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蒙华
在音乐教学模式上,有情感模式、行为模式、认知模式三种。情感模式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为主,倡导体验式教学、陶冶式教学;行为模式则倾向于学生的参与实践,以动作行为示范式教学为主;认知模式以突出学生音乐理论与开发智力为主,常用的方法有引导发现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合唱作为小学音乐课堂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试图通过合唱排练来强化学生对歌唱的理解,来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增强。
歌唱中的合唱是一种音乐表现方式,也是培养小学生音乐乐趣,增进学生音乐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合唱排练教学中,利用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合唱体验中来感受音乐的美感。具体而言,对于合唱体验教学法,可以分为鉴赏性合唱体验,表现性合唱体验,以及创作性合唱体验。教师在鉴赏性合唱体验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听觉敏锐性培养,特别是从合唱作品的鉴赏中来丰富学生的聆听意识,从作品合唱中来了解自身合唱效果,优化自身音准、音色来提升合唱水平。小学生在合唱教学中,大多喜好从合唱参与排练中来获得快乐感、成就感,教师在挖掘学生合唱潜能时,还要关注学生积极性的引导,特别是在表现性合唱体验中,要注重合唱作品的渐进性选择,由易到难,强化学生对合唱作品的理解,增强合唱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合唱中培养良好的心态、情绪。在创作性合唱体验教学中,创作体验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从声部的理解与运用中来提升合唱素养。如教师在出示第一声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第二声部进行创作,鼓励学生从合唱作品的表现中,融入自我创作意识,增强对合唱和声感的体验,培养歌唱创新能力。
合唱排练教学中,对于每个小学生而言,既是参与歌唱训练的主体,又是教师开展歌唱独立教学活动的表现者。通过引导发现式教学法,从学生歌唱训练中发现问题,结合问题来引导学生改进合唱教学,提升合唱排列效果。通常情况下,在引导发现式排练教学中,需要把握导入、探究、归纳三个阶段。导入环节是重要的,教师在合唱作品导入,以及引导学生关注合唱排练任务时,要强化学生合唱中的问题发现。特别是一些小学生,其不具备应有的合唱经验,缺失自我监听能力,教师要能够从合唱排练中来发现学生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引导教学。如教师在合唱音量、音准、音色方面,要从聆听中来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歌唱中发现自我演唱问题,改进自我歌唱中的不足。在探究环节,合唱排练本身需要协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共同参与到合唱作品的歌唱表现中。小学生自身缺失应有的歌唱经验,教师在引导学生合唱排练时,要藉由问题来展开分析,充分关注和发挥学生自主性,化解合唱中的突出问题,提升合唱排练的歌唱效果。当然,面对小学生合唱排练中的问题,并非都能够给予科学、有效的改进,但教师要明确歌唱的目标,引导学生从歌唱中改正自我不足。在归纳环节,主要是结合学生对合唱排练中的通病,以及学生探究后所学习和掌握的歌唱技巧、方法等,促进学生将之转化为合唱教学的经验,持续推进学生合唱能力的养成。
合唱教学不是一个人的表演,而是多个学生共同合作,一起完成对合唱作品的精彩演绎。小学合唱排练,通过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法,对合唱作品由学生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注重协同进步,从合唱中相互帮助、相互探究,协同提升合唱效果。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排练法时,要给予小组的有效分组、引导、监督与评价。如在分组上,遵循异质原则,让不同特长的学生进行同组协调。以四人为一组,分别擅长发声、音准、鉴赏、表现,能够从各自特长发挥中兼顾小组合唱的协调。当然,实践中,还要考虑小组成员人数、特质进行适当调整,兼顾合唱排练教学的全面性。另外,小组合作式合唱排练教学,教师要明确合唱排练的目标、任务,对不同小组及合唱排练中的具体要求进行细化,并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从而确保合唱训练有序、有效进行。
合唱排练是每一位学生具有相应音乐技能和合作精神才能共同完成的集体表演活动。合唱排练中对不同教学法的选择和应用,并非固定不变,而是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认知、歌唱基础等条件,灵活运用,激发小学生的歌唱意识,引导学生从合唱训练中感受音乐,赢得自信。