治水成功。所以对于学生“好表达”“话多”的特征,不要再压制了,而是要充分地利用,有策略地疏导,比如,演讲,就是让学生说话,让学生表达最好的办法。
在《感受村民选举》一节的教学中,老师安排了课前任务:参加一次自己村里的村官选举会;向爸爸、妈妈、叔、伯邻居调查,调查他们都喜欢什么样的村官;针对自己对村里的了解,想一想如果你是村官该做什么;要写好调查记录,并根据调查记录整理形成文字,为自己“竞选村官”做好准备。上课之前,学生还可以向老师咨询,比如,如何整理竞选的稿子、演讲的技巧等等。上课,首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交流自己的调查、参与的感受和感想,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新闻中村官的故事,给学生讲解我国竞选的法律知识。最后,学生自己上台演讲,演讲的题目就是《如果让我做村长》。
这节课,老师组织了演讲比赛,并且让学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准备的过程就是学生了解我国选举制度,了解村官职责的过程,更是向学生渗透公平、公正、民主、担当、责任、奉献这种高尚品德的过程。
游戏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课堂,任何时候都不能少了游戏的影子,《品德与社会》课堂也是一样。《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非常强的学科,丰富多彩的游戏也正好适应这样的学科特点。教学中,老师要利用《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这个特点,多多组织孩子们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实践体验,在实践体验中达到品德思想培养的最高境界——知行合一。
在《大好河山任我游》一节的教学中,上课之前,老师布置教学任务,任务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你的家乡有哪些名山名水、名胜古迹、名家名人,搜集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第二,你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整理你旅游途中的照片资料,并写一写旅游的感想。第三,搜集整理中国“五岳”的资料,比如,图片、文字、传说、名人题词等等。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条件和喜好,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认真准备。上课,老师组织课堂游戏——我来当导游。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由这这名同学给大家当导游,带领大家游家乡,游五岳,或者其他的地方。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祖国地域辽阔,在这辽阔的祖国大地上,不但有壮美的河山,更有智慧的人民,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老师把这种情感的培育,并没有放到枯燥的“说教”上,而是用了孩子们都能够积极参加的游戏之中,这样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是发展的基础,更是发展的保障,我们都明白这其中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干瘪的说教是绝对不行的。所以,教师必须用丰富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们快乐地参与其中,让学生的品德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