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辰彬
践行生本理念课堂教育,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释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特点,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使美术课堂教育彰显生命与活力。
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对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将游戏活动与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整合,让学生边游戏边学习美术知识,课堂会出现精彩纷呈的局面,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三原色三间色》一课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三原色与三间色有关理论知识后,接下来便要求学生学习调色,对于调色环节,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一种基本技能,还有旨在加强学生对三原色和三间色的理解。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做“补色”游戏,让学生体验三间色的色彩调和方法。游戏可以这样组织:首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四人一组,再在黑板上展示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缺少一种或两种颜色,让学生自主选择需要配色的色盘,学生仔细观察色盘中已经有的颜色,缺少那种颜色,然后通过“击鼓调色”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调色,以鼓声停止为令,比一比哪一组调的色彩最为接近。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一方面感觉到比较紧张,同时对有关的调色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欢快的氛围中完成了调色任务,学生学得轻松,课堂充满欢乐的气氛。
采用游戏教学,不仅寓教于乐,同时,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得美术知识,提高综合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音乐和美术都属于艺术门类,它们之间有在内在的联系。因此,人们常说“音美不分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创设美妙的情境,让他们在音乐元素的感染下,激励他们富有个性的美术作品创作,从而体会美、感知美,激发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春天的色彩》一课时,一方面,首先在班级进行场景的布置,在墙壁两侧、黑板报上张贴春天的垂柳、刚发芽的小草等,使教室焕发出春天的气息,然后播放小学生非常熟悉的儿歌《春天在哪里》,从视角和听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想象。听歌曲的过程中,学生思考歌声中所描写春天的颜色,他们感受到春天的“红色、绿色、黄色”,然后拿起画笔,将自己的体验和儿歌联想到的春天的景色绘画出来,小鸟儿在枝头歌唱,小鱼儿在清澈见底的小溪里嬉戏,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音乐,给他们无尽的遐想,为他们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自己所感受到的独特的春天。利用音乐来营造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灵感,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大大提高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生活是美术作品创作的源泉,也是学习美术的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美术审美的视角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知生活中的“美”,让他们真正融入到生活美术之中,这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在美的世界里精神得到陶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参观和旅行》一课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感受大自然的美,从中能够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认识生活中的自然美;通过对相关景物的文化内涵了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与感受,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并能大胆富有创造性的表现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学会结合生活美术经验,渗透构图知识,激发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利用秋游或者春游的机会,和学生一起参观和旅行,让他们仔细观察自己认为美丽的风景,并思考这些问题:“同学们,你们参观或旅行过哪些美丽的风景,名胜古迹呢?说给大家听听。”“你认为生活中的真实的风景名胜古迹等和完成的绘画作品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哪些不同之处?”学生通过对比,能够感受到生活美术与绘画作品之间的差异,并选取自己喜欢的角度进行构图,展示生活中真实的风景,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积累了丰富的绘画素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生本理念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把课堂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归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引领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与实践,学生不仅获得美术知识,还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